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例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54例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陈瑜 何伟春 沈霞 方奕 杨俊伟
【摘要】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发现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54例患者中,有蛋白尿者41例(75.9%),其中单纯蛋白尿9例(16.7%);有镜下血尿者45例(83.3%),其中单纯镜下血尿13例(24.1%),同时有蛋白尿和血尿者32例(59.3%);伴高血压者10例(18.5%);肾功能下降者5例(9.3%)。病理类型多样,原发性肾小球疾病46例,其中以IgA肾病(44.4%)和系膜增生性肾炎(33.3%)为主;其余8例为继发性肾脏病。11例(20.4%)患者肾小球球性硬化>20%,34例(63.0%)患者出现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结论 成年人应常规行尿检和肾功能检查,确诊慢性肾脏病后,应行肾组织病理检查,尽早明确病理类型和间质损伤程度,早期干预治疗。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肾脏病理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表现隐匿,或因尿检轻微而未接受病理检查,所以慢性肾脏病的漏诊误诊率很高,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筛选了54例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发现蛋白尿和(或)血尿而确诊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并对其临床病理资特征进行探讨,以加强对成年人常规尿检和肾脏病患者病理检查的重视。
资 料 与 方 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发现蛋白尿和(或)尿潜血阳性患者,再进行24h蛋白定量或新鲜尿离心后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测,确诊慢性肾脏病,并行肾组织病理检查,共54例患者。男 18例(33.3%),女 36例(66.7%),年龄19-67(43.7±13.22)岁;病程1d-40年。入选标准:(1) 尿蛋白定量≥0.15g/24h和(或)尿红细胞计数≥10万/ml,多形性红细胞为主;(2)无浮肿和肉眼血尿、泡沫尿等典型肾脏病主观症状;(3)排除急性肾炎、尿路疾病;(4)排除运动性蛋白尿等功能性蛋白尿。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 视为肾功能下降。eGFR(ml·min-1·1.73 m-2)=175×血肌酐(mg/d1)-1.234×年龄-0.179×(0.79女性)[1]。
二、方法
患者均进行血常规、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相差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血压、血清肌酐等常规检查,并全部进行肾活检,标本作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
结 果
一、尿检、肾功能、血压情况
54例患者中,有蛋白尿者41例(75.9%),其中单纯蛋白尿9例(16.7%);有镜下血尿者45例(83.3%),其中单纯镜下血尿13例(24.1%),同时有蛋白尿和血尿者32例(59.3%);伴高血压者10例(18.5%);肾功能下降者5例(9.3%)。
二、肾脏病理检查
54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46例,其中IgA肾病24例(44.4%),系膜增生性肾炎18例(33.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3例(5.6%),微小病变1例(1.9%);其余8例(14.9%)为继发性肾脏病,其中高血压肾损害4例(7.4%),糖尿病肾病3例(5.6%),系统性淀粉样变1例(1.9%)。
54例患者中,肾小球中重度系膜增生10例(18.5%),9例(16.7%)出现新月体,9例(16.7%)出现肾小球节段性硬化,28例(51.9%)出现肾小球球性硬化,4例(7.4%)肾小球球性硬化>50%,11例(20.4%)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20%,8例(14.8%)出现小管间质中重度慢性化病变,34例(63.0%)出现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其中中度间质纤维化13例(24.1%)。
三、不同蛋白尿水平患者的肾功能、肾组织病理特点
尿蛋白>1g/24h的12例患者中,2例肾功能下降,6例(50%)球性肾小球硬化>20%,5例(41.6%)中度肾间质纤维化,出现节段肾小球硬化或肾小管中重度慢性病变各4例。
尿蛋白0.15-1g/24h的29例患者中,2例肾功能下降,出现球性肾小球硬化>20%或中度肾间质纤维化或节段肾小球硬化各5例,出现中重度肾小管慢性病变4例。
单纯性镜下血尿的13例患者中,1例出现肾功能下降,3例(23.1%)出现中度肾间质纤维化。
讨 论
我国慢性肾脏病防治形势严峻。新近完成的“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而知晓率仅为12.5% [1]。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表现隐匿,多于体检或其他疾病行常规尿检时发现,或因无主观症状而忽略,以致长期漏诊误诊,使病情不断进展,直至肾功能不全,很多患者发病时即为尿毒症。因此,慢性肾脏病防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本研究中的病例并非是隐匿性肾炎,均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发现有蛋白尿和(或)血尿,但不伴有浮肿、肉眼血尿、泡沫尿等典型肾脏病主观症状。本研究发现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的临床和肾脏病理改变并非均轻微,因此成年人常规尿检和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病理检查值得重视。
虽然本研究54例患者无临床症状,但9.3%患者就诊时已出现肾功能下降和严重的肾脏病理改变。其中1例患者是因不洁饮食后腹泻就诊,发现eGFR 21.2 ml·min-1·1.73 m-2, 肾脏病理检查示球性肾小球硬化60%,节段肾小球硬化10%,节段纤维性新月体形成10%,重度肾小管慢性病变伴急性病变,中度髓质间质纤维化。另1例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发现eGFR 18.4 ml·min-1·1.73 m-2,肾组织病理检查示球性废弃83.3%。
有作者报道,体检发现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的肾脏病理以IgA肾病(58.5%) 居多, 其余为局灶节段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系膜增生性肾炎、薄基底膜病、膜性肾病、局灶增生性肾小球硬化症[2]。本研究涉及的病理类型与其近似。研究显示,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是IgA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独立危险因素[3,4]。本研究54例患者中63%出现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16.7%患者出现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0.4%患者肾小球硬化比例>20%,因此,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并非预后均良好。
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发现部分患者的尿液检查结果和肾脏病理表现并不平行。本研究中尿蛋白在0.15-1 g/24h的患者中,2例已出现肾功能下降,5例球性肾小球硬化比例>20%或出现节段肾小球硬化或中度肾间质纤维化。Vivante等[5]回顾性分析了1 203 626例16至25岁征兵体检的青年人的临床资料,发现21.9年后 3690例无症状性单纯性镜下血尿患者中,有26例(0.7%)进入终末期肾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26%)。因此,临床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应重视单纯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尿蛋白<1g/L)患者的肾脏病理检查,从而早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成年人应常规行尿检和肾功能检查,确诊慢性肾脏病后,应行肾组织病理检查,尽早明确病理类型和间质损伤程度,早期干预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Zhang L, Wang F, Wang L, et 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J]. Lancet, 2012, 379(9818): 815-822.
[2] 沈沛成, 宦金星, 滕杰, 等. 53例体检发现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 2001, 8(4): 373-374,377.
[3] Working Group of the International IgA Nephropathy Network and the Renal Pathology Society, Cattran DC, Coppo R, et a1. The Oxford classification of IgA nephropathy:rationale, clinic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s, and classification[J]. Kidney Int, 2009, 76(5): 534-545.
[4] Walsh M, Sar A, Lee D, et al.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id in predicting risk for progression of IgA nephropathy [J].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0, 5(3): 425-430.
[5]Vivante A, Afek A, Frenkel-Nir, et al. Persistent asymptomatic isolated microscopic hematuria in Israeli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and risk for end-stage renal disease [J]. JAMA, 2011, 306(7): 729-736.
本文是陈瑜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