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好大夫在线

医学科普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一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人已读

答案是否定的。类风湿因子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的标志。

何为“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小关节(如手、足)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该病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临床上经常遇到关节疼痛的患者因为类风湿因子阳性而被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的标志

其实,类风湿因子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的标志。类风湿因子是由于感染因子如细菌、病毒等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抗体,故又称抗抗体。常见的类风湿因子有I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目前临床检测的是IgM型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的量超过一定的滴度时称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因子正常范围0-20IU/ml。

上世纪四十年代国外科学家试验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能使某种绵羊红细胞凝集的因子,以后试验又发现该凝集试验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且首先发现于类风湿关节炎,故称为“类风湿因子”。某些自身免疫病,如冷球蛋白血症、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都有较高的阳性率;一些其他疾病如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也可出现RF阳性。因此,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患者并非一定是“类风湿关节炎”,同样,类风湿关节炎也并非一定是类风湿因子阳性的。尤其是类风湿因子滴度不高时,更无确切诊断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需综合判断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要结合相关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目前我国一般实行的是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制订的诊断标准。主要内容是晨僵、三个以上关节肿胀、对称性关节肿胀、腕掌指及近端指关节肿胀、皮下结节、X线表现、类风湿因子阳性。一般符合其中四项或以上,可以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现在也有较新的检查指标,如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

若有对称性小关节疼痛,肿胀,伴有晨僵,血沉明显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关节X片有骨侵蚀,需高度警惕类风湿关节炎,尽早到专科进行诊治。早期诊断、联合用药、加上功能锻炼,类风湿关节炎是可以完全缓解的。

本文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