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请问PET-CT存在辐射大、看不清病灶等问题。当医生要求我们做PET-CT时,我们到底该不该做?
邵彬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3月24日103
0
9
-
做一次CT癌症分险就增加43%吗?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前两天的一个热搜,称做一次CT将增加癌症风险43%:新闻源头是一位院士提出健康人不用做癌症筛查,大概是针对几年前开始泛滥的用PET-CT等技术做体检,号称检查全身癌症。呼吁别没事把CT这些高级医学影像检测用于普通人群的体检完全正确。一是体检用到此类技术时号称的全身排查癌症纯属误导,早有研究明确用PET-CT在内的技术在健康人群里筛查癌症效率极低,毫无意义,属于浪费医疗资源。二是CT、PET-CT等都有辐射,按那些“高档次大体检”的玩法,被检查者受到的辐射量还非常高,无疑有包括增加癌症风险在内的危害。但是像热搜里说做一次CT就增加癌症风险43%,也属于是标题党的误导。CT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这样的炒作引起恐慌,只会给民众带来不必要的困扰。说起来我开公众号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讨论为什么不应该用PET-CT来做全身癌症筛查,里面也提到了辐射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PET-CT辐射。热搜里一次CT增加癌症43%的说法是出自去年11月NatureMedicine上的一篇论文:别看出处是顶级学术期刊,新闻标题里这么用绝对是误导。我们日常生活里会遇到的辐射主要有两类,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像手机辐射、微波炉辐射这些都属于非电离辐射,能量低,不存在致癌风险(网上说手机信号致癌的都是谣言)。但像紫外线、X光这些,它们能量高,高到什么程度?可以破坏细胞内的DNA分子,这就有了导致基因组损伤,基因突变的风险。而细胞癌变的基础就是基因组变异,因此电离辐射有致癌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说紫外线可以导致皮肤癌。像CT以及PET-CT,都会带来电离辐射。另外,电离辐射的伤害我们一般也会分为两类,一类是短期内大剂量导致的急性伤害,表现为急性辐射综合症,也叫放射病。比如电视剧《切尔诺贝利》等影视作品里,那些在核电站事故时在场或后来进去救援、清理的人,没多久就恶心、呕吐,甚至死亡,属于这类。我们说的辐射致癌属于电离辐射的第二类伤害,也就是接触的剂量不是很高时对健康的影响。就辐射危害来说,剂量越高危害越大,这大家都知道,但另外一点是剂量越高的辐射,其伤害在科学上也更明确。比如辐射致癌,100mGy以上增加癌症风险证据很多。可剂量低于100mGy的就欠缺了。像有些风险分析是通过100mGy以上的研究去模拟,这就要引入好几个假设,比如辐射带来的致癌风险不会降低到0,一定范围内是线性等等。那么多前提假设,结果当然是争议很大。NatureMedicine那篇文章就是针对低剂量辐射癌症风险研究不足而做的。该研究是跟踪欧洲九个国家90多万青少年儿童,收集TA们接受CT检查的数据,以及日后出现血液肿瘤(比如白血病、淋巴癌)的情况,分析CT检查是否和血液肿瘤风险增加相关。结果发现接受CT照射确实增加了血液肿瘤风险。不过热搜里那个一次CT增加43%风险就是误解了。论文里是有一次CT增加癌症风险43%,但有前提:是在接受多次CT的情况下。怎么回事呢?是研究人员将接受超过1次CT的人和只接受过1次CT的人比,看血液肿瘤风险变化。这么一比发现接受过2-3次CT的人,比只接受过1次的血液肿瘤风险更高,4-5次又高于2-3次。也就是有一定的剂量关系,把这个剂量关系换算成每次CT对应的风险,就有了一次CT增加43%血液肿瘤风险的结果。要注意,这里是以接受过1次CT为基准比较,实际是多次CT里每次CT大概增加多少风险,不是说做一次CT就增加43%风险。实际上这篇论文里关于辐射剂量关系不止是这多次CT的一种分析,还有按具体剂量来的。研究人员以接受过5mGy以下辐射为基准,剩下的人按接受的剂量去分组,比较出来发现在10-15mGy这一组,血液肿瘤风险就显著高于5mGy以下的了,之后也基本存在剂量关系——接受辐射越多,血液肿瘤风险越高。要注意5-10mGy这一组与5mGy以下没有显著区别,而风险也是剂量越高的越明显。一次CT的剂量根据检测种类不同有差别,不过医学影像里平均一次CT检测差不多是8mGy。这篇论文的研究人员也做了换算,接受这么多剂量的辐射,差不多增加了血液肿瘤风险16%。但这是针对儿童与青少年,TA们对辐射致癌的风险更敏感,也是该研究的对象。咱不能随便扩展,明明三四十岁了,非要用小孩子的风险分析,就不太好了,是不?然后按照一次CT检测8mGy,增加血液肿瘤风险16%,进一步计算对社会的影响。那么如果一万名儿童青少年接受CT检测,未来12年里,会因为这些检测增加1.4例血液肿瘤。怎么看这样的风险?显然CT致癌的风险是真实存在,这就和CT有辐射性一样,是客观事实,没法改变。但是较少的次数下,受到的辐射少,风险也更低。像一万名青少年做CT检测,增加1.4例血液肿瘤,这个绝对影响还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我们需要考虑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医学原因必须要做CT,不做的话可能都不用等12年看有没有增加一点血液肿瘤风险,而是有立刻的生命安危问题。其实NatureMedicine上的论文对我们的启示和过去医学界对CT等辐射性医学成像使用的建议是一致的:有医学必要就用,没有就别折腾。儿童青少年这些敏感群体使用时需要额外注意风险收益考量。思考风险收益时也可以和我们日常生活里自然会接受的辐射做比较。医学成像上辐射单位往往用mGy或Gy(等于1000mGy)表示,这是吸收的辐射量,另一个常用辐射单位是mSv(豪西弗,1西弗等于1000豪西弗)。mSv是指等效辐射,不同发射性物质的强弱不同,mSv相当于是大家换算到同等的辐射量,一般生活里我们遇到的自然辐射都会用mSv表示。医学成像上的mGy可以直接换算成mSv,如8mGy等于8mSv。过去这一年多,中文互联网上关于辐射的“讨论”数不胜数,很多人谈辐射色变。其实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就会受到辐射——背景辐射,不同地方不一样,比如海拔高的地方会高一些。全球范围每个人每年接受到的背景辐射大约是2-3mSv。一次8mGy的CT相当于是两三年的自然背景辐射。而有些体检搞的全身CT,一次剂量会在20mGy以上,也就是一次照了七八年的辐射量,倒真不能忽视。像职业有辐射暴露的,比如核电站工作人员,都有一年允许接受的辐射上限。美国是50mSv,新加坡20,日本是5年总和不超过100,单独一年不超过50。按有些高档体检的搞法,受众明明是精英白领,最后接受的辐射量都要超过核电站工人了,这韭菜割的也挺黑色幽默。
杨智明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3月16日60
0
0
-
X线、CT、核磁、增强核磁都有啥用?
在我们脊柱外科看过病的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第一次看,医生说做个X线;下次看,医生又说做个核磁共振;有时候还要做CT、增强核磁。这么多的检查都有什么用呢?脊柱外科常用的检查主要就是X线、CT、核磁和增强核磁。X线这张图就是一张X线片,可以看到脊柱侧弯。X线是我们脊柱外科医生首选的检查,主要能看到脊柱的基本情况。X线有很强的穿透性,X线片可以看到我们的颈椎胸椎和腰椎有没有出现脊柱侧弯,有没有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曲,两个椎体之间的椎间隙有没有变窄等等。但是X线也有明显的不足:只能看整体,不能只看某一个椎体;看不到肌肉、神经这些软组织等。CT这是一张CT片子,可以看椎体的骨折和塌陷。CT可以评价骨性解剖,把身体分割成一层一层地,通过多重断层影像看到更清晰、更准确的骨组织结构,结合重建技术,可以立体显示组织结构。CT还可以看椎间盘是不是有钙化,但不足在于看不到神经这些软性的组织。所以,还需要核磁共振。核磁共振这是一整核磁共振的片子,可以看到腰椎椎间盘。核磁共振对软组织的检查结构更清晰,就像上面的图一样,核磁工作可以看到我们的椎间盘是不是有突出、突出有没有影响神经、突出是中央型还是旁中央型,更全面地了解病灶情况。核磁共振也是我们脊柱外科医生评估患者病情的“金标准”,也是最有力的证据。增强核磁这是一张增强核磁的片子,可以看到椎管内有个肿瘤。增强核磁可以更好地反应局部的血流和血供状态。增强核磁利用病灶和正常组织血液供应量的不同、供应来源的不同及摄取对比剂之后信号强度的不同,从而确定病变的种类及具体的疾病类型。比如我们脊柱外科可以通过T1项、T2项和抑脂项等明确血管瘤、椎管肿瘤的边界、性质等。总结1、不同的检查,有着不同的作用2、不同的检查是不能相互替代的3、准确判断病情需综合各项检查
唐都医院骨科科普号2024年01月25日61
0
0
-
肺结节的患者为什么医生老是找您要电子CT影像呢?
各位肺结节患者,是不是接诊医生都很执着的找你要CT的电子云影像。而您手上的胶片看都不看一眼?那是因为发现的大多数肺小结节只有几毫米,而要发现这些几毫米的结节需要CT约每1毫米就扫描一层。这样扫描全部肺组织,就需要好几百层,而胶片上仅给出几十层的照片。这样,医生就很难在胶片上发现结节,甚至有结节的层面都没给到胶片上。而云影像,医生可以看到所有层面,还可以自己调节窗位更细致的判断结节性质。所以各位患者,找医生看结节,一定准备好电子云影像哦。
高超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14日57
0
1
-
增强CT强化和没有强化,各是什么意思?
郑于臻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07日31
0
3
-
肠道CT和肠道MR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好?
肠道CT(CTenterography,简称CTE)和肠道MR(MRenterography,简称MRE)是两种常用的肠道影像检查技术。经常有病友会问,这两种检查有什么区别?应该怎么选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CTE。CTE是一种X射线检查,利用多个X射线投影来创建一个3D图像。它的优点是速度快、易操作,并且在显示肠道结构和位置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不易产生伪影。同时,CTE还可以提供腹部其他器官的图像,如肝脏、胰腺等。然而,CTE的缺点是它使用了X射线,而X射线对人体有一定的损伤。此外,CT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不如MR高,这也是肛瘘检查不选择CT的原因。我们再来了解一下MRE。MRE是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强大的磁场和射频脉冲来生成图像。它的优点在于无辐射、无创伤,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更好地显示肠道壁的结构和病变。MRE在诊断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由于其没有辐射,因此适合用于需要反复多次检查的病人,特别是炎症性肠病随访病人。然而,MRE的缺点在于操作时间长,预约较CTE更为困难,肠道的蠕动可能使图像产生伪影。由于其检查过程需要病人保持静止一段时间,设备有很强的磁性,且噪音较大,对于一些特殊病人来说并不适用,比如存在幽闭恐惧症的患者、体内有铁磁性金属植入物或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非铁磁性金属植入物也会影响植入物周围MR影像的成像。那么,对于一般的病人来说,如何选择CTE还是MRE呢?这主要取决于具体病情和需求。如果病情需要快速诊断、更为清晰的图像、或体内有金属植入物,CTE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而如果你需要反复多次检查,避免放射线的影响,那么MRE可能更适合你。另外CTE和MRE采用的是不同类型的造影剂,造影剂均可能存在过敏,选择时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造影剂及相关检查。CTE和MRE都是有效的肠道影像检查技术,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在选择检查方式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乔宇琪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04日154
0
2
-
头部都有哪些检查,都是查什么的
脑部检查主要有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经颅多普勒(TCD)、脑电图(EEG)、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
冯学泉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02日38
0
1
-
增强ct报告里的可见强化是什么意思?
朱巍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01日80
0
3
-
增强ct报告里的可见强化是什么意思?
郑于臻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2月31日27
0
1
-
不同剂量CT,测出来的结节密度值是不是不一样?
朱巍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2月24日14
0
0
放射诊断相关科普号

刘海光医生的科普号
刘海光 副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乳腺外科
42粉丝2648阅读

殷子医生的科普号
殷子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
291粉丝6.7万阅读

李金伟医生的科普号
李金伟 主任医师
赣州市肿瘤医院
放疗科
8粉丝91阅读
-
推荐热度5.0蒋磊 副主任医师华东疗养院 放射科
肺部结节 475票
放射诊断 85票
擅长:肺磨玻璃结节的定性,定分级分期,定安全期。肺癌的影像诊断。 -
推荐热度4.5伍玉枝 主任医师湘雅二医院 医学影像科
肺部结节 67票
放射诊断 44票
擅长:从事影像诊断30余年,主攻肺部影像诊断,尤其擅长肺部结节及肿瘤、肺部感染(包括肺结核)、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推荐热度4.3王祥 主治医师上海长征医院 放射诊断科
放射诊断 18票
肺部结节 1票
擅长:全身各系统常见病及疑难病例的CT和MRI诊断,尤其擅长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与定量分析、早期肺癌浸润性分级与胸部疾病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