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公立三甲肿瘤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骨盆肿瘤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骨盆肿瘤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指哪打哪----O-arm+导航引导下的骶骨肿瘤精准切除(要点解析)骶骨肿瘤整块切除后神经功能的保留是关键!原发恶性骶骨肿瘤临床发病率低,主要的病理类型是:脊索瘤、软骨肉瘤及骨肉瘤,良好的外科边界的手术切除是治愈的关键。对于累及高位的骶骨肿瘤,整块切除后,面临着神经功能的缺失,极大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保证肿瘤切除的外科边界同时更多的保留神经功能,对骶骨肿瘤外科提出了精准切除的要求。O-arm实时导航是什么??O-arm术中CT(Medtronic,USA)为外科手术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3D)和多平面图像,通过患者手术体位下的实时O-arm扫描影像,自动注册配准,不需要与术前CT数据进行点对点匹配,从而节约手术时间并可以避免由于手术位置引起的误差。自我院引入O-arm导航系统以来,在颅脑外科及脊柱外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高位骶骨肿瘤的外科手术切除与神经功能保留的精准要求,我们创新性的将这套先进的导航系统应用与骶骨肿瘤整块切除手术,以期在良好外科边界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保留骶神经功能。为何要使用O-arm实时导航??实施O-arm导航引导下的骶骨肿瘤切除,根据术前影像检查,术中实时进行扫描并行导航下重建,在合理的外科边界要求下,尽量保留神经根,可以保证导航误差小于2mm,手术安全顺利实施,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者的术后功能。手术操作要点?全麻后患者采用俯卧位于Jackson碳纤维手术床(MizuhoOSI,USA)。手术入路采用倒“Y”形手术切口。注册导航下使用的探针、通用手术工具参考架及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工具。腰3棘突固定导航参考架,使用O-arm扫描获得手术体位下的术区影像3D数据,传输给导航系统。导航下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和髂骨螺钉。使用导航探针测试并寻找术前规划截骨位置,明确高位骶骨截骨阶段,固定于磨钻或者超声骨刀等截骨工具,在实施影像引导下,执行术前截骨计划。肿瘤完整切除后,检查双侧骶1神经根完整性及是否有硬膜漏,连接腰椎和髂骨螺钉。O-arm导航能否保证手术计划的精准实施??由于骶骨复杂的三维结构,手术操作困难,尤其是在骶骨截骨纵向阶段及横向骶髂关节截骨时,往往为保证足够的外科切缘而增加截骨范围,从而增加了神经损伤的范围。因此,O-arm导航引导下进行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可以很好的满足手术的精准需求。在安全的外科边界前提下,尽量保留神经功能,在不影响肿瘤局部控制的情况下,减少了术后神经功能缺失的范围,尤其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的手术中,保留了双侧S1神经对于患者的术后保留完整的行走功能及括约肌功能的部分恢复有着巨大意义。O-arm对比传统手术的优势?患者平均导航扫描和验证截骨计划所需时间平均15min(12-25min),增加扫描时间与传统手术切除时反复X线透视验证截骨平面耗时相仿,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在肿瘤精准切除的同时,提高了局部控制从而提高生存率,并且神经功能必将较传统手术方式保留更佳。O-arm的局限性?O-arm术中导航带来了更佳的神经保护,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O-arm导航是CT依赖性的,所以对非骨性结构的显示较差,因此,针对软组织肿块较大的肿瘤,我们需结合术前MRI检查所制订的软组织切除范围来辅助术中导航。其次,导航精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的导航误差约2mm左右,有时在临近神经根操作时仍需要结合术中实际情况避免造成神经损伤。最终,目前缺乏导航下的有效截骨工具,因此需要术者结合探针及传统截骨工具匹配后进行截骨,对术者的经验也有一定的要求。
骨盆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所致髋臼骨缺损,该如何重建??骨盆恶性肿瘤,尤其是累及髋臼部位者手术难度大。据Rizzoli于2014年报道,80%的恶性肿瘤会发生骨转移,骨盆为仅次于脊柱的第二好发转移部位,骨盆转移占23.5%,其中髂骨占15.8%,坐骨2.3%,耻骨占1.5#,骶骨和髋臼占3.9%。骨盆解剖结构复杂,而累及髋臼部位的骨盆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手术风险极大。同时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后重建困难,且重建后的长期功能预后差、并发症多、远期转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如何重建髋臼部位骨缺损成为骨肿瘤外科治疗的难点与热点。上海市一骨肿瘤团队针对此难题,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月共20例累及部分髋臼的原发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为23~69岁,平均48岁。根据肿瘤髋臼的分型切除肿瘤并重建髋臼。A型:切除耻骨支及部分髋臼,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和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前缘骨缺损,生物型髋臼杯植入;B型:切除坐骨支及髋臼后缘,采用自体股骨头植骨,松质骨螺钉固定,对于不能维持髋臼初始稳定性者,配合使用髋臼加强环固定;C型:切除部分髂骨和髋臼上缘,采用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顶,使用髋臼加强环及骨水泥臼杯重建髋关节。搜集随访资料,分析假体生存期、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评定采用MSTS-93评分。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平均时间为34月(13~56月)。病理类型为软骨肉瘤17例,恶性骨巨细胞瘤3例。术后3例软骨肉瘤复发,复发率为15%,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复发并肺转移。髋臼假体早期脱位2例,采用闭合复位后髋关节支具固定6周;假体松动1例,给予髋臼侧翻修;深部感染1例,采用清创后假体去除旷置。术后MSTS-93评分优13例、良6例、差1例。结论:根据肿瘤的性质决定肿瘤的切除方式和范围是获得良好肿瘤学预后的关键,在保证肿瘤切除范围的前提下,根据髋臼肿瘤分型个体化重建是获得良好功能和假体生存的要点。髋臼缺损分型示意图如下:图1.髋臼上缘肿瘤分型(按肿瘤切除部位和重建方式)示意图,根据肿瘤解剖位置及切除后的重建方式分为3型。A型:耻骨支肿瘤累及髋臼前缘,肿瘤切除后,髋臼后柱连续性完整,结构性植骨稳定性好;B型:坐骨支肿瘤累及髋臼后下部,肿瘤切除后,髋臼前柱连续性完整,结构性植骨稳定性较差;C型:髂骨肿瘤累及髋臼上缘,肿瘤切除后,骨盆连续性中段,髋臼上方缺损多,需自体植骨,骨量需求大。术中髋臼截骨导板示意图如下:图2.根据患者术前CT结果,定制与患者髋臼适配的髋臼模板,结合术前MRI数据,在模板上标记截骨线,术中根据卵圆窝位置准确安放截骨导板,确定术中截骨位置。典型病例呈现如下:图3.女,56岁,软骨肉瘤,髋臼A型肿瘤。A术前骨盆CT三维重建提示左侧耻骨支肿瘤;B术前冠状面CT重建提示耻骨支肿瘤累及髋臼前缘;C术前骨盆MRI提示左侧耻骨周围及髋臼下缘信号增强;D术中使用自体股骨头移植,重建髋臼骨缺损;E术后骨盆正位片提示骨盆内侧重建良好,股骨假体位置好;F术后1年,骨盆正位X线提示骨愈合良好,关节在位,力线良好。图4.女,37岁,软骨肉瘤,髋臼B型肿瘤。A术前冠状位CT提示坐骨支肿瘤累及髋臼后缘;B术前横断位CT提示髋臼后缘受累;C术前MRI提示髋臼后缘低信号区域;D术前X线提示肿瘤位于左侧髋臼后柱;E术后一年的X线提示重建良好假体在位。图5.女,57岁,恶性骨巨细胞瘤患者,髋臼C型肿瘤。A术前X线提示髂骨肿瘤累及髋臼上缘;B术前冠状位MRI提示髋臼上缘信号增强;C术前恒段位MRI提示髋臼上缘信号增强;D术后一年的X线提示重建良好,假体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