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忠林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父母的陪伴无价

发表者:谭忠林 人已读

内容提要:曾有一个儿子抱着储蓄罐问父亲:爸爸,你1小时挣多少钱?父亲回答: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儿子答:我想要买你1小时,和我一起玩!在成长过程中,高质量的父母陪伴是无价的。

记录:李思婧

来源:http://hzdaily.hangzhou.com.cn/mrsb/html/2011-11/01/content_1161323.htm

为方便阅读,转录如下:

姗姗(化名)被送进诊室,是因为家人觉得她成了拜金女孩。30岁的姗姗在一家公司打工,收入不高,却消费成瘾,每周都要逛商场,动辄消费几千元,买回来的却大多不是必需品。

坐在我面前,姗姗对着妈妈怒目而视,和丈夫间的冷漠关系也一览无遗。我想,姗姗的问题,一定不只是消费成瘾这么简单。果然不出所料,了解得越多,问题越多。

姗姗和妈妈的关系一直不好。

断奶后,父母就把姗姗交给了爷爷奶奶抚养,直到6岁那年,才重新回到父母身边,这一呆就是8年。8年时间,姗姗和妈妈的亲密关系却一直建立不起来,妈妈留给她的印象,就是这么几个词语:管教、约束、压制、粗暴。

姗姗要上初中了,望女成龙的父母特意给姗姗在杭州找了一所不错的中学,并安排她寄宿在亲戚家中。

异地求学,姗姗渐渐变得孤僻内向,几年后,父亲生病去世,姗姗更是不多话,也没有朋友,这样的状态,一直到如今。

在姗姗的印象里,妈妈的形象一直很强势,安排完了上学,安排工作,连自己的丈夫都是妈妈一手挑的。

几年前,姗姗的情绪出现过波动,要么不声不响,要么就是大发雷霆。和领导吵过架,和同事动过手,在单位砸烂过不少东西。别人的评价是:难相处,很冲动,不好沟通。在家里,同样如此,和丈夫关系冷漠,和妈妈时不时吵嘴。有一次外出坐船,妈妈失手丢了包,姗姗上前就打。

姗姗说,自己感觉活得很压抑,想过自杀。转身,她又在商场里疯狂血拼,双眼大放光彩。

经诊断,姗姗存在人格障碍双相障碍,情绪的波动出现两极分化。姗姗目前的状态,和她小时候缺少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一定联系。经过生物学治疗和药物控制,姗姗的情绪明显稳定下来,但和母亲的关系依旧比较紧张,还需要后续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支持、辅导。

姗姗和父母的分分合合,导致亲子关系疏离,在一起的时候沟通质量低下,这对她今后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都产生影响。

姗姗说过,童年回忆中惟一温馨的画面,就是和爷爷奶奶生活的那段时间,但最后却被强行结束了,这之后,她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即使有一段亲密的关系,时间也不会持久,与其被别人强行结束,还不如自己提前结束。”因此,成年后的姗姗很难和他人建立比较稳定的亲密的关系,往往处于冲突状态。

现在,不少父母为了给子女创造优越的物质资源,提供良好的环境,会忙于工作,疏于陪伴,会将孩子送往寄宿学校就以为万事大吉,或是送到异地求学,他们往往忽视了一点,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其他关系的前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陪伴是无价的。

本文是谭忠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