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宽_好大夫在线
1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心病”是不是“心脏病”

发表者:程宽 人已读

迄今为止,数年来程医生已经在好大夫网上接听过三百多个咨询电话,这个接听数量貌似在同专业的医生中算是比较多的了。但我发现至少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咨询者,其实主要问题是“心病”(心理因素引起的胸部不适感),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的“货真价实”的心脏病。作为一个专业特长是心脏电生理学与射频消融方面的心脏内科医生来讲,真没有想到一不留神自己竟然兼职做起了“心理咨询”的业务,虽然做医生多年的经历让我有了充分认识各种心理和性格的患者的经验,但这样的患者的数量之多,我是有点始料未及的。

这样的患者多数有共同的特点:胸闷,心里跳得重,睡眠质量较差,容易紧张、焦虑,喜欢大喘气等,有时候还会想到猝死、睡着了就醒不过来、心肌梗死等等字眼或场景,这些患者往往还去医院做过一些甚至是很多检查,比如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CTA甚至冠状动脉造影、抽血化验各种指标(心肌梗死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等等),检查结果往往还都可以,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常。也就是说,检查结果基本是正常的。这些患者也或多或少接受过各种治疗,西药、中药……,可是似乎都没有多少作用,或有时有点用,有时又没有用。查什么都正常,可就是感觉不舒服,生活得就是不那么开心快乐……

慢慢地,我开始关注这样的患者了。根据观察,这样的情形在心内科门诊工作中实际上也是很常见的。那么,这样的患者到底得了什么样的心脏病”?

其实,这些患者未必真有什么心脏病,主要问题之所在是“心病”,。简单来说,由于人体是个复杂的整体,如果在心理、情绪、性格等方面存在一些困惑或问题,特别是没有得到妥善化解的话,就可以导致躯体的不适,往往表现为心前区或者胸部的不适感,这样的症状和感觉有时候与心脏病导致的症状很接近或很相似,很容易驱使患者当成是“心脏病”而到心脏科就诊。但往往做了一圈儿心脏方面的检查之后,又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异常。有些情况下,经过医生的解释和适当的治疗后,很多患者认识到自己的“心病”或“心魔”是因为心理作用所致,而得到缓解和控制。但也有很多患者则陷入了更深的恐慌,总觉得自己还有什么毛病没有检查出来,恨不得对自己做个掘地三尺的全身扫描继续不停地找下去,这样的恐慌不安状态可以长期存在,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那么,心理、情绪引起的心脏不舒服这样的“心病”,到底是不是心脏病呢?应该说,一般情况下的心理、情绪问题是不会导致实质性的心脏病的,焦虑、恐惧等原因引起的心脏不舒服的感觉往往只是感觉,客观检查结果通常都是正常的。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患者其实都是上述情况,因此完全不必过度紧张和恐慌。仅在极其个别的情况下,极度的悲伤或喜悦或压力等因素,偶尔可能导致心脏疾病,比如现在被医学界认识到的“心碎综合征”,但这样的情况经过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抽血化验等检查都能够得到明确的诊断,故而大多数情况下,完全没必要往这么极端的方面去想,而且这样的诊断应该交给专业的心脏医生去评估,而不是患者本人到网上搜索部分知识后就自行按图索骥地进行诊断。

所以,如果患者主观的心脏症状很明显但客观的检查又是正常的话,特别是同时还存在很多心理、情绪困扰的诱因,建议可以到心脏科就诊,但也不妨去心理科就诊咨询,毕竟兼听则明,多听听不同医生的建议是有好处的。目前,医学界也越来越重视心理问题与心脏问题的相关性,“双心”医学的概念和实践也开展了好多年,包括中山医院在内的很多医院也开设了“双心门诊”专门诊治这样的患者,我的同事彭娟医生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感兴趣的患者既可以到我院双心门诊就诊,又可以关注彭医生的微信公众号“娟子医心”,以获取这方面更多的医学知识,早日获得开开心心的生活状态。

附:中山医院双心门诊的预约电话:021-64038293,时间:每周四下午,地点;枫林路中山医院门诊A楼6楼逸仙医院。记住,坐诊的不是我程医生啊,是我的同事心脏科彭娟医生和心理科陈华医生

本文是程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