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白化病患者为什么会怕光
白化病的危害主要是眼部损害和易患皮肤癌。除对症治疗外,应尽可能减少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的照射。白化病患者由于缺乏黑色素的保护,其皮肤对光线高度敏感,日晒后易发生晒斑和各种光感性皮炎,并可发生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1月27日 35 0 0 -
白化病的遗传方式
白化病是遗传性黑色素合成障碍引起的色素减少性疾病,主要累及眼、皮肤、毛发。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眼、皮肤、毛发均有色素缺乏的眼皮肤白化病(OCA)和仅眼部色素缺乏的眼白化病(OA)两大类。此外,还可根据临床表现和所涉及的基因分为非综合征型和综合征型。各种类型的白化病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虹膜和视网膜色素减退,并通常伴有眼球震颤、黄斑区发育不良、视神经交叉错向、视力低下等眼部症状。OCA患者还表现为毛发和皮肤黑色素减少或缺乏、对紫外线敏感,易晒伤,甚至诱发皮肤癌。OA患者仅有眼部症状,皮肤、毛发颜色正常或略浅。OA-1(单纯眼白化病1型)表现为X连锁隐性遗传,其余白化病均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具体遗传方式见下图。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1月27日 209 0 0 -
白化病的孩子为什么会怕光呢?
这是一种黑色素生物合成障碍性疾病。根据色素脱失的情况有轻有重,它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视力。尤其对孩子视力的影响非常严重,很多白化病的孩子都不能正常在学校学习,只能上盲校。故事:白化病的孩子平时要给孩子配变色眼镜,眼镜颜色不能太深了,孩子看不清东西,太浅了,又起不到遮光的作用。 戴上变色眼镜后,孩子出门的时候还要给孩子戴一个长帽檐的遮光帽。
于刚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31日 191 0 0 -
白化病在眼科的表现。
白化病是先天缺乏酪氨酸酶或者功能减退黑色素合成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表现为皮肤、毛发和眼部脱色素。眼部表现为眼球震颤、畏光、葡萄膜脱色素以及黄斑营养不良。虹膜具有透光性,眼底可见脉络膜血管。
眼科科普2020年09月26日 1770 0 0 -
白化病孩子都畏光,原来是“窗帘”透光了——于刚医生门诊故事
于刚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6月17日 1079 0 0 -
白化病 科普
白化病,常指的是眼皮肤白化病,是一组遗传性疾病,黑色素很少或根本没有产生。人类皮肤颜色正常系由于皮肤内黑色素的合成、转移有条不紊的进行,黑色素分真黑素(皮肤颜色显示为棕色或黑色)和褐黑素(皮肤颜色显示黄色)。黑色素的类型和数量决定了你的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黑色素在视神经发育过程中也起着作用,因此白化病患者有视力问题。白化病的表现包括皮肤、头发、眼睛颜色和视力,即皮肤毛发发白,眼部表现:畏光、视弱、眼球震颤、斜视,眼科检查可发现虹膜半透明、视网膜上皮色素减退、中央凹发育不良等。上述就是白化病吗?仅有眼皮肤毛发表现的白化病,医学上称为非综合征型白化病,分7型,即OCA1-7,中国人70%OCA1,10%OCA2,13%OCA4,但我院基因检查发现OCA2的患儿较多。OCA5,6,7由于报道少,只是通过眼睛和皮肤的表现还比较难以诊断出来的。除了单纯的白化病,还有一些除了眼皮肤毛发表现之外,随着生长发育,可能会逐步出现肺部、消化道等疾病,医学上称为综合征型白化病。主要有2种,Hermansky-Pudlak综合征和Chediak-Higashi综合征,又可细分成10个类型。中国以白化病为表现的病人中有2%Hermansky-Pudlak syndrome type 1(HPS1)。何时寻求医生帮助?在您的孩子出生时,如果医生发现头发或皮肤中缺少影响睫毛和眉毛的色素,医生很可能会要求进行眼睛检查,并密切关注您孩子的色素沉着和视力的任何变化。如果你的白化病孩子经常流鼻血、容易擦伤或慢性感染,请联系你的医生。这些表现提示可能存在Hermansky-Pudlak综合征和Chediak-Higashi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白化病及白化病综合征注意事项:1.终身防晒。避免10:00-15:00外出。避免光敏药物应用。2.青春期后每半年~1年皮肤体检。长期皮肤自检,特别是日晒区,注意有无新发皮损、不能愈合的皮损、原皮损发生变化的皮损、伴有疼痛、瘙痒或出血的皮损等。3.4~6月龄时全面的眼科评估,2岁前3~4个月评估一次,随访。5岁前半年随访1次。后每年随访。18~20岁后,2~3年随访一次。
窦丽敏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3月01日 2678 0 1 -
白化宝宝如何正确配镜呢?
杨东生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12月30日 1500 0 1 -
白化病的类型与遗传
一、概述 白化病是一种由一组调控黑色素或黑素小体合成、转运相关基因突变导致的眼、皮肤和毛发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先天性缺乏酪氨酸酶,或酪氨酸酶功能减退,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这类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肤、毛发、眼睛缺乏黑色素,因此表现为眼睛视网膜无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怕光,视物时时总是眯着眼睛。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带黄。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1/2万。 二、分类与体征 (一)分类 根据临床表,白化病分为三种类型。 1.眼白化病(OA) 仅眼部受累及。 2.眼皮肤白化病(OCA) 皮肤与眼部都受累及。 3.白化病相关综合征 除了全身白化病表现外,还有其他系统异常。常见综合征有Chediak-Higashi综合征Hermansky-Pudlak综合征、Griscelli综合征及Usher综合征。 在各类白化病中,眼皮肤白化病占90%。 (二)临床表现 1.眼皮肤白化病Ⅰ型(OCA1) 根据临床表现与遗传机制不同,OCA1可分为两种不同的亚型:OCA1A和OCA1B。两种亚型在出生时黑色素都完全缺如。 OCA1A是最严重的一个亚型,患者皮肤、毛发及眼部组织内终生完全缺乏黑色素,呈白色,视力受损严重,虹膜淡蓝色几乎接近粉红色,完全透明,畏光突出。 OCA1B症状较轻,随着年龄(1~3岁)的增加,皮肤会逐渐产生部分色素,蓝色虹膜逐渐编委黄色或棕色,视觉敏锐度好转,故又称黄色变异白化病。亚洲人常见。 2.眼皮肤白化病Ⅱ型(OCA2) 症状较OCA1型轻,皮肤表型呈多样性,有轻微到中度的皮肤、毛发及虹膜色素沉着。皮肤色素沉着多聚集成雀斑、痣,分布不均匀,日晒后皮肤不会加深。典型表型是黄色毛发、白色皮肤、蓝色或浅褐色或浅棕色虹膜,常有眼球震颤或斜视。非洲人最常见。 3.眼皮肤白化病Ⅲ型(OCAⅢ) 又称红褐色OCA,患者皮肤为砖红色,淡赤黄色到为红色毛发,淡褐色或棕色虹膜,视力障碍轻微。国人很少见。 4.眼皮肤白化病IV型(OCA4) 黑色素缺乏程度变异大,可出现轻度到重度黑色素缺乏与相应的眼部症状。临床上有是难以与OCA1及OCA2相区别。 三、致病基因 1.酪氨酸酶(TRY)基因 TRY定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14.3(11q14.3)区域。已发现该基因突变340余种。 2.OCA2基因(p基因) OCA2定位于15号染色体长臂13.1(15q13.1)区域。已发现该基因突变有170余种。 3.酪氨酸酶相关蛋白酶(TYRP1) 该基因定位于9号染色体短臂23(9p23)区域。已发现TYRP1 突变有近30种。 4.膜相关转运蛋白(MATP)基因 MATP定位于5号染色体短臂13.2(5p13.2)区域。是OCA4的致病基因。 四、遗传咨询 按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进行遗传咨询。绝大多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遗传。 1.患者的双亲一般都是正常人,是该病的致病基因携带者。 2.患者的同胞中该病的致病基因携带者为1/2.,发病者为1/4,基因完全正常者为1/4. 3.患者若与正常婚配(显性纯合子),后代中不会出现患者,但全部子女均为该病的致病基因携带者;若患者与杂合子(基因携带者)婚配,子女中1/2的为患者,1/2的为正常人。 4.禁止进群婚配。 5. 极少数眼白化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是由母亲所携带的白化病基因传给儿子时才患病,传给女儿一般不患病。 6.极少数患者为自身基因突变所致。
窦肇华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9月26日 7335 2 2 -
百度-百科医典-白化病
一、概述1.1总述概述:是一种主要引起眼睛、皮肤和毛发色素减退及相关损害的先天性遗传病治疗:无有效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预后:无法治愈,易患皮肤癌,大多数患者寿命正常预防:早期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可有效预防重症患儿出生1.2疾病定义白化病(albinism)是由于不同基因的突变,导致黑色素或黑色素体生物合成缺陷所引起的一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眼或眼、皮肤、毛发等部位色素减退或缺失,对紫外线敏感,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震颤、畏光、视力低下等眼部症状,部分综合征型白化病还可因严重并发症而致死,已被列为我国出生缺陷干预的疾病之一。1.3流行病学世界范围内白化病的患病率约为1:17000,群体携带率约为1:65,即平均每65人中,即有1人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白化病各种族均有发生,但发病率在不同种族以及同一种族的不同亚型间均有不同。近亲婚育显著提高患病率。1.4疾病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和所涉及基因的不同,白化病可分为非综合征型和综合征型两大类。其中,非综合征型又包括眼、皮肤、毛发均有色素缺乏的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 OCA) 和仅眼部色素缺乏的眼白化病(ocular albinism, OA)。目前,已鉴定出18种白化病亚型及其致病基因。1、非综合征型白化病又称“单纯型白化病”,患者只表现为眼或眼、皮肤、毛发等部位的色素减退和视力障碍。包括眼皮肤白化病和眼白化病两大类。l眼皮肤白化病(OCA):既往被称为“泛发性白化病”。全身皮肤、毛发和眼部均有色素减少或缺乏,包括眼皮肤白化病1~7型(OCA-1~7)。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白化病类型。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l眼白化病(OA):既往被称为“部分白化病”,仅有眼部色素缺乏而皮肤和毛发色素正常。包括X连锁隐性遗传的眼白化病Ⅰ型(ocular albinism type 1, OA1)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常染色体隐性眼白化病型(autosomal recessive ocular albinism, AROA) 。OA1是眼白化病中最常见的类型。2、综合征型白化病患者不仅出现眼或眼皮肤白化的表现外,还常伴有其他器官或系统的病变,如肺纤维化、心肌炎、炎性肠病等。有些可因严重的并发症而致死,既往又被称为“致死性白化病”。包括Hermansky-Pudlak综合征1~10型(HPS-1~10)和Chediak-Higashi综合征1型(CHS-1)。lHermansky-Pudlak综合征(HPS):除OCA或OA表现外,常伴有出血倾向和组织中蜡样物质沉积导致的脑、肺、肾脏等器官损害的三联征。蜡样物质沉积可导致肺纤维化或心肌病,是部分患者中年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还伴有炎性肠病(如HPS-1等亚型)或免疫缺陷(如HPS-2和HPS-10等亚型)。lChediak-Higashi综合征(HPS):临床特征包括OCA症状、核周围溶酶体肿大、进行性神经系统损害或出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等。先天性免疫缺陷导致患者易感染和易患肿瘤。二、病因2.1总述白化病的发生是由于黑色素生成异常所致。人体产生黑色素的类型和数量决定了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体内色素的生成涉及多个环节,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调控过程,其中任何环节的缺陷均有可能导致色素产生障碍,导致白化病或其它色素减退性疾病的发生。2.2基本病因1、眼皮肤白化病(OCA)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患者的双亲,均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本人不发病,但可将携带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子女。子女遗传到来自父母双方的致病基因,就会患病,且男女患病机会均等,这种情况的发生几率是1/4。2、眼白化病(OA)OA1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母亲携带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本人不发病或有轻微症状,母亲将突变遗传给子女,儿子患病,女儿为携带者,概率为 1/2 。男性患者将其致病基因遗传给子女,女儿为携带者,儿子正常。所以,OA1几乎只发生在男性。在所有白化病类型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少。AROA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遗传方式同眼皮肤白化病OCA。三、症状3.1总述各型白化病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眼部症状:眼部色素减退、眼球震颤、畏光、视力低下等。眼皮肤白化病OCA患者还表现为毛发和皮肤的黑色素减少或缺乏、对紫外线敏感,易晒伤,甚至诱发皮肤癌。综合征型白化病,除白化表现外,还可出现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异常。3.2典型症状不同类型白化病,典型临床特征有所不同。1、皮肤颜色lOCA患者,皮肤的颜色多呈白色或粉红色。OA患者,皮肤颜色正常。HPS和CHS患者,临床可表现为OCA或OA外观,皮肤颜色可正常或减退。l色素完全缺乏的白化病患者,皮肤颜色终生雪白。色素部分缺乏的白化病患者,随年龄增长,会产生部分色素,皮肤颜色会略加深。l暴露在阳光下,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ü雀斑。ü痣,有色素或没有色素。没有色素的痣通常是粉红色的。ü晒斑,大的雀斑样斑点。ü容易晒伤,但不会晒黑。2、毛发颜色由于色素缺乏的程度不同,白化病患者毛发的颜色差异也较大。从白色、黄色、棕色、红色到黑色不等。无色素型,毛发颜色终生雪白。有色素型,随年龄增长,毛发颜色会加深。眼白化病,毛发颜色正常。3、眼睛颜色无色素型,虹膜(眼睛有色部分)呈粉红色,半透明,瞳孔为红色。有色素型,虹膜颜色从淡蓝到深棕色不等。随年龄增长,虹膜颜色也会加深。视力也会有所好转。4、其他眼部问题视力损害是所有类型白化病的一个重要特征。眼部问题包括:l眼球震颤:眼球不自主的、节律性、共轭性持续的摆动。l畏光:由于眼底缺乏色素,不能耐受日常光线的刺激。l斜视: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l代偿头位:为了缓解眼球震颤、斜视带来的不适,患者习惯歪头注视所形成的特殊姿势。l黄斑发育不良:黄斑主管视觉及色觉。黄斑发育不良,可导致视力低下。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中央凹变平或消失。l视力不佳:高度近视或远视,视力低下,严重者视力为法定盲限。3.3伴随症状综合征型白化病HPS和CHS,可因累及肺、心脏、肠道等其他器官和系统,出现慢性炎症或纤维化,或者因免疫功能受损出现反复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四、就医4.1总述 白化病的主要危害是眼部损害和易患皮肤癌,因此当出现上述眼部问题,皮肤、毛发颜色浅淡时,应及时到皮肤科和眼科就医,以明确病情。4.1.1就医指征l出生时皮肤、毛发颜色浅淡或缺乏。l眼睛颜色浅淡,伴畏光、眼球震颤、斜视、视力低下等眼部症状。l皮肤易出现瘀斑或经常流鼻血,拔牙或手术时出血不止;易患慢性感染性疾病等。需及时就医,确定是否患有更严重的HPS或CHS等综合征型白化病。4.1.2诊断流程1、医生可能会询问以下问题以了解病史:l是否有近亲婚育史和白化病家族史;l是否出生时即有眼或眼、皮肤、毛发的色素减退。l是否有眼球震颤、畏光、斜视、视力不佳等眼部症状;l是否容易被晒伤,但不易晒黑;l是否经常出现皮肤瘀斑,易出血,出血时间长等情况。是否易患慢性感染性疾病。2、检查毛发、皮肤、眼部的色素沉着情况;3、眼科检查:有无眼球震颤、斜视、视力损害等;有无白化病眼底改变;5、遗传学检查: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为白化病以及白化病的类型。4.2就诊科室首诊科室为皮肤科,其次是眼科。4.3相关检查1、体格检查检查患者毛发和皮肤色素沉着情况,初步诊断是否为白化病。2、眼科检查眼科检查除肉眼观察虹膜颜色、是否有眼球震颤和视力检查外,常需要借助一些专科设备进行检查,如眼底镜、OCT、眼震仪、眼电生理仪等,以对潜在的眼球震颤、斜视和光敏感进行评估。3、遗传学检查基因检测,遗传学分析,可以确定白化病的类型和遗传方式。4、血液学检查HPS和CHS的诊断往往需要做较全面的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和T细胞、NK细胞等免疫学检查。电镜下全景观察血小板致密颗粒是否减少或缺失,是诊断HPS和CHS的金标准。5、皮肤病理特殊情况下需要做皮肤病理,检测皮肤黑色素细胞及黑素小体的形态是否异常。6、其他对于成年HPS患者,通常还需要对其它器官的功能做全面评估,如高分辨CT检查肺、心脏、脑部的变化,肠镜检查是否伴有炎性肠病等。高效液相色谱可以精确定量皮肤或毛发的色素含量。4.4鉴别诊断1、白癜风一种后天发生的色素减退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免疫学说”目前被认为是白癜风发生的主要原因。遗传因素在白癜风发病中也有一定作用。白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可呈局部和泛发性,且可进行性发展扩大。泛发性白癜风有时可累及全身,白斑部位的毛发也变白,但其他器官、系统不受累及。2、斑驳病又名“图案状白斑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出生时即有色素脱失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常见于面部中央、前胸、腹部等身体前侧。白斑中央可有岛屿状色素过度沉着区。最具特征的是额部中央或稍偏部位的三角形或菱形白斑,伴有横跨发际的局限性白发。有时额部白发是本病的唯一表现。部分病人还可合并有其它发育异常。3、苯丙酮尿症一种氨基酸代谢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表现为皮肤、毛发色素减退。其最主要临床特征为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精神神经症状,皮肤干燥,汗液和尿液有特殊的鼠气味等。早期确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五、治疗5.1总述白化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无法治愈,仅限于对症治疗。5.2急性期治疗急性期HPS患者可行输血治疗。严重肺纤维化患者可考虑肺移植。炎性肠病可使用激素类药物或其它抗炎治疗。CHS患者出现严重免疫缺陷时,需要考虑做骨髓移植。5.3一般治疗1、日常防护由于白化病患者的皮肤、眼部缺乏色素,对紫外线缺乏正常保护能力,其晒伤和患皮肤癌的风险增加,因此应避免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尽可能减少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的损害。紫外线强烈时,尽量减少外出,或穿长袖衣物,戴帽子、墨镜、涂抹高倍防晒系数(SPF)的防晒产品等。HPS和CHS患者因有出血倾向,应避免服用含乙酰水杨酸和阿司匹林等成分的药物。分娩、拔牙或做大的手术时,应告知医生病情,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2、眼科监测及矫正患者需要定期做眼科检查,监测视力情况。如近视、远视或散光等问题者,可配戴眼镜改善。头位斜视、眼球震颤严重者,可通过手术矫正,以改善外观,提高注视质量,但对视力的提高有限。3、心理咨询由于特殊的外貌和眼残疾,患者易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在学习、工作、婚育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5.4前沿治疗2013年发布的HPS治疗指南指出:“术前利用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 Acetate Ampules, DDAVP)静脉给药,可通过刺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的释放,预防和缓解HPS的出血倾向”。但我国学者的研究提示,我国HPS以HPS-1、HPS-3和HPS-6亚型为主,这些亚型对DDAVP的术前处理缺乏有效释放vWF的效应,需考虑其它止血方案。六、预后6.1总述白化病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无法治愈。患者的皮肤由于缺少黑色素的保护,易晒伤和罹患皮肤癌。日常做好防护,可减少其发生。除个别严重的综合征型白化病外,大多数白化病患者的寿命正常。6.2并发症1、眼部并发症白化病患者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视力问题,影响生活、学习、就业和驾驶能力。2、皮肤并发症白化病患者的皮肤对光线非常敏感,易晒伤,易患皮肤癌。3、精神心理问题白化病患者可能因为外表异于常人而遭受歧视,加之眼残疾,导致出现自卑心理,影响社交。4、其他并发症综合征型白化病,可出现出血倾向、慢性炎症或肺纤维化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七、日常7.1总述白化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做好眼睛和皮肤的防护,以减少损伤。7.2家庭护理-无7.3日常生活管理1、视力低下者可使用低视力辅助设备,比如手持放大镜,看大字体的书籍及印刷品,使用大的电脑屏幕等。2、严格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例如长时间在户外或高海拔地区。外出时注意防晒,穿长袖衣物或紫外线防护服,戴宽檐帽子。使用高倍防晒系数的防晒产品。戴防紫外线的深色太阳镜或在强光下变暗的过渡镜片以保护眼睛。7.4日常病情监测1、白化病患者皮肤易晒伤,癌变风险大,应随时监测皮肤的异常变化,如皮肤上出现久治不愈的糜烂、溃疡,皮肤新增痣或斑块,且痣或斑块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在短期内发生明显变化,应及时就医。2、定期做眼科检查,随访视力情况。必要时予以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7.5 预防因白化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强调预防为主,避免近亲婚育,在基因诊断的基础上,进行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和婚育指导,可有效预防重症患儿的出生。部分非综合征型白化病因症状相对较轻,不是严格的产前诊断指征,医生需充分告知有生育白化病患儿风险的夫妇双方有关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信息,由其自主决定是否通过产前诊断终止妊娠。除眼白化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外,其它白化病亚型均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一对携带者夫妇遗传给子女的患病风险为25%。有再生育计划者,需行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夫妻一方为白化病患者,另一方需行基因筛查,以排除携带同型致病基因。双方均为白化病患者,需先行基因分型诊断,相同亚型者,会再次生育白化病儿。不同亚型的白化病夫妇,可以生育表型正常的下一代。目前广泛应用的下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有利于携带者的检出。7.6 特别注意事项家族中有白化病患者的,应尽早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l在基因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干预,可阻断白化病在家族中的遗传。l已患病者可确定其基因类型,以指导对症治疗、了解预后及指导婚育。l生育过白化病患者的夫妇,可通过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指导优生。 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魏爱华编审 八、参考资料[1]杜传书, 李巍, 黄尚志, 等. 医学遗传学. 第3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 994-996.[2]魏爱华,张樱子,白大勇, 等.中国汉族眼白病患者GPR143基因突变分析[J]. 眼科, 2017; 26(4): 247-252.[3]Wei A, Wang Y, Long Y, et al.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veals mutational spectra and common allele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oculocutaneous albinism[J]. J Invest Dermatol, 2010; 130(3):716-724.[4]Wei AH, Zang DJ, Zhang Z, et al. Ex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SLC24A5 as a candidate gene for nonsyndromic oculocutaneous albinism[J]. J Invest Dermatol,2013; 133(7):1834-1840.[5]Wei AH, He X, Li W. Hypopigmentation in Hermansky-Pudlak syndrome[J]. J Dermatol, 2013; 40(5): 319-324.[6]Wei AH, Li W. Hermansky-Pudlak syndrome: pigmentary and non-pigmentary defects and pathogenesis[J].Pigment Cell Melanoma Res, 2013; 26(2): 176-192. [7]Ma J, Zhang Z, Yang L, et al. BLOC-2 subunit HPS6 deficiency affects the tubulation and secretion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 from mouse endothelial cells[J]. J Genet Genomics. 2016; 43(12):686-693. [8]Wei AH, Zang DJ, Zhang Z, et al. . Prenatal Genotyping of four common oculocutaneous albinism genes in 51 Chinese families[J]. J Genet Genomics, 2015; 42(6): 279-286.
魏爱华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8月12日 12347 0 3 -
白化宝宝怎么护眼?
白化病是由于酪氨酸酶缺乏或功能减退引起的一种皮肤及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或合成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白化宝宝常常自出生后即表现为皮肤、眉毛、头发呈白色或黄棕色,眼部表现为视网膜无色素,虹膜呈现淡粉色透光性强。色素在眼部的功能非常重要,不仅起着防护光损伤作用,还在视网膜黄斑结构和视觉传导通路发育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白化宝宝的眼部影响非常大,需要从小做好视力保护,早期的筛查和诊治。 白化眼病多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遗传图谱:患者双亲均携带白化病基因,本身不发病。如果夫妇双方同时将所携带的致病基因传给子女,子女就会患病。眼白化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是由母亲所携带的白化病基因传给儿子时才患病,传给女儿一般不患病。 白化宝宝眼部常常出现多种发育异常:1.虹膜色素缺失,导致光保护机制不好,出现严重畏光;2.眼底色素发育不良,导致黄斑发育差,固视欠佳,所以98%的白化宝宝都会出现眼球震颤和视力影响;3.白化孩子常常合并高度散光或者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会导致弱视产生,也容易诱发斜视;4.白化宝宝常常合并视神经发育及视交叉异常,所以视觉传导通路障碍,这也是视力影响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白化孩子护眼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光保护:由于色素缺失,对光特别敏感,光线投入眼内后没有色素阻挡和暗室效应,对视网膜和晶体损伤非常大,日积月累常常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二次打击,进一步影响视力发育,所以对白化宝宝要避免强光刺激,包括阳光,闪烁灯光和过亮的照明,一般建议双重保护机制,即使在室内也佩戴变色镜,室外阳光下一定戴帽子加强力防护的墨镜。但往往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室内的光也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刺激损伤,忽略了在室内的眼睛保护,其实,即使室内来自各方的光源也会不经意的损伤孩子的眼睛,所以白化宝宝即使在室内也佩戴一副合格高质量的变色镜非常重要,是一个好的防护措施。白化宝宝室外的墨镜也非常有讲究,防护紫外线指数,蓝光防护功能和防畸变镜片都需要专业设计,不是一副普通墨镜能达到足够的防护效果的。 白化宝宝护眼的另一个重要的注意事项是眼部早筛查早期眼保健早期视觉康复:白化宝宝弱视,屈光不正,斜视,眼球震颤和眼底病相关疾病发病率非常高,所以一定在出生早期,甚至三个月内就进行规范眼部检查,从屈光,视觉发育和眼底视网膜功能多方面进行评估,以便尽早进行相关干预和治疗。眼镜在治疗过程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往往没有意识到配镜和戴镜的重要性,往往因为孩子小不愿意戴镜失去了最早最好的一段治疗时机,使得孩子后期的治疗难度非常大。一般情况下,一型白化视力常常在0.1一下,但我们有早期进行治疗的孩子最后视力恢复到0.25,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还会有所增长。另外,白化宝宝的视觉发育机制和正常人不一样,可以发育持续到20岁,所以在孩子儿童青少年期间都要注意合理用眼和饮食,规律的眼部随访,这样才能使得视力持续朝着改善方向发展。
杨东生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8月05日 1813 1 3
白化病相关科普号
于刚医生的科普号
于刚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眼科
2.1万粉丝1416.1万阅读
王海英医生的科普号
王海英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皮肤性病科
678粉丝63.3万阅读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1817粉丝625.3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杨东生 主任医师聊城市中医医院 眼科
眼球震颤 111票
斜视 12票
弱视 3票
擅长:眼球震颤、低视力康复、斜视、弱视、近视防控,疑难小儿眼病。 眼球震颤、眼位和头位一体化的国际眼运动记录技术,使眼震、斜视和异常头位的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更准确、更有效。 眼球震颤治疗以减震为主,不按头位手术,是我们倡导的治疗理念。按头位手术,容易复发。 眼球震颤、斜视及异常代偿头位、甚至后巩膜加固,尽一切可能采用联合手术治疗方案,是我们一贯的坚持。 手术后视功能提高是治疗的最终目的。长视距超视力训练(而不是近视禁忌的近距离训练)、双眼疗法(而不是单眼遮盖)和暗室项目是我们视觉重建和康复的特色措施。 -
推荐热度4.9王润和 副主任医师襄阳市中心医院 皮肤激光科
白癜风 150票
痤疮 5票
皮肤病 4票
擅长:①对过敏性疾病(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病毒性皮肤病(扁平疣、尖锐湿疣)、损美性皮肤病(痤疮、白癜风等)及皮肤顽疾(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皮肤溃疡等),尤其是发展迅猛的白癜风,大面积白癜风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②擅长利用皮肤外科及激光手段治疗相关皮肤病,如色素痣切除、囊肿剥离术 、腋臭微创治疗,瘢痕疙瘩治疗,甲病(甲黑线、甲下疣、骨疣、血管球瘤、粘液囊肿、甲周纤维瘤、嵌甲等),皮肤癌手术治疗,扁平疣疣体埋植术、白癜风表皮移植术等,各种良恶性皮肤肿瘤的治疗及光动力治疗。 -
推荐热度4.5魏爱华 主任医师北京同仁医院 皮肤科擅长:(1)白化病等遗传性皮肤病基因诊断、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 (2)雄激素性秃发(脂溢性脱发)、斑秃等毛发疾病。 (3)银屑病。 (4)白癜风等色素性皮肤病。 (5)痤疮等损美性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