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烈虎
副主任医师
宝山区罗店医院
骨科
深静脉血栓该怎么防?
要知道怎么预防深静脉血栓,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临床上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症。肺血栓栓塞症系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即通常所称肺栓塞。二者是同一疾病病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居第3位。有数据显示,可导致10%的医院死亡。在欧州,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该疾病,这个数量超过了AIDS、前列腺癌、乳腺癌和高速公路意外事故导致死亡人数的总和。
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就是相当糟糕的事情,无论是对于病人本身,还是医生的治疗。因此,预防很重要!一旦血栓脱落,造成急性的肺梗塞,严重时是致命的!
在第一次患深静脉血栓及肺梗塞的患者中,50-75%存在明确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创伤、卧床、肿瘤治疗 (激素、化疗或放疗)、高龄、心脏或呼吸衰竭、肾病综合征、肥胖、吸烟、静脉曲张、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等,这些危险因素通常合并存在。
那么,该怎么预防呢?
1. 物理预防:
鼓励患者早期下肢活动和下肢按摩。这是最有效、最节省的方法。
注意采用足高头低体位,有利于下肢血液的回流。
2. 对症预防:
存在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可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纠正贫血等,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3. 药物预防:
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止血药物,适当可应用抗凝药物。但这有时候与治疗相矛盾,增加患者出血风险。
总而言之,加强锻炼,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切断血流缓慢这一血栓形成的环节,是最有效的,并且作用最好的治疗。不仅能防止血栓,还能带来锻炼肌肉避免萎缩、促进胃肠道蠕动、促进呼吸排痰等等。
祝大家有个健康的身体
本文是曹烈虎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