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

公立三甲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胃镜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不开刀也能治疗消化道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过去,很多病人因为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比如呕吐、吞咽困难、腹痛、大便带血、消瘦等症状才来医院就诊,所发现的消化道肿瘤往往是中晚期了,这时候往往是通过外科手术才能治疗,甚至有一些因为发现太晚失去了手术机会,只能采用化疗或放疗等姑息性治疗手段。这时候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受影响。随着胃肠镜检查的普及,人们胃肠道体检筛查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消化道肿瘤得以被发现。同时,内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和大部分的消化道良性肿瘤都可以通过胃肠镜下切除而达到治愈的效果。胃肠镜下治疗的优势在于微创、预后好、恢复快、整体费用低,并保全了消化道结构,术后生活质量和普通人无异。目前,胃肠镜下的微创治疗已经成为消化道各种良恶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我们来看两个病例:【病例1】?张先生,60岁,在外地做胃镜发现一处病灶,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张先生辗转多家医院,建议胃镜下微创切除治疗,经人介绍来我院就诊。我们按常规,术前给患者做了个胃镜精查,竟然有意外收获:发现除之前在外地发现的病灶外,胃内另有两处早期胃癌的病灶,于是采用ESD将三块早癌病灶一并完整切除。术后张先生逐步开放饮食,恢复好。6个月后于我院复查胃镜,三处病灶愈合佳。现在是术后随访的第三年,张先生恢复很好,一切如常,生活质量和健康人一样。【病例2】?55岁的顾先生在我院体检做胃镜时发现一处食管粘膜病变,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顾先生拿着病理报告到门诊就诊。门诊医生告知:“顾先生,您这是食管早期肿瘤,内镜下切除就好,不需要外科开胸手术。”随后,顾先生在我院进行了食管早癌的ESD治疗,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年,一点不影响进食和活动。什么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将胃镜、肠镜或小肠镜顺着消化道直达病灶所在位置,再用电刀将病灶完整剥离,从而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内镜手术,对整个病变的病理切片检查,也有利于术后对病变性质的详细评估。ESD的适应症包括消化道早癌(下咽部、食管、胃、小肠、结肠和直肠的早癌),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间质瘤、类癌、平滑肌瘤和脂肪瘤等)和巨大平坦息肉等。ESD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心电图和胸片等辅助检查,术前禁食,肠道ESD患者术前还需做肠道准备。ESD的操作过程是怎么样的呢?1.标记精查确定范围后,利用切开刀或电凝刀在病灶周围标记一圈。2.黏膜下注射后切开将特定液体打到黏膜下层去,将病灶充分抬起,与下方的肌层分离。沿标记点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黏膜下剥离将病灶逐层完整剥离。4.创面处理并送病理检查病变剥离后,对创面进行止血处理。将切下的病灶送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和浸润深度,指导后续治疗方案。ESD存在哪些风险?手术都会存在风险,ESD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和感染,但总的来说,发生的概率很低,ESD安全性好。即便出现并发症,也有成熟的相应处理措施。ESD术后患者需要禁食、补液、卧床休息。根据病灶大小、部位及具体手术情况,决定禁食、卧床休息的时间。手术完以后一定要记得定期复查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