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高尿酸血症久了会造成间质肾炎不?
周福德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19日 429 0 1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肾小管间质肾病(ADTKD)
一、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学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肾小管间质肾病(autosomaldominanttubulointerstitialkidneydisease,ADTKD)。以往常被称为髓质囊性肾病(medullarycystickidneydisease,MCKD),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病",目前尚无其发病率的报道,在国内存在少数该疾病报道。目前发现4种基因突变可引起该病:UMOD、REN、HNFIB及MUC1基因。仍有部分与ADTKD相关基因未被发现。病理大体标本上,肾脏正常大小或小于正常,在肾皮髓交界处存在多发性囊肿。组织学上,光镜下表现为肾间质纤维化合并肾小管萎缩,而肾小球是正常的:同时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和分层,肾小管扩张,肾小管小囊肿。二、诊断1、临床表现ADTKD发病相对延迟,且该病不同基因突变导致肾损害相似而同一基因突变导致肾损害差异是这类疾病的特征性表现。有以下特点:①进行性肾功能不全,在青少年期肾功能即可受损;②尿沉渣中无蛋白或仅少量蛋白:③无镜下血尿或仅少量镜下血尿;④在疾病早期无严重高血压;⑤B超下肾脏表现为正常大小或者小于正常:⑥髓质囊肿可从B超中发现,也可无质囊肿;⑦患儿可有夜尿增多或者遗尿症状;⑧BUMOD突变导致的ADTKD往往存在尿酸盐排泄异常而合并痛风;⑨REN基因突变引起的ADTKD患者在儿童期即可有贫血;⑩OHNF1B突变引起ADTKD患儿可合并泌尿系统发育不全及多种肾外表现,如糖尿病、性腺发育异常、胰腺萎缩、肝功能异常等。2、辅助检查ADTKD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来诊断,分子遗传学分析是目前诊断少年型ADTKD的唯一方法,可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明确的诊断。由于症状的相对模糊性和非特异性,早期诊断ADTKD很困难。在肾脏超声检查时,可发现ADTKD患者肾脏比同龄人正常肾脏小。如果囊肿足够大,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囊肿,但是疾病早期,囊肿很难被发现,也可不存在囊肿。三、治疗目前为止对于ADTKD,主要采取支持治疗。不同突变基因导致的ADTKD治疗原则不尽相同,推荐给予HNF1B和REN突变的儿童早期干预以改善其预后,而UMOD和MUCI突变携带者则以定期临床随访为主,不推荐给予早期于预田。肾移植是ADTKD引起的肾衰竭的首选治疗方法,因为该疾病在移植物中不会复发。
张维宇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29日 1122 0 1 -
何谓间质性肾炎?
这是个比较冷门话题,只有很少的肾科病友需要和医生探讨的,但很多(不是真正有问题的)网友却很关心,担心自己出了问题,密切关注个人健康状况,求知欲可嘉,这里简介一下。很多肾病除了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还可以出现肾间质损伤,但间质性肾炎指的是单纯的肾脏间质损害。在细菌、病毒、或它们的毒素侵袭肾脏,机体免疫反应异常作用于肾脏,或肾毒性药物(临床常见的有止疼药、造影剂等)或化学物质(生活中常见的有保健品、野菜、家庭装修等)损害肾脏时,都可以损伤肾间质,对肾小管功能产生很多影响,严重时也可影响到肾小球功能。但肾脏贮备功能很强大,一般的上述接触,不会损伤肾脏的。肾间质受损的临床表现有:尿量减少,腰疼,体温升高,乏力,食欲不振,贫血等症状。上述症状,在患者身上可有可无,不确定性很强。化验检查可见无菌性白细胞尿,尿比重和渗透压降低,糖尿或氨基酸尿,<1g的尿蛋白,肾小管功能损伤如尿酶或尿微量蛋白增高以及肾小管酸中毒。需要注意的是:1.尿液是很不确切、不稳定的标本,所以对尿酶或尿微量蛋白增高以及肾小管酸中毒的检查,要反复多做几次,方可明确。2.这些检查也不是诊断间质性肾炎的金标准,其结果即使是阳性的,也不能明确判断间质性肾炎,只能提示肾间质可能存在损伤。因为在其他肾脏疾病时,这些结果也可以出现异常。3.轻度的检验异常,只提示可能有肾间质损伤,不能明确存在间质性肾炎。肾活检是诊断间质性肾炎的金标准,但只有病情比较严重的情况才做活检,以指导治疗。诊断间质性肾炎,必须从病因、临床表现、检验结果综合判断,不能只从个别几个现象就判断得了间质性肾炎,否则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丁瑞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8月19日 2186 0 11 -
间质性肾炎的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呢?
间质性肾炎又称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在临床上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管急慢性间质性损害,以肾间质出现炎症和肾小球损害为主要症状。根据其起病的急缓和伴随症状,可将其分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和慢性间质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主要症状为白细胞尿、少量蛋白尿(当引起肾小球病变时可出现大量蛋白尿)、少尿性或非少尿性急性肾衰,可伴有疲乏无力、发热及关节痛等非特异性表现。多因药物因素及过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常隐匿、缓慢进展,所以常有肾功能损害的症状出现,早期有夜尿多、糖尿的症状,进一步发展会影响肾小球功能,从而出现蛋白尿、白细胞管型尿等。其常见病因多为药物因素(包括中药、西药)、重金属(如铅、镉等)、放射线及其他(如巴尔干肾病)。饮食原则间质性肾炎的患者需要弄清自己是属于急性的,还是慢性的,因为其临床症状虽稍有相同(慢性间质性肾炎要通过病理检查,才能确诊),但其在后期的治疗方面还是有些差别的。从治疗手段上说,急性患者主要是停用过敏性药物、免疫抑制剂治疗及透析,而慢性患者后期多采取保守治疗和肾移植手术治疗。从饮食上来说,急性患者的肾功能还较为健全,所以需要注意的并不多,而慢性患者,肾间质有大片的纤维化,所以饮食上要谨慎。饮食调养对肾病的治疗是很重要的。在中国医学典籍中虽没有间质性肾炎这一说,但结合多年诊治的经验知道该类病症多由气血虚弱、脾肾亏虚、湿热毒等所致,所以患者饮食当以气血双补、健脾补肾、清热解毒、祛湿为重点。总体上说,间质性肾炎患者的饮食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1.患者要多喝水,饮食宜清淡因为多喝水可以促进细菌或毒素的排出,而且还能降温,可以改善间质性肾炎的炎症。若患者有浮肿的现象,则要控制饮水,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2.限制高钾食物的摄入因为肾功能出现问题,其“保钠排钾”机制也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不要食用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口蘑、黄豆、紫菜、茶叶、白笋等。另外,要少食用新鲜蔬菜、水果。3.低盐低钠饮食有严重高血压及水肿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宜超过3克,酱油量为每天10~15毫升。高盐高钠的食物,如腌菜、咸菜、海味、碱面、挂面等则不宜食用。4.限制高纤维食物的摄入量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多有纤维化病变,所以如菠菜、荞麦、蘑菇等不要多食。补充维生素。因为限制高钾食物的摄入,而钾元素丰富的食物多存于水果中,减少钾元素摄人的同时,也就减少了维生素的摄入,所以要补充维生素。患者可以服用维生素制剂,尤以补充维生素C为主。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涛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7月21日 1289 0 2 -
糖皮质激素有哪些不良反应?如何防治?
1855年,人类开始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1948年,糖皮质激素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1950 年,美国和瑞士的化学家因发现糖皮质激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糖皮质激素主要有抗炎、免疫抑制和抗休克等作用,可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等疾病。肾小球肾炎和急性间质性肾炎等肾病的治疗需要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泼尼松龙等)。但是很多患者听到激素就害怕,不愿意用激素治疗,导致疾病进展,严重者发展为不可逆的尿毒症。那么糖皮质激素究竟有哪些不良反应呢?感染:糖皮质激素会引起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毒、细菌,甚至是一些不常见的病原体(真菌、结核等)。如果发生重症肺炎等感染,有生命危险,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用药前需要排除潜在感染,如果有乙肝病毒携带,需要行抗乙肝病毒治疗;如果TSPOT阳性(结核相关),需同时抗结核治疗。佩戴口罩,预防受凉,勤洗手,适量运动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一旦出现轻度的感染,比如流涕、咳嗽、腹泻等不适,不要太担心,尽量不要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如泰诺、百服宁等)。如果出现发热,特别是体温在38度以上,需要第一时间至医院就诊。如有咳嗽、气急等症状,需要尽早行胸部CT检查,然后选用高效的抗细菌药物,如果病情严重,需要联合抗病毒、抗真菌药物等。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等)、痤疮、皮肤变薄、皮肤紫纹、肌肉萎缩无力、女性多毛月经紊乱或闭经不孕、男性阳萎等。向心性肥胖、痤疮对健康影响不大,对外表影响较大,不过停药后可好转。皮肤紫纹类似妊娠纹,不可逆。糖皮质激素由于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可延缓伤口愈合,如果需要动手术,需告知医生。儿童可因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消化系统并发症: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糖皮质激素应用期间,需服用PPI、H2 受体拮抗剂等预防药物。如出现消化道不适,可行胃镜或者肠镜检查。糖尿病: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血糖升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体重(不要让体重增加)、少吃多动等。若血糖很高,需要加用降糖药物。一部分患者停药后血糖可恢复,还有一部分无法恢复,需终身降糖治疗。骨质疏松、骨折:需定期检测骨密度、股骨头磁共振等。糖皮质激素应用期间,需要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骨化三醇等),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需要监测血压和血脂,控制体重。白内障、青光眼:如有视物模糊等症状,需至眼科就诊。神经精神异常:可引起失眠、手抖、暴躁、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极少部分可出现癫痫、行为异常等。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应用前,一定要仔细排除禁忌症,治疗过程中每2-4周至门诊随访(肾病科激素应用一般在半年以上),患者应将不适症状告知医生,而医生也会定期随访相关的指标(血糖、血脂、血压、体重、骨密度等),只要严密监测,积极应对,不良反应还是可控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毕竟是罕见的,医患共同努力,做到“胆大心细”就不用怕!
王一梅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5月14日 1856 1 2 -
临床上有没有尿检没有蛋白,但血肌酐升高的情况?
一般来说,常见的肾脏病最早出现蛋白尿,当蛋白尿持续不能缓解,尤其是24小时尿蛋白大于1克,就会逐渐导致肾功能受到损害,肾小球滤过率缓慢下降,表现为血肌酐升高。但是,临床上尿检没有蛋白而血肌酐升高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肾脏由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组成。肾小球的主要功能是滤过功能,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是重吸收功能,肾间质的主要功能是组织支撑和电解质调节等功能。血液每天流经肾脏,经肾小球滤过后,代谢废物(大多是小分子物质)随尿排出体外,而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蛋白质不会被滤出。正常情况下,也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质通过肾小球滤过,但在肾小管,就会全部重新吸收,所以,尿中蛋白是阴性的。当肾小球损伤后,更多的蛋白质就会漏出来,超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就形成蛋白尿。所以说,蛋白尿是肾小球损伤的结果,尤其是比较严重的蛋白尿。当然,肾小管损伤后,对正常滤过的小分子蛋白质无法回吸收,也可能出现少量蛋白尿。由此可知,肾小球疾病的主要特点是蛋白尿,而非肾小球疾病,尤其是肾小管、肾血管的疾病,就不一定出现蛋白尿,或者蛋白尿比较轻微,主要有以下几种:1.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以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不同程度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的肾脏病。临床上以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疾病后期则表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病因为慢性感染(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药物或化学毒物(止痛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等)长期应用、重金属盐(如镉、锂、铝、金、铍等)长期接触等。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大部分隐匿起病,一些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贫血,尿液检查常表现为轻度蛋白尿(往往低分子蛋白尿为主),甚至没有蛋白尿,尿沉渣中有少量白细胞,偶有红细胞和管型。在病程较早期出现肾小管功能损害,在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血肌酐基本正常)时即可出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尿渗透压降低,有时也可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2. 缺血性肾病缺血性肾病是指肾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严重狭窄或阻塞引起肾脏严重缺血,最终导致肾功能缓慢进行性减退的慢性肾血管性疾病。目前认为,慢性缺血性肾病是中老年患者(年龄>50岁)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也会导致肾动脉粥样硬化,使肾动脉狭窄,肾脏长期缺血萎缩,就会出现血肌酐升高。缺血性肾病对肾小球滤过膜没有明显损伤,所以一般不会出现蛋白尿,或者少量蛋白尿,患者血肌酐都比较高了。发现下列情况,高度怀疑有缺血性肾脏病:①50岁以后的严重高血压;②原本控制稳定的血压出现了波动;③双肾大小不一致,相差超过1cm;④不明原因的心衰或肺水肿。3. 痛风性肾病痛风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痛风性肾病在西方国家常见,国内近年来增高的趋势,并趋于年轻化,本病发病以北方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肥胖、喜肉食及酗酒者发病率高。男性发病原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9:1。不论男性或女性当血清尿酸值大于416μmol/L(7mg/dl)称为高尿酸血症。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在肾小管和肾间质引起肾脏损伤,主要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病变相对较轻,所以血肌酐升高了但尿蛋白阴性或者轻度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出现较早,尿酸往往超过正常值,常伴有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等。部分患者在发病过程中,经常会夹杂有尿路感染。4. 多囊肾多囊肾有两种类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婴儿型)多囊肾,发病于婴儿期,临床较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成年型)多囊肾,常于青中年时期被发现,也可在任何年龄发病。本病是一种遗传病,表现为双侧肾脏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肿,并逐渐增大,双侧肾脏肿大,继发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升高,血压明显升高,最终发展到尿毒症,或者因为严重高血压导致的心、脑并发症去世。发病年龄越早,病情越重。血肌酐升高,蛋白尿不明显或者阴性。除了肾脏多囊以外,肝脏、脾脏、甲状腺等实质脏器也出现多囊,还会伴有脑动脉畸形,而且家族中多人发病。1.5.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管型肾病)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中浆细胞系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其能产生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本病发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多发性骨髓瘤以管型肾病最为常见,管型所致慢性小管间质病变常导致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病。由于骨髓瘤患者尿中长期排出轻链可致慢性肾小管功能损害,出现尿浓缩及酸化功能障碍,尿检可见磷、葡萄糖、氨基酸等。大约半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就诊时已存在肾功能不全,贫血出现早,与肾功能受损程度不成比例,多无高血压,双肾体积一般无明显缩小。蛋白尿发生率60%~90%,较少伴血尿,也有部分患者尿常规蛋白阴性或少量。
张昱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1月03日 13850 0 3 -
透过眼睛看肾脏,您的眼睛不适可能是早期肾病迹象!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是很少人知道眼睛也是肾脏的窗户。以下3种肾脏病,可以通过眼科检查,协助诊断! 1.糖尿病肾病:眼底和肾脏都属于微血管病变,所以糖尿病肾病常常伴有糖尿病眼底损害,如果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现有蛋白尿,这个时候要同时眼科就诊,看看有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有,那么蛋白尿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即糖尿病肾病。 2.高血压性肾损害:高血压与肾脏病常常同时存在,由于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称为高血压肾损害或高血压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的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常常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先有多年高血压,最后才有的肾损害,如蛋白尿、肾功能异常等等。高血压肾损害的同时往往还有高血压引起的眼底损害的表现。 3.TINU综合症:也叫做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眼色素膜炎综合征。可以同时累及眼及肾脏,多发生于青少年女性。肾脏方面表现为急肾衰,蛋白尿,肾性糖尿,低钾血症等,眼睛可以表现发红,怕光,流泪。
申子龙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9月30日 3629 0 2 -
警惕间质性肾炎
小张半个月前开始出现感冒症状,咳嗽流涕了几天之后不见好转,就自己去药店买了点抗生素在家服用,可是最近几天,小张觉得浑身没有力气,胃口也不好,以前夜里睡觉很少起夜,现在夜里起来上厕所的次数也多了。小张觉得不对劲,于是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尿常规和肾功能都提示他肾脏有较严重的损害,建议他住院继续检查。小张很是想不明白,一个小小的感冒,怎么损害到了肾脏,还需要住院治疗。住院后,通过肾穿刺活检,小张被确诊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小张更疑惑了,自己从来也没有肾脏方面的问题,家里也没有人患类似的疾病,这病是怎么造成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又叫做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性损害的一类综合征,在肾脏病人中,它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但是近年来却呈现增长趋势,所以对于本病大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那间质性肾炎是如何引起的呢?如果患了本病,如何早期发现并治疗?下面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引起间质性肾炎的原因很多,目前来看,最常见的是服用某些药物导致的间质性肾炎,这类病人占了本病病人总数的半数以上。那哪些药物可能会造成肾间质损伤呢?我们常用的药物中,像青霉素,头孢类抗菌素,以及CT检查时注射的造影剂等,均可造成间质性肾炎。所以,我们在平时需要服药时,切不可自己不按剂量随便服用抗生素等药物,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小张的问题可能已经清楚了,正是小张感冒后自行服用的抗生素造成了他肾脏间质的损害,使得他在短时间之内血清肌酐水平上升和蛋白尿。另外,一些感染性的疾病也会引起间质性肾炎。最常见的像尿道狭窄、梗阻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细菌、病毒直接感染肾间质等等。其他可引起间质性肾炎的疾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等;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等;遗传性疾病: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代谢性疾病:尿酸性肾病、高钙血症肾病等。在了解了间质性肾炎的常见病因后,我们再来关注下如何早期发现本病。间质性肾炎分为急慢性两种。急性患者短时间内即可出现少尿或血肌酐水平的升高,所以一般可以及时发现。但慢性间质性肾炎起病隐匿,容易被患者忽视。一般来讲,本病起病时患者会出现胃口不佳,四肢无力,夜尿增多等一些表现,这个时候如果患者能够重视,到医院检查,就可以发现肌酐水平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尿检可发现低比重尿、微量的蛋白尿及少量的尿白细胞。但尽管如此,仅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间质性肾炎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想要确诊间质性肾炎,必要依靠肾穿刺活检。那本病如何治疗呢,治疗的效果又如何呢?间质性肾炎在诊断明确后,最重要的是去除病因,处理原发病。若是药物引起的则立即停用引起肾损伤的药物,若是感染引起则控制感染,其他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则使用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加以控制。其次,我们要做的是根据患者情况,纠正其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的紊乱,对于情况危急者可行血液净化治疗。间质性肾炎如果发现、治疗不及时,间质的炎症可波及肾小球,引起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直至尿毒症期,故早期治疗对保护患者肾功能意义重大。同时,间质性肾炎的治疗效果与引起本病的病因、就诊的时间和严重程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间质性肾炎发病隐匿,如任其发展后果严重,所以对于身体有不适,怀疑本病的朋友,一定要及早去医院咨询检查,早发现、早就医、早治疗是本病良好预后的保证。
汪年松医生的科普号2017年06月28日 9498 5 9 -
家庭用药,警惕间质性肾炎就在你身边!
你认识药物相关间质性肾炎吗?药物相关间质性肾炎,是药物相关肾损害中最常见的类型,由药物造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肾功能不全,病理损伤主要累及肾间质和肾小管,不伴或仅伴有轻微的肾小球或肾血管损伤。根据起病的缓急,可分为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和慢性间质性肾炎。人们常常容易忽略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而实际上药物相关间质性肾炎却非常重要。有数据显示,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是导致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病因,约占15%;而在肾透析治疗患者,可能有10%的患者来自慢性间质性肾炎。 有哪些药可以引发间质性肾炎呢?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可以是单一药物或多种药物混合应用致病。目前文献报道的致病药物已高达数百种,随着新药的上市,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中药(含马兜铃酸)。在此我们罗列几种有报道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常用药物:抗生素类:庆大霉素、青霉素G、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阿昔洛韦、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解热镇痛药: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阿司匹林;降压药:卡托普利、氨氯地平;利尿剂:氨苯蝶啶、呋塞米;其他:环孢素A、别嘌呤醇、奥美拉唑、西米替丁,等等。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常见药物是解热镇痛药、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如,关木通、青木香、马兜铃、广防己、天仙藤、细辛等)、亲免素结合剂以及锂制剂。 间质性肾炎会有什么临床表现呢?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①全身过敏反应,如用药后出现皮肤红疹、瘙痒、脓疱、紫癜等,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少数出现轻微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②尿检异常,包括无菌性白细胞尿、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③短期内出现肾功能减退,肾性糖尿、尿酶或尿低分子蛋白明显升高、肾小管酸中毒,可伴有肌酐上升、贫血,B超示双肾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慢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不具备特异性。约25%~40%患者伴有突发血尿、肾绞痛或尿中发现脱落的坏死组织,提示伴有肾乳头坏死。约10%~20%滥用药物者可伴发泌尿道移行上皮癌或其他类型肿瘤。B超可见肾脏体积缩小。CT扫描可见肾脏体积缩小、形状凹凸不平以及肾乳头钙化影,有助于明确诊断。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引发急性间质性肾炎可能是体质过敏引起,但是患者不一定会出现过敏症状。大部分患者会有类似感冒般的症状,并在尿液检查中发现无菌性脓尿,此时若实施肾活检,可见肾间质有广泛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长期服用止痛药引发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患者,通常临床症状轻微,不太会有水肿、蛋白尿或血尿。部分患者合并肾小管功能异常,出现“夜尿频多”的情况。 怎么诊断药物相关间质性肾炎?当出现原因不明确的急性或慢性肾功能损伤,有可疑用药史,结合如前述的临床表现(包括肾小管功能异常、全身药物过敏、嗜酸性粒细胞尿等),应考虑该诊断。但确诊有赖于肾活检的病理诊断。 如何治疗药物相关间质性肾炎?首先,应当马上停用所有可疑的药物,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迅速缓解过敏症状,并加快肾功能的恢复。符合透析指征的患者,建议行透析支持治疗。药物相关慢性间质性肾炎至今尚无公认的良好疗法,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并停用可疑药物。少数学者建议给予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对长期预后效果尚不明确。值得注意的是,有关的可疑药物今后应避免再使用。 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肾脏是我们身体内的重要器官,它不仅负责生成和排泄尿液,同时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我们服用的大多数药物都要经过肾脏进行代谢,肾脏是非常娇嫩的,长期或大量或不正确的服用药物极容易导致肾脏功能的破坏。一旦发生肾衰竭,进入尿毒症,需要长期肾脏替代治疗,将会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会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因此,我们要好好爱惜我们的肾脏,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用药,定期监测肾功能,了解肾脏情况,必要时及时调整用药;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肾功能下降,且临床怀疑药物相关间质性肾炎,应积极行肾穿刺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药物的使用,对药物相关间质性肾炎说“不”!
牟姗医生的科普号2012年10月26日 11742 5 4 -
导致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常见药物
1、青霉素类:几乎各种青霉素都有引起本病,但以二甲氧苯青霉素为最多。近年文献中似乎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和氧哌嗪青霉素引起者也有增多趋势。潜伏期通常为2周,但可为2天至数周。儿童多见,用药剂量与发病无关。临床表现除有急性过敏性间性肾炎表现外,部分病例呈现肾性失钠、高氯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发病机制与青霉素半抗原结合到肾小管基底膜,致使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形成有关。停药后数周,肾功能可望恢复,少数病例需透析治疗。2、头孢霉素类:单独使用本类药物肾毒性并不很高,但合并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间质性肾炎。3、氨基糖苷类:以引起非少尿型急性肾衰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肾性失钾和失镁,可出现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通常用药数日后便有血肌酐增高,一般不严重,故易被忽视;个别重症少尿型急性肾衰竭者需透析治疗。本类药物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多见,急性间质性肾炎相对较少。本类药物中肾毒性以新霉素为最,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其次,妥布霉素和乙基西梭霉素再次之,以链霉素为最轻。病情严重性常与用药剂量和疗程成正比,合用其他肾毒性药物、头孢霉素、原有肾功能不全、高龄、细胞外液容量不足、原有肝病和钾缺乏时,肾毒性作用显著增加。停药、适当支持治疗和必要时透析治疗,常可获得满意疗效。4、四环素类:本类药物除强力霉素和二甲胺四环素外,因在肾衰时有明显蓄积作用而不宜应用。本类药物可抑制蛋白合成,引起氮质潴留,在原有肾功能不全时表现得更为突出。去甲金霉素具有剂量相关的致肾性尿崩症作用,故可用于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时的低钠血症,但如用于肝硬化时的低钠血症,却可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尽管后者常为可逆病程,仍应避免使用为宜。过期四环素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常以范可尼综合征为特点。5、抗结核药:常用抗结核药物均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但以利福平为最。间断使用或停药后再次使用,有时甚至是再用一个剂量的利福平,便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上常表现为发热、寒战、腰痛、无尿或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较为特殊的是常伴暂时性高钙血症,原因未明。停药后肾功能可恢复,但有时相当缓慢。皮质激素类药物对恢复无助。6、两性霉素B:接受本品2克以上常出现一种或数种肾脏损害。远端小管功能损害出现最早,可出现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肾性尿崩和肾性失钾;肾小球滤过率常正常;此时停药常可完全恢复。本药可使肾血管收缩引起缺血性肾损害,可发生进行性的和只能部分恢复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失钠可加重损害,补钠有一定的预防作用。7、磺胺类:抗菌性磺胺类药和利尿性磺胺药均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合并用药,如使用复方新诺明或双氢噻嗪合作氨苯喋啶与发生本病有密切关系。典型表现者常在用药后几天内发生,但已有磺胺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者可在数小时内使症状重现。临床表现与青霉素引起者类似,但皮疹较少见,严重者亦需透析。停药后常可恢复,皮质激素类药物有益于恢复。对已有肾脏病者,治疗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或肾功能明显下降,以及其他变态反应症状体征者,应高度警惕。8、非甾体类抗炎药:消炎痛等药物可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在已有钠缺乏、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老年人和原有肾疾病者中,易发生因肾灌注不足而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以少尿型为多见。合用氨苯喋啶者危险性尤大。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则以非诺洛芬、普诺芬、奈普生等药为常见。大量蛋白尿是明显特征,可发生肾病综合征;细胞尿、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并不多见。肾病理中除急性间质性肾炎外,可伴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起病可在用药后数日到数月后。及时停药后恢复仍缓慢,常达数月或年余,因此常需透析治疗。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作用不肯定,因此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周。本类药物还可引起肾小球肾炎、全身性血管炎、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乳头坏死等损害。此外,本类药物有引起钠水潴留作用,可加重原有心力衰竭和高血压,还可引发四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均需顾及。9、别嘌醇:本品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常在用药3周左右发病。除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表现外,绝大多数有表皮脱落性斑丘疹、急性肝功能损伤。死亡率高达20%,常见死因为严重全身性过敏反应、败血症、消化道出血、急性肝肾功能衰竭。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常规治疗剂量时,故认为与过敏反应有关。许多病例原有肾功能不全,故怀疑过敏原为别嘌醇及其代谢产物。治疗包括停药和必要的支持治疗,需要时予以透析。皮质激素类药物疗效不肯定。慎用本药,尤其是应用利尿剂后,和在肾功能不全时减量有预防意义。10、组胺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本类药品中最早报道的是西咪替丁,现几乎涉及所有的组胺受体拮抗剂,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也都有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报道。临床上可伴有多发性肌炎,血清肌酐增高则还与本品抑制肾小管分泌肌酐有关。由于T淋巴细胞具有组胺H2受体,病肾及血中细胞毒性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增高,故认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了本病发病机制,本病停药后常迅速恢复。11、转换酶抑制剂:本品引起的肾毒性主要是影响肾血管舒缩,改变血流动力学,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尤其是双肾或孤立肾动脉狭窄时。部分药物证明可引起膜性肾病。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者也不少见。及时停药常可好转或恢复,再用药则常可再发。本文系李雪梅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李雪梅医生的科普号2011年12月18日 17139 0 3
间质性肾炎相关科普号
牟姗医生的科普号
牟姗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肾脏科
1484粉丝4万阅读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涛医生的科普号
王涛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肾内一科
1761粉丝183.6万阅读
李雪梅医生的科普号
李雪梅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风湿免疫-变态反应科
296粉丝49.2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苏涛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肾病内科
肾病 8票
肾功能衰竭 4票
肾炎 3票
擅长:急性肾损伤,复杂重症肾脏病。 肾小管间质病相关急性肾损伤或慢性肾衰竭: 包括特发性及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TINU综合征,IgG4肾病,干燥综合征,结节病等免疫相关肾小管间质病,肾小管酸中毒, 抗肿瘤药物相关肾损伤。 -
推荐热度4.5杨莉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肾病内科
肾病 1票
擅长:肾小管间质性肾病,药物性肾损害 -
推荐热度4.5周福德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肾病内科
肾病 25票
肾病综合征 13票
膜性肾病 12票
擅长:急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IgA肾病、肾小球微小病变等肾小球疾病、汞中毒相关性肾小球病、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恶性高血压、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