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老师 体重正常,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是什么?
老有所依健康大讲堂2022年10月15日 112 0 0 -
糖耐量减低者离糖尿病很远吗?
糖耐量减低是指血糖已不正常,但又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部分人群(即空腹血糖小于7.0毫摩尔/升,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介于7.8-11.1毫摩尔/升之间),该人群是糖尿病的后备役大军,又称“糖尿病前期”人群。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到1.14亿,成为全球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前期人群数量更为惊人,2008年全国流行病调查显示,该人群总数高达1.48亿,其中糖耐量减低患者占11.0%。 美国糖尿病学会的研究报告认为,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都要经过糖耐量减低的阶段,因为这一段时间内基本无临床症状,如无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往往不易被察觉,直到发展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并发症。 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密切相关: ①两者有共同的发病危险因素; ②共同的发病机制,但为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 ③共同的慢性并发症。转为糖尿病的促发因素与不良生活习惯、其他疾病影响、遗传易感性强有关。
魏军平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12月02日 4643 0 3 -
糖耐量受损能恢复吗?
所谓糖耐量就是人体对血中葡萄糖升高的耐受调节能力。如果一个人的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但未达到11.1mmol/L,便是糖耐量异常或是糖耐量受损。广义的糖耐量受损(也称为糖调节受损)还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即空腹血糖大于6.0mmol/L,但小于7.0mmol/L。糖耐量受损是一种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也称为糖尿病前期,这部分人虽然现在还不是糖尿病,但是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非常高,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后备军,尤其是老年人发生糖耐量受损后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更高!但是糖耐量受损毕竟不是糖尿病的诊断,而是提示血糖正在向糖尿病方向逼近。他是一个可逆性的阶段!即糖耐量受损的人既可能向糖尿病方向转化,但也可能向正常方向转化。如果我们对处在糖耐量受损阶段的患者进行适当干预,便可以延缓或是逆转这个阶段进展到糖尿病。那么如何进行干预呢?目前的干预手段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两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生活方式干预,比如包括饮食调整、减轻体重、增加体育锻炼,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转变成糖尿病的风险;另外也可以使用药物干预,特别是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也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但它们的效果低于生活方式的干预, 二甲双胍在年轻人和肥胖人群中的效果较好。如果大家发现自己正处于糖耐量受损阶段,那么对于自己生活方式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如能在这一阶段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加强锻炼,减轻过重的体重,那么你或许就可以不用继续走在前往糖尿病的道路上去了噢!本文系李连喜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糖甲大院2016年08月06日 59478 12 16 -
什么是糖耐量试验
糖耐量试验,也称葡萄糖耐量试验,是诊断糖尿病的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有静脉和口服两种,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适用于胃切除后或者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特殊病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则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查手段。正常人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暂时性升高(一般不超过8.9mmol/L),但在2小时内血糖浓度又可恢复至正常空腹水平。若因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糖代谢失常时,食入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可急剧升高,而且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浓度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应在清晨进行,上午8:30以前抽空腹血(测血糖),然后饮用含75克葡萄糖的水250-300ml,5分钟内饮完。喝糖水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静脉血测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时应同时做胰岛素释放试验和/或C-肽测定,以评价胰岛细胞功能。糖耐量试验的适应症: 1、临床疑有糖尿病,单凭空腹血糖结果不能确定者。2、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者。2、已确诊糖尿病,需对患者血糖分泌峰值,胰岛素分泌功能,C肽等做全面了解。3、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鉴别,如肾性糖尿、滋养性糖尿等。糖耐量试验的临床意义 1、正常值:空腹3.9-6.1mmol/L,1小时血糖上升达高峰<11.1mmol/L,2小时下降<7.8mmol/L,3小时下降在空腹值。2、糖耐量受损(IG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水平在7.8~11.0mmol/L 之间。3、确诊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或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在糖尿病早期,主要是餐后血糖升高,空腹血糖大多为正常或正常高限。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隐性糖尿病诊断有帮助,在实际应用中亦可简化OGTT,即只取空腹和服糖后2小时标本测定血糖值,一般认为2小时值是关键性的。对于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冠心病史的患者,曾有妊娠糖尿病史及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更应提高警惕,要主动做糖尿病筛查。
冯志海医生的科普号2012年04月02日 25229 2 4
糖耐量受损相关科普号
冯志海医生的科普号
冯志海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185粉丝48.5万阅读
孟宏医生的科普号
孟宏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针灸科
127粉丝15万阅读
王倩医生的科普号
王倩 营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临床营养科
198粉丝332阅读
-
推荐热度5.0吴娜 主任医师盛京医院 小儿内分泌科
小儿甲状腺疾病 65票
性早熟 31票
糖尿病 28票
擅长:性早熟、矮小、儿童肥胖、青春期早发育、儿童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及各类儿童生长发育常见问题、多囊卵巢、肾上腺疾病、性腺、垂体、垂体瘤术后激素调整、离子紊乱(低钾低钙高钙低钠等)、高脂血症、高尿酸等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妊娠期糖尿病的子代、妊娠期甲亢的子代、妊娠期甲减的子代健康跟踪。 -
推荐热度4.5张燕 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 13票
内分泌疾病 6票
肥胖症 4票
擅长:擅治病种: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及肾上腺疾病、代谢综合征。中医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等情志疾病、月经病、脱发白发、痤疮及黄褐斑等内科杂病,经验丰富且效佳。针对肥胖型糖尿病的逆转、针对肥胖引发的各种问题以及儿童肥胖均有成熟的解决方案,针对减肥过程中的复重和反弹有较好的应对策略。 -
推荐热度4.5许峥嵘 副主任医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 77票
甲亢 70票
甲减 50票
擅长:生长发育、矮小、糖尿病、甲状腺、垂体、肾上腺、骨代谢等内分泌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