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拟止嗽汤治疗中学生咳嗽的体会
姜一鸣 指导:姜学连
〔关键词〕:止嗽汤;咳嗽;中医
感冒引起咳嗽在中学生中极为常见,但不少患者应用抗菌素治疗效果不好,用中药治疗有明显疗效。家父姜学连教授为国家中医管理局选拔的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临床经验丰富,近几年笔者随家父侍诊应用经验方止嗽汤加减治疗中学生咳嗽20余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自拟止嗽汤的组成:桔梗8g、前胡10g、紫菀10g、荆芥6g、百部10g、陈皮10g、杏仁10g、黄芩10g、鱼腥草30g、北豆根15g、甘草6g。方中紫菀、百部、白前、杏仁止咳化痰;桔梗、陈皮宣肺理气;荆芥祛风解表;黄芩、鱼腥草、北豆根善清肺热、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止嗽化痰,清热宣肺之功。
2 典型病例
李某,女,17岁,学生,初诊:2009年5月6日。咳嗽半月余,曾静点抗菌素一周,效果不明显。刻下咳嗽,吐白痰,痰粘难咯,咽痒,咳嗽夜间为甚,影响睡眠,咳嗽甚时牵扯两胁疼痛,饮食二便如常,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治以清肺润燥止咳,用自拟止嗽散汤加减:桔梗6g、前胡10g、紫苑10g、百部10 g、黄芩10 g、鱼腥草30 g、北豆根15 g、白芍10g、沙参10 g、麦冬10 g、桑叶6 g、杏仁10 g、甘草6 g。水煎服,一日2次。服药2剂,咳嗽明显减轻,又服2剂咳嗽吐痰消失。
按语:春天之主气虽为风邪,然风胜则燥,燥胜则干,风燥之邪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咽痒、痰粘难咯;夜间为阴,人平卧则肺气更易上逆,故咳嗽夜甚;肺气上逆不能制约肝气之升发,故咳嗽甚时牵扯两胁疼痛;脾胃未受影响,故饮食二便如常,苔薄白,脉弦细。治以清肺润燥止咳,方中沙参、麦冬、百部养阴润肺;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又可缓急止痛;桔梗、前胡、紫菀、桑叶、杏仁宣肃肺气止咳;鱼腥草、北豆根、黄芩清热解毒,善治肺系感染。全方配伍严谨合理,切中病机,故能效如桴鼓。
3 讨论
感冒引起咳嗽在中学生中非常多见,大部分患者首先选用抗菌素治疗,部分有效,但不少患者应用抗菌素治疗效果不好,用中药治疗有明显疗效。家父运用经验方自拟止嗽汤加减治疗咳嗽,取得良好效果。方中紫菀、百部、白前、杏仁止咳化痰;桔梗、陈皮宣肺理气;荆芥祛风解表;黄芩、鱼腥草、北豆根善清肺热、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止嗽化痰,清热宣肺之功。若偏于风寒咳嗽去黄芩、北豆根,加防风、苏叶、羌活等;风热咳嗽加桑叶、菊花、薄荷、芦根;风燥咳嗽去陈皮、荆芥,加桑叶、麦冬、沙参等;痰热咳嗽加桑白皮、贝母、竹茹等。
不少人认为成人可以服中药,青少年不愿意服中药;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不能治疗急性病,这种观点有失偏颇。笔者亲眼目睹家父用中医药治疗发热、咳嗽、急慢性肝炎、甚至某些急腹症等病有很好的疗效,不仅见效快、疗程短、并且花费低、不用住院,有不少住院输液效果不好而改用中医药门诊治疗迅速治愈者,其中不乏少年儿童患者。普及和发展中医应该从少年儿童做起,在中学课本中应适当加入一些有关中医药的知识,让少年儿童从小认识中医,了解中医,对中医产生兴趣。这对于提高国人健康水平,实现全民医保,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这也是治疗中医所面临后继乏人“急症”的一剂良药。
本文是姜学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