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路军
王路军 主治医师
北京怀柔医院 骨科

非止点性跟腱炎

2746人已读

(一)解剖特点

跟腱是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腱纤维自小腿中部向远端联合而成。两种腱纤维借腱膜相连,并有不同程度的旋转,最后止于跟骨结节后面中点。跟腱没有像其他肌腱的腱鞘,而是被一层薄的、富有弹性的、疏松纤维组织围绕,称为腱周组织。

(二)病因和病理

跟腱是人体中最长和最强大的肌腱,长约15cm,可以承受7000牛顿的力量。但在较剧烈的体育活动中,跟腱受到的力量可达到人体重量的7倍。另外,由于距下关节的活动和足的过度旋前都可使跟腱受到更大的应力。解剖学的研究已证明,跟腱距跟骨止点2~6cm范围内是一相对缺血的部位,距止点4cm处跟腱周径最细,此部位最易发生损伤。是引起非止点性跟腱炎的内在原因。最常见的外部原因是跟腱遭受过度应力和反复的微小损伤后引起腱周组织炎症及跟腱本身的退变和部分断裂。如突然增加运动量,跑步平面的改变以及穿鞋不合适等。Clement报道:过度训练、足的功能性的旋前和小腿三头肌的弹性减弱是引起跟腱炎的最常见的原因。

Astrom认为:跟腱的组织病理改变和运动没有关系,运动只是加重了跟腱炎的症状,而不是其原因。引起跟腱炎的相关因素有:年龄性的血运减少和组织弹性减弱;肌肉无力和肌力不平衡;肢体力线不良;不正确的训练;穿鞋不合适以及喹诺酮、激素等药物的影响。

Puddu将跟腱炎分为三期:1期,跟腱本身正常,腱周组织炎症,腱周炎。2期,腱周炎和跟腱退变,表现为肌腱内的钙化,结节增生,失去正常的光泽。3期,肌腱纤维的断裂。

病理改变可见跟腱的胶原结构改变和腱纤维内的氨基葡聚糖量的增加。但没有发现肌腱的炎性改变。

(三)临床表现

非止点性跟腱炎多发生于35~45岁的男性运动员,也可发病于非运动员的一般人群。

跟后部,距跟腱止点2~6cm处有疼痛,局部可有肿胀。跟腱炎的早期,行走或活动多时,感到跟腱部位的疼痛。病情加重时,早晨即可感到跟腱僵硬,并在静息时也有疼痛。出现跛行。

应询问患者所运动的类型和运动量、疼痛的性质和程度以及即往的治疗情况,全身和局部有无使用过激素等。

检查可见跟腱止点上跟腱部肿胀,被动背伸踝关节局部疼痛加重。踝关节背伸可受限。但部分病人可有跟腱延长从而踝关节背伸度增加。用拇、食指沿跟腱内外侧挤压时,局部疼痛。可触及跟腱增粗或表面呈结节状。单纯跟腱周围炎的患者,踝关节伸屈活动时,跟腱压痛部位不变;而在跟腱部分断裂和跟腱炎的患者,压痛点会随着踝关节伸屈活动时而改变,此表现又被称为跟腱的疼痛弧征。还应检查足部有无内、外翻畸形和高弓或扁平足畸形

X线可见周围软组织肿胀。MRI可显示跟腱退变的程度和范围。

Clancy将跟腱炎分为3期:1,急性期,病程短于2周者。2,亚急性期,病程在3~6周者。3,慢性期,病程大于6周者。

(四)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减少活动。严重者可能需要固定。

(2)理疗、冰敷。跟腱牵拉锻炼增强肌肉和肌腱的弹性。

(3)支具、矫形鞋纠正足的不良力线。鞋跟部垫高1.5厘米,以缓解跟腱拉力。

(4)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NSAIDS)。跟腱内不应注射激素类药物,以免影响跟腱内胶原的合成,影响愈合,发生跟腱断裂。

2,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6月以上症状仍不减轻时,可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约占25%。年龄较大、病史较长和症状的反复发作都是手术治疗的常见原因。切除炎性腱周组织和退变的跟腱,小的跟腱缺损,可直接缝合。较大的缺损不能直接缝合时,需用其它组织修复。

王路军
王路军 主治医师
北京怀柔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