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激光美容

激光脱毛系列(一)什么是激光脱毛?冰点脱毛?

发表者:周城 人已读

炎炎夏日到了,很多人又开始为浓重的体毛犯愁了:这穿少一点露出来不仅不好看,而且还尴尬啊。有些体毛比较浓密的姑娘自嘲自己是一只“毛桃”,想要变成“油桃”真是用了千方百计,说起各种对付体毛的“武器”也是说起来都是泪:剃毛刀,这个特别经济,立竿见影,但缺点也很明显,效果只能维持3~5天,毛发有越刮越粗的感觉,还容易损伤皮肤屏障,导致皮肤敏感红肿甚至发炎;脱毛膏,林林总总的品牌很多,但大部分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对皮肤有较大刺激,过敏也很常见,效果也维持不了多久;蜜蜡脱毛,那感觉真是酸爽极了,脱毛过程那是相当疼痛,而且容易引起毛囊炎,这个效果能维持2周左右,想起每2周要“上刑”一次,就对女勇士们佩服的五体投地。

上述这些方法都是短暂的脱毛,因为它们只对毛进行攻击,但没有去对付毛囊,自然过不多久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了,所以自然要反复进行操作才能变“油桃”。那有没有真正能够完全破坏毛囊,达到长期脱毛的方法呢?

明确回答大家,长期脱毛不是梦,激光脱毛可以让您告别“飞毛腿”,靓丽整个夏日。

什么是激光脱毛?

激光是一种单一波长的高能量光束。激光脱毛则是依据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通过合理调节激光波长、能量、脉宽等,针对毛囊的黑色素起作用,光能被黑色素吸收并转化成热能,可以靶向破坏毛囊组织,从而使毛发失去再生能力,达到永久脱毛的目的,同时又不损伤周围组织,且痛感轻微。

激光脱毛的原理和优点

大家都用过电水壶吧,我们装上水,通上电,壶里的电阻丝会不断发热,把水烧开。激光脱毛的过程类似于这个过程,激光脱毛时激光被我们的黑色毛发吸收,吸收后会放出热量,这个热量向周围扩散,把整个毛囊都“烧开”,完全摧毁掉。激光脱毛主要有2个优点。

①“斩草除根”。激光脱毛对黄种人尤其适宜,因为黄种人皮肤与毛发的颜色差异明显。进行操作时,黑色的毛发吸收热量,热量向周围组织扩散,可以把整个毛囊都“连窝端”。由于“斩草除根”,所以激光脱毛效果一般能维持很长时间。

②精细可控。很多朋友很担心激光脱毛的副作用,会不会把皮肤烧坏。其实激光脱毛的过程是精细可控的,大可不必担心破坏除了毛囊以外的其他皮肤结构,因为现在的激光技术利用扩展的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可以精确控制热量扩散的范围,刚刚好把毛囊完全“烧掉”,而周围的皮肤,完全不受损伤,安全性很高。只要去正规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可以说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医疗美容治疗项目之一。

什么是半导体冰点激光脱毛?

很多想要脱毛的求美者都会事先了解我最适合选择哪种激光来进行脱毛。半导体冰点激光脱毛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脱毛激光,被很多求美者称作“冰点脱毛”,它是利用“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使靶目标(毛囊和毛干中的黑色素)吸收特定的波长(810纳米),通过光热作用靶向去除毛囊的毛发再生组织,同时又使损伤局限于毛囊而防止周围组织受到损伤,最终达到将毛囊选择性破坏、减少毛发再生的治疗目的。此外,通过接触冷却方式,治疗头在治疗时同步冷却,保护表皮,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以色列飞顿的冰点脱毛仪是一款非常经典的激光脱毛设备,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其优点是操作速度快、疼痛轻、有效保护周围皮肤,治疗后一般不留疤痕。

激光脱毛的效果好吗?

激光脱毛的有效率高达90%,不同部位、不同粗细和颜色的毛发有所不同。根据经验,经过冰点脱毛治疗3次后,多数人的腋毛可去除90%,四肢和躯干毛发可去除75-80%,唇毛可去除约60-70%。之所以有这些区别,是因为颜色越深、直径越粗的毛发,其毛囊吸收激光能量越多,所以效果也越好,而唇毛本身就比较细且色浅,所以效果自然不如腋毛。一般来说,增加治疗次数,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即使没有办法完全看不出来,残留毛发也会变细变软,生长变慢,还是比脱毛前要好得多。

什么部位的毛发可以进行激光脱毛?

理论上,全身所有部位的毛发,包括发际线、鬓毛、胡须/唇毛、腋毛、胸毛、背毛、四肢多毛、指趾多毛、比基尼线等均可以通过激光脱毛去除。我的患者中,治疗需求最多的是腋毛和小腿毛,这和大家夏日的穿着需求也有关系。

激光脱毛的价格?

激光脱毛的价格和脱毛的部位、脱毛的次数、所使用的设备、治疗医院的性质等等都有关系,而且价格差异非常大。比如说,双侧腋毛脱毛,治疗三次的价格可以从几百元到几千元,建议大家还是到正规医院就诊具体咨询相关价格。

最后,提醒各位想要脱毛的朋友,激光脱毛虽然安全有效,但是也有可能会有副反应,这和激光脱毛的设备、医师的操作都有关系。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脱毛前请医生为您评估毛发情况,并选择最合适的激光设备和最佳治疗方案。

本文系周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周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