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青春叛逆期竟是孩子留给家长最后的机会!家长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青春期,没有叛逆就没有成长。 青春期的叛逆不可怕。 可怕的是家长把叛逆当“敌人”,错过与孩子调整亲子关系的最后时机。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生命主体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提升,对什么都不再轻易盲从或依附,喜欢仰望星空、憧憬未来,向往自主独立的自由空间。 青春期的重要,甚至要超过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孩子留给家长的最后调整、教育的机会。 研究证明,青春期被家庭压制的孩子,犯罪率和自杀率相当高。 除此之外,这些受害者还发展出自虐、自残、自贬、自卑等特质。 家长们,请抓住孩子青春期最后的机会,处理好亲子关系,把青春期变成孩子的修补期、助推期、黄金发展期!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一茬果实 孩子的成长过程有两个最敏感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4—6岁,在这两三年里,孩子从家庭感受到了生存中最基本的要素,并对性别及环境有了最初的认知。 这一切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也是人际关系的基石。 第二个阶段就是青春期,它是在第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换言之,它的质量基本取决于第一阶段。 比如一个女孩子在小学前没有得到足够的父母关爱,那么步入青春期时,她就有可能早恋、厌学、与老师作对…… 一个男孩子也有可能因童年阶段与父母的不良关系,而在青春期发生一些反常现象,比如网瘾、打架、早恋或逃学等。 童年是种子,青春期结出第一茬果实,虽然青黄不接,青涩脆弱,却也实在地挂满枝头,呼朋引伴。 但有经验的果农都知道,第一茬果实不能要,果树要养,因为它们的营养还不够丰富,还不足以承担成熟的责任。 这是对青春期最形象的比喻,看上去他们已经出落得婷婷玉立或高大威猛,却远未达到成熟的要求。 广义地说,是心理年龄幼稚,狭义地讲,是除身体外其它一切条件均不具备。 所以他们无权,也无法承担生活。 青春期是孩子留给父母的最后机会 但并不是说这个阶段就该无所作为,事实上,青春期之重要,甚至要超过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 原因有二: 第一,它是成家立业的前奏; 第二,它是孩子留给家长的最后机会。 什么机会? 1. 调整和教育的机会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并因此而表现不良,那么父母就要在孩子的青春期给予弥补和引导。 如果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性格漏洞仍未得到修补,那么他/她的一生将很难与幸福、健康、快乐结缘。 从多年治疗与咨询的经验中不难看出,无论是高考减压,还是亲子关系,或是早恋、逃学、网瘾、叛逆等。 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阶段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关爱,上述大部分问题都有解决的可能。 可如果将之推延几年,对,只是短短的几年后,当这些问题背后的心理因素如病毒一样贯穿于孩子们的工作和生活,就可能成为终生难愈的肿瘤。 再治起来,不仅成本极高,而且治愈的可能性相当低。原因是,他们已经定型了,“炎症”已经发展为“癌症”! 2. 青春期伤害的恶果 青春期是孩子留给家长最后的机会,因此在这个阶段,许多孩子也令家长十分头疼。 有些明智的家长会以耐心地陪伴、引导等方式感化孩子,他们或求助于专家,或者与老师沟通,或者把孩子送到国外…… 无论这些举动是否高明,总之,他们在付出心血,而这些心血,孩子不会视而不见。 只不过,那些回报有可能滞后。 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父母没有这种耐心,面对表现不良的子女,他们仍然延续着十几年前的管教方式。 比如在孩子5岁时遭到父母责打,15岁时还在忍受这种皮肉之苦。 这就等于进一步强化了孩子的存在方式: 我是不被父母关爱的(5岁时) 我是不被环境接纳的(15岁) 那么再过十年,25岁时,这个人就有可能发展出反社会人格或自虐倾向。 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那些疼痛和羞辱将永远伴随其左右,地狱由此形成。 研究证明,青春期被家庭压制和迫害的孩子,犯罪率和自杀率相当高。 除此之外,这些受害者还要发展出自虐、自残、自贬、自卑等特质,这一切,均玷污了美丽圣洁的青春期。 但此时的孩子还无法离开父母而独立生存,因此,他们还会被迫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与伤害,并带着这些伤疤走向他们的下一站:社会。 怎样把孩子的青春期变成“黄金期” 青春期不是"危险期"而是"修补黄金期": 妈妈:“今天给你蒸了一条大甲鱼。” 孩子很欣喜:“哇,我好喜欢!” “你要对得起甲鱼,下次考试……” 孩子一下子没了胃口“我不吃了,我去做功课!” …… 妈妈:“今天咱俩谈谈心,好吗?” 孩子:“好哇!好久没有和你谈心了。” “听说王阿姨的女儿这次数学考了年级第一……” 孩子转身离开,“那你认她做女儿吧!” …… 生活中,不经意间,亲子的小船常常说翻就翻。 有家长担心,青春期是危险期吗? 如果说生命也有四季,那么,青春期就是这生命四季中的春天。 青春期是连接童年期和成人期的黄金修补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青春期既是生命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变化迅猛的黄金时光。 亲子关系处理得好,青春期可以成为修补期、助推期。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生命主体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提升,对什么不再轻易盲从或依附,喜欢仰望星空、憧憬未来,向往自主独立的自由空间。 但青春期往往被过度妖魔化,犹如洪水猛兽,夸大了青春期的“负面形象”,使家长焦虑担忧,设卡防范。 如何让青春期阶段的亲子小船变成和谐的巨轮? 专家建议: 家长和老师要转变观念,回归教育的本原。 青春期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学会正确处理生命发展的重要阶段。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科学认识青春期,就像享受生命的春天一样,拥抱春天般地拥抱青春期,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对接青春期孩子的话语体系 青春期的孩子经常使用他们的特殊语言体系,家长可能读不懂。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做到“亦师亦友”,成为人生的导师,让孩子信赖,受益终生。 不可否认,青春期会给孩子带来新的不同以往的特点,但家长绝不能把特点当成缺点去纠偏。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对异性有感觉,如果家长真的把这个特点当缺点去纠偏,结果一定是剥夺并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对家长们的提醒 先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摆正位置,塑造家长的理想形象,学会多微笑、多倾听,多沟通。 家长应学习对接孩子的话语系统,避免语势太强、语调太硬,提高自己的话语体系与孩子话语体系的适切度和投缘度,让孩子在家长的话语中充满获得感。 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中,应更加注重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性、亲和力和宽容度。 以体验取代灌输,以说服代替压制,以对话替代说教,成为对话型、开放型的家长。 在与孩子的亲近过程中,家长应更多些发自内心真情的微笑。 不仅要学会表达,还要善于表扬和鼓励,多说孩子喜欢听的话,以同理心感受孩子的情绪变化。 多尝试拿着“放大镜”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亮点。 面对分歧,尽量弹性处理,不要刻意区分“对”与“错”,显示家长的权威和理性,而多从孩子的角度倾听他们心声,从认知、思维、情感上与孩子多沟通。 别把晚饭时间 变成批评孩子的固定时段 一家人一起吃晚饭,理应是最好的亲情交流,但晚饭时的“语幅”不应仅局限于分数。 一位孩子就读民办初中的妈妈很焦虑: 孩子刚进预初六年级,每晚功课都要做到10点,家长不时进房间问孩子要不要喝水,遭到孩子反感。 很明显,这位家长比孩子更焦虑,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不少家长还是习惯性地站在固有的位置上,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已经变化了的孩子,总是以恩赐者的身份打“悲情牌”,或以道德评判者和责罚者的身份打“强势牌”。 当下,很多家长单方面扩大和凸显了“监”的作用,并曲解为监视、偷窥等,更有甚者,还据此强化自己的所谓“亲道尊严”和强势地位,严重地伤害了本应有的亲子和谐。 给家长们的建议 正确理解“监护人”的角色定位,弘扬人文情怀。 如:变“监护”为“呵护”、“陪伴”和“守望”,扩大“护“的一面,把特殊的爱献给特殊的青春期孩子。 改变居高临下、简单粗暴的权威型或惩罚型教育,转变为重平等、重呵护、重引导的教育。 学着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按照美的规律去营造青春期阶段的亲子关系,让亲子小船将变成和谐的巨轮。 父母的每一句话都对孩子有至深的影响 孩子最喜欢听到的话: 1.?赞美性话语(这件事做得不错) 2.?激励性话语(你最近状态很好,继续保持) 3.?理解性话语(别和他人比,做最好的自己) 4.?关怀性话语(天气忽冷忽热,注意身体) 5.?同感性话语(我知道你很难过) 6.?名言式话语(机会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 7. 欣赏性话语(做得好!值得我学习) 8.?建设性话语(如果选择A的话,是否更好) 9.?信任性话语(你一定努力过) 10.?尊重性话语(既然已经决定,我保留意见) 11.?支持性话语(再试试,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 12.?接受性话语(没关系,失败了就重新开始) 家长们,请抓住孩子青春期最后的机会,人生是个单程旅行,没有回头路可走!
陈群 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定医院 临床心理中心1440人已读 - “没有皮肤的人”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救指南
作者:郭倩茹 崔佳彬 来源: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我感觉自己血肉模糊地在这世间游走,体无完肤…是的,我没有皮肤,只有一堆神经、肌肉和筋骨,血液和伤口…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会让我感到刀刺一般疼痛。”? ——《爱在边缘时》Celia Finkelstein 写下这句话的作家Celia Finkelstein被确诊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没有皮肤的人”成为她对自己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BPD患者的精神世界。 BPD是一种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严重精神疾病,是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以及显著冲动的普遍模式[8]。 BPD患者由于缺乏前后一致的自我认知感,不能很好的将自己与周围环境相分离,无法构造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经常处于一种起伏不定的精神状态。 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情绪激烈,迅速的变化、冲动性自毁行为、极度不稳定的人际关系、缺乏前后一致的自我认知。 ?青少年期是个体生命周期中重要的社会化阶段,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受社会各个方面的冲击,影响,逐渐形成自我概念,并处在发展变化的阶段, 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发生,可能与遗传背景和众多社会因素有关。 有研究显示在早期及时地干预和治疗有助于改善边缘型人格障碍青少年的处境,并减少高危青少年群体边缘型人格障碍形成的可能[1]。 ?令人欣慰的是,BPD是可治疗的,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BPD的最有效方法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玛沙·莱恩汉(Marsha Linehan)和她的同事于1991年创立的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 behavior therapy,DBT)。 它以哲学辩证法为原则,将行为科学与东方哲学概念巧妙结合,以求取“接受”和“改变”的平衡,帮助患者增强自我情感管理,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效能等[3]。 更重要的是,人们也可从DBT中学习辩证思维方法,提高自己全面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最终减少情绪失调和行为异常的发生[6]。 DBT疗法包括4种技巧的学习: 情绪调节技巧(emotion regulation) 人际效能技巧(interpersonal effectiveness) 痛苦容忍策略(distress tolerance) 正念练习(mindfuiness) 情绪调节技巧:控制情绪,不做情绪的奴隶 1.认识情绪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和正面情绪,负面情绪并非需要摒除或觉得羞耻的部分,反而正确认识负面情绪是我们正确应对它的基础。 2.?体察自己的情绪 一个情绪自我觉察能力低的人易受情绪控制,做出冲动且后悔的行为。 当一件事引起自己情绪反应,应该及时地捕捉这一变化并反思: “我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有什么感觉?” 注意这个反思的过程应该不加评判,只是单纯地觉察自己的感受。 3.?正确对待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疏解情绪 我们不能指望那些消极的情绪被完全消灭,但我们可以有效疏导,管理和控制它们。 在前面两个要点的基础上,认识哪些是消极的表达情绪方式(暴躁,冲动,斥责,悲痛)以及哪些是积极的(倾诉,冷静)。 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制定属于一份自己的情绪调整事项,譬如逛街,听音乐,运动,向亲友倾诉等,也可以选择痛哭一场。 同时应注意避免酗酒,暴饮暴食,自残甚至自杀等逃避现实的行为。 4.?改善认知 情绪体验与个人认知密切相关,因此对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良好的认知有助于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建立积极良好的信念,比如: “世界是美好的” “我的家人和朋友都很爱我” “我很善良” “我比以前进步多了” 5.?自我激励,增加正面情绪 给予积极的自我暗示: “没关系,我可以做的更好!” “我很努力!” “有人赞同我!” 等等。 情绪调节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感受,体察每一种情绪。 小TIP:括号中的话语可以写在小纸条/卡片(Coping Card)上随身携带,如果有自卑、低落的情绪时可以随时掏出来看。 人际效能技巧[5]:提高你的沟通技巧 简而言之,人际效能就是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包括处理人际关系,平衡“我想”—“我应该”比例,平衡“我要”—“别人要”比例,建立自我掌控感和自尊感。 沟通方式会影响沟通双方的关系,并与沟通结果紧相连属,反过来这种作用的结果会对我们的幸福感,自尊感,自信以及自我认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人际效能技巧的练习与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交互开始之前之前,我们要先准备好: 明确自己想要从交互中得到什么,以及做什么才能得到。 分析这种关系对自己来说有多重要,以及自己想给对方留下怎样的印象。 交互结束后,按自己的一贯思维方式感受,并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信念。 交互目的: 达到自己的目的和需求 保持关系 维护自尊 ?具体的技巧练习如下: 1.?达到自己的目的和需求——“DEAR MAN” Describe:对自己的要求和目的进行清楚、具象的描述。如“我想要一个红色的,软软的苹果”而非“我想要一个甜的苹果”。 Express:主动向别人表达你的感受,不要担心别人因为你的表达而疏远你。 Assert:说话避免顾左右而言它,简洁明了。 Reinforce:对达到你要求的人提供正面反馈,告诉他:“这正是我需要的!” Mindful:不要忘记互动的目的,而陷入争论中。时刻觉察自身行为的目的,不要被情绪和冲动带跑。 Appear:显现自信(姿势,语调,眼神,肢体语言)。 Negotiate:接受商量,不是每次互动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2.?保持关系——“GIVE” Gentle:保持温和,避免攻击性和威胁态度。 Interested:不打断对方,认真倾听。 Validate:认可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见。 3.?维护自尊——“FAST” Fair:保持公正。 Apologies:不要因为不必要的原因而道歉(比如有不同意见时)。 Stick to Values: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要为了讨好别人而做出牺牲。 Truthful:诚实,避免吹嘘或假装无助。 痛苦容忍策略[7]:建立良好的心理弹性 生活中难免会有痛苦,但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对这种刺激的反应更为强烈,痛苦容忍策略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弹性以更好的应对痛苦,以及缓和消极环境因素的新办法。 危机生存技巧: 辨证思考:当危机出现,立即停下来,辨证地思考事物的正反面。 分散注意力:暂时丢掉烦恼,给自己时间冷静,待思绪平静后再采取措施处理。 自我抚慰:学会怜惜自己,对自己温柔,可以给自己一块曲奇饼干、巧克力、香蕉(这些都是有助于提高大脑中血清素水平的食物)来安慰自己, 或者其它自己喜欢的食物或东西,让自己从痛苦中缓和和平静下来。 ?接受现实技巧: 勇敢面对: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直视问题所在可以训练人对痛苦的耐受力。 全盘接受:既成事实无法改变,愤怒,沮丧,苛责与悲痛并不能改善状况,反而会使矛盾激化。 要认识到目前的处境是有因果缘由的,学会接受这个结果。 全盘接受意味着正视自己和现实,并客观地看待它。 正念练习:充分体验当下 正念禅修(mindfuiness meditation)一词最初源于佛教,可追根溯源至2500年前释迦牟尼的教导,后经卡巴金(1983)引用改创,正念禅修开始走入心理治疗和医学领域。 其后,莱茵汉(1991)将正念作为其构建的辨证行为治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4]。 根据卡巴金的定义,正念是“有意图的,不带评判的,对当下的关注和觉察”。 正念练习中,练习者需要不带评判的觉察自己当下的状态[7]。 例如,你在感受自己的喉咙,你觉得渴,喉咙和渴的状态就是你觉察到的内容,这时,如果你想到该喝水了,那么这次觉察就认为是带有评判性的。 与冥想不同,正念需要刻意地操作注意力,要求个体对自己的身体持续注意,不加分析。 觉察时,我们的身体,情感,想法都会涌入脑海,这时候我们需要区分它们,集中注意,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 通过这种练习,可以增强自己身体感觉的敏感性,增强对情绪的觉察和理解,以及增强对情绪的耐受力,帮助自己忽略过去的痛苦经历和对未来未知的恐惧[2,7]。 ?写在最后: DBT疗法发展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多种研究表明,DBT对严重抑郁症,暴食症,进食障碍等疾病也有一定疗效。 一些心理健康咨询人士也会使用DBT中的社会心理技能来帮助人们调整情绪,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7]。
陈群 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定医院 临床心理中心2031人已读 - 我的人格成长实践
我与心理咨询结下过不解之缘,因为我有过80次的长程咨询。 我之所以会选择进入咨询室、和一个心理咨询师面对面开展工作,首先因为我自己是一个持证心理咨询师,有探索和发展自己的需要。 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一度陷入了困境,亟需成长。 像很多人那样,我的原生家庭也有各种问题,所以我自身的心理基础不够好,比如:难以自我认同,容易心理冲突,自尊水平低,与人相处过程中缺少润滑度,缺少能量和信心去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一直带着这些负面的东西往前走,人生就成了一座火焰山,很多关口难以逾越,我的世界充满凶险,对我不怀好意。 我希望自己能够用一种更具适应性的模式继续我今后的人生,而我理想中的自己,该是对人温暖柔软、对事坚韧勇敢、内在稳定充实、以不断向上的姿态生活的人。 而我也明白,对于成年后人格结构已经非常稳定的自己来说,如果我要离理想中的自己更近一点,也许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做心理咨询了。 经过80次的咨询,我有了不少改变,同时,我有一些很想分享的真切感受,也正好可以回答很多人对于心理咨询的疑问。 1、只有朋友和亲近的人才会真心帮助我? 有很多人遇到问题会向周围的朋友寻求安慰。 他们觉得陌生人是不可能真心帮助自己的,只有朋友和亲近的人才能做到。 我从前也是这样。 我是一个不容易Hold住负面情绪的人,每当被焦虑和痛苦笼罩的时候,我总想从他人身上寻求安慰。 所以,在朋友面前,我很容易将心事和负能量甩出锅。 可是,能够耐受他人负面情绪、且一直关怀和安慰自己的人是极少的,因为人是趋利避害的,一个总是充满负能量、却没有能力提供情绪价值的人,最终一定会被朋友抛弃。 可是,很多自我功能有问题的人,都缺少一个稳定的核心,总是安全感缺失、希望能在大海上抓住一块浮木,这是因为早期的养育者没有起到安抚功能,所以有大量的情绪无法自我消化。 所以,这就成了一个不具有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脆弱无助、不断向外界寻求安慰,而自己又很弱小,没有办法回馈他人。 最终的结果是被朋友抛弃,圈子越来越萎缩,越来越感觉到人性的凉薄。 ?所以,人只有自己成为正性、积极、有价值的人,才能够向外搭建正向发展、长久维持的关系,无论夫妻、情侣、朋友,都是如此。 如果一个人自身匮乏,是没办法从周围的关系中获得帮助的,TA只会不断重复失败,很难中断这样的负性循环。 要让一个人内在得到成长,需要一段不会被抛弃的、强安全型、被包容和接纳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自我功能才会慢慢发展。 这就是咨访关系与其他关系的区别。 在咨询室中的一隅温暖会慢慢蔓延到生活中,让一个人继续成长,成为对他人有价值、不会被抛弃的人。 2、心理咨询就是安慰和讲道理吗? 心理咨询就是提供心理安慰和开导,这是很多人常有的误解。 当然,我们周围的很多人是会安慰我们的。 比如说,有个人觉得活得特别痛苦,有些厌世,于是他向朋友A表露了悲观的想法。结果朋友A没有听他说完,就抢着说:“哎呀,你在说什么呀!你看看,世界多美好呀,兄弟,有什么难事都会过去的,加油,向前看!” 然后,他转而向家人倾吐了一下他的烦恼。他的家人打断他说:“哎呀你可不要讲这么不吉利的话啊!” 于是有一天,他走进了咨询室。咨询师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我刚刚好像听到你在说,你不想活了。”顿时,他流泪满面。 生平第一次,他感觉自己真正被看见了。 在日常生活中,这样有力量、不回避的“看见”,是很罕见的。我们也许会得到很多言语安慰,但我们极少能被真正“看见”。 当我颓废的时候,我也听到了很多类似激励的话。我曾经颓废到不想工作,于是有人在边上说:“你要让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发光!” 我也做了一些傻事,错信了一些人,得到了一些教训。于是有人对我说:“你这么大的人,连这样的人你都会信?” 人的悲喜是不能相通的,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非常孤独。 我们可能做不到别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因为我们不是他们,他们也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做一些看起来很蠢的事。 但是,当我走进咨询室的那一刻,我觉得生活中的激流和寒霜远离了自己,就如同一个人穿越烈火后到达了一汪清泉。 在那里,我无数次地被真正地看见。 那些“看见”是生命中的一道道亮光,渐渐照亮了黑暗的角落。 3、有些话对着陌生人讲不出来? 也有些人说:“我是不会去做心理咨询的,因为我心里最隐秘的话是没有办法对一个陌生人说的。” 其实这是一种很深的误解。 在咨询室中,我们被投注百分百的注意力、也被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是我们在日常关系中得不到的。 也就是说,咨询关系是日常关系的浓缩版,这里有着更高浓度的情感流动和更大的张力。 人是有情感的,都需要连接感。所以,在咨询环境中,我们更容易对咨询师移情。 所谓“移情”,是指过去与重要人物的关系在咨询室中的重现。 我的咨询师是一个成熟的中年男性,他提供了一个安全、可自由表达的空间。 但是,我没有办法畅所欲言,因为我发现自己很在意自我形象,希望自己是被重视、欣赏和喜爱的。 其实,这是一种理想化移情,我将他看作了理想化父亲。 在正性移情之下开展工作,就如同有了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有力量的、温暖的父亲,从这个新客体身上,我得到了一种修正型的情感体验,使我的功能得到了发展。 可是,随着治疗的推进,我开始与咨询师产生纠葛。 比如,我总是觉得他更重视其他来访者、而将我放在次要的位置,于是我不断在这样的问题上纠缠、找他的麻烦。 后来,我们觉察到这是负性移情,我对咨询师的感受,也正是生活中不断在其他人身上感受到的,这也是父母爱弟弟而忽略我、造成我在竞争中落败的感受。 咨询师很好地承接了我的反应和攻击,同时,我们开始对我们这样的反应进行讨论,并逐渐修通。 精神分析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移情就没有治疗。从我的亲身体验来说,确实如此。 4、心理咨询师真的可以信任吗? 也有很多人说,咨询关系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他才不会真的关心你、在意你的死活呢。而且,他自己是个值得信任的人吗?值得托付吗? 我的体会是:咨询关系有清晰的设置和边界,也的确是建立在付费的基础上的,但是一个合格的咨询师必然也是真心关心你、希望你更好的人。 咨询师是在用情感和关系在工作。但是,这种情感也是真实、不带伪装的。 一直以来,我是一个对关系不信任的人,对亲密关系也充满怀疑,我时常会感受到自己不被爱、被忽略,也害怕咨询师会像生活中的其他人一样,最终验证我是个不好的人。 我总是想得到求证,也总是想要撤离。 可是,咨询师始终稳稳地在那里。 尽管我在他身上再现了很多不够好的相处模式,但是他并始终是接纳和包容的,且对感受是开放的。 也正是因为我感受到自己被无条件的接纳,才开始认识到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 这时候,一个人内心的力量才会滋生出来,自尊水平才能提高,内在稳定感才会提升。这就是这为什么,人只有在关系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于是,以往那些不好的旧模式也开始瓦解了。 开始对损耗性的关系说再见,并有转身离去的勇气;开始吸引正向的关系;开始有力量应对生活中各种挫折,稳定地面对生活的动荡。 尽管仍然会有很多挑战,尽管仍然会受挫,但我之所以仍然对人抱有信任、仍能感受到温暖、相信生活的美好,是因为我内化了咨询师给我的温暖和力量。 因为我知道,在世界的一隅,真实的善意发生过。 当然,咨询师要做到这些,是不容易的。他需要有一个无比宽广的容器,对人有深刻的了解,才会有深刻的悲悯。 这是一种自我修行,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所以,好的咨询师,是自我成长的非常好的那类人,他们一定要走在来访者的前面、具有更高的人格成熟度,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也只有这样,才能搭建好的治疗联盟,使疗愈真正发生。 我很幸运,我遇到了一个足够成熟、容器足够大的咨询师。我遇到过一片星辰大海,所以,我知道了世界宽广、人生美好。
陈群 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定医院 临床心理中心1264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复诊,抑郁,吃药是否继续, 侯主任你好,孩子病情加重,20号您留言后舍曲林改为早两片服完... 需要总交流次数2已给处置建议
- 抑郁症发作,最早胸闷气短心慌无力,改善很 想咨询一下是否增加药物,或者更改药物,另外预约最近的号 判断症状是属于哪种疾病,目前服用药物正确吗,该服用什么药物。15年到18年在北京安定医院潘轶竹服用度...总交流次数2已给处置建议
- 精神分裂症10余年 精神分裂病史10余年,阳性幻觉被害妄想为主,第一次住院治疗后... 善思达75mg今后本地医院无药,只有国产齐鲁帕利哌酮100mg和进口注射用阿立哌唑两种,本地医院推荐...总交流次数6已给处置建议
- 我有精神分裂症 侯大夫新年好!我就是想问一下别人一说出话来我就不会用大脑思考... 如何控制病情总交流次数8已给处置建议
- 焦虑症 药物正常服用,情绪各方面稳定,但是睡眠很浅,经常容易醒,睡眠... 睡眠质量不好的情况如何解决,担心睡眠持续不好会不会情况复发总交流次数20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北京市 第43名全国 第142名
总访问量 68,022,217次
在线服务患者 61,711位
科普文章 1,218篇
年度好大夫 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