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常见物理性皮肤病科普(一):冻疮
一到冬天,江南就有很多人长冻疮,土生土长的嘉善人都觉得冻疮是冬天的标配,但很多生长在北方的人,在那么冷(干)的环境,冻疮也不见冒,而一到南方就开始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冻疮是一种常见的冷性皮肤病,那到底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和哪些病容易混淆、该怎么预防和治疗?请听下面分解。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其发病原因是冻疮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长期受寒冷作用后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因素均可致使冻疮的发生。临床表现皮损一般持续3周左右而缓解,严重者持续整个冬季。冻疮常见于初冬、早春季节,以儿童、妇女和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多见,这些患者常伴有肢体末端皮肤发凉、肢端发绀、多汗等表现。皮损好发于四肢末端、面部、耳廓等处,常两侧分布。典型损害为局限性淤血性暗紫红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边缘呈鲜红色,表面紧张有光泽,质柔软。局部按压可褪色,去压后红色缓慢恢复。如果受冻时间较长,局部组织缺氧及细胞损伤较剧,出现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或溃疡,愈后存留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痒感明显,遇热后加剧,溃烂后疼痛。其中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冻疮多见于女性的股部(大腿上外侧)。临床上有特征性呈蓝红色浸润性的斑,对称分布在过度肥胖的股外侧面,偶可有继发性溃疡和常合并毛囊性角栓。常见于喜欢穿紧身裤,“要风度不要温度”的青年女性。虽说样子好很重要,但健康还是第一位的,再说腿粗穿紧身单薄的也不好看啊!这些损害完全与冷暴露有关,且在温暖环境中消退。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以及皮损的特点,此病较易诊断。有时需要与多形红斑、寒冷性脂膜炎、冻疮样狼疮、肢端发绀病、结节病相鉴别。最需要鉴别的就是多形红斑。冷也容易诱发多形红斑,又称寒冷性多形红斑,冻疮一般0℃左右开始长,寒冷性多形红斑的话,很多人10℃就可以诱发。皮损好发于手足,但可以累及手心脚底,和冻疮以手背指背(尤其是关节处)不同。为绿豆至黄豆大小、暗红色,有的中央为水疱。皮损中央色泽呈暗红或紫红色,或为虹膜状,部分损害有紫癜,有时水疱破裂后则形成糜烂面。哪个是真的冻疮?防治一、首先还是预防为主。1.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2.注意防冻、保暖防止潮湿,不穿过紧鞋袜;3.受冻后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取火烘烤;4.伴有其他相关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5.对反复发作冻疮者,可在入冬前用亚红斑量的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局部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二、治疗1、系统治疗口服烟酰胺、硝苯地平等血管扩张剂,但硝苯地平作为常用的降压药(心痛定、圣通平)可以有脸红、头痛等副反应,需要注意。维生素E也有点帮助。丹参或脉络宁等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和溶血栓等作用。2、局部治疗未破溃者可外用复方肝素软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维生素E软膏等。或者中药桂附煎药液浸泡患处,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边浸边用药渣揉搓患处。传统的蜂蜜猪油软膏也有帮助。已破溃者外用硼酸软膏、红霉素软膏、百多邦等。3、物理治疗可用氦-氖激光、微波和红外线照射,或作激光穴位照射(足三里、复溜、血海等)后,对冻疮局部行散焦普遍照射。4、中药中医“寒者热之”,可用温通驱寒、活血化瘀方剂。常含桂枝、当归、丹参、红花、桃仁等中药,附片有一定毒性,要注意用量和方法。冬季虽然有红红的冻疮惹人恼,但也有黄黄的腊梅讨人喜。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体质,别轻易冻手冻脚,面对疾病积极应对才是王道!
朱敏刚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2月25日 5761 2 3
相关科普号
闫彬医生的科普号
闫彬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血管外科
3粉丝2071阅读
朱敏刚医生的科普号
朱敏刚 主任医师
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
皮肤科
1844粉丝10.2万阅读
刘孝兵医生的科普号
刘孝兵 副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皮肤科
68粉丝14.4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聂振华 主任医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皮肤科
湿疹 71票
痤疮 68票
脂溢性皮炎 35票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湿疹、痤疮及疑难皮肤病。特别是在银屑病、皮肤真菌病及皮肤激光美容等方面有更多的研究和临床经验,赢得患者的信任 -
推荐热度4.9王志文 主治医师伊川县人民医院 皮肤科
皮肤病 1票
物理性皮肤病 1票
擅长:擅长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如皮炎、湿疹、带状疱疹、斑秃、黄褐斑、雀斑等疾病的诊治 -
推荐热度4.8王卫亮 主任医师阳江市人民医院 皮肤科
荨麻疹 4票
皮肤病 3票
皮炎 2票
擅长:皮肤病、性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在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