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为语音转文字,不保证准确,仅供参考
外耳道耵聍腺样囊性癌该怎么治疗? 外耳道耵聍腺样囊性癌是来源于外耳道耵聍腺导管上皮和肌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临床易误诊,若不能早期确诊或治疗不彻底,预后较差。外耳道耵聍腺样囊性癌一般生长缓慢,从发生症状到就诊,平均为6年,最长可达30年,患者早期自觉症状都不明显,可为耳痒,耳部不适,随着肿瘤的逐渐扩大,可引起耳痛,闷塞感和听力障碍。耳痛是该疾病的1个重要特征。表现为钝痛或刺痛,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可向颞部,颈部,枕部和肩部放射。耳痛的产生,通常认为与肿瘤侵犯神经有关,术后可消失。而肿瘤复发时又可出现。肿瘤堵塞耳道时或侵犯中耳,内耳时产生耳聋耳鸣,极少数患者有眩晕,面瘫等表现,晚期可侵犯颅神经,并引起相应症状。手术切除是治疗耵聍腺样囊性癌的主要方法,该肿瘤局部侵袭性强,边界难以确定,单纯局部切除极易复发,因此应早期行扩大切除或根治手术,除了切除局部肿瘤以外,还应切除外耳道软骨部,中耳,甚至整个颞骨及周围组织,包括部分腮腺,以降低复发率。虽然外耳道耵聍腺样囊性癌对放疗不敏感,但多数学者认为放疗是治疗的手段之一,放疗可以杀死肿瘤的亚临床灶,增加手术的安全界,而且外耳道周围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肿瘤可以侵犯腮腺,中耳,颌骨给肿瘤大块切除带来困难,放疗可以作为有益的补充手段。
有帮助
收藏
举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