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文卓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应用

发表者:刁文卓 人已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 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16层螺旋 CT血管成像,后处理采用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 ,并与手术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结果作对照。结果 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其特异性、灵敏性与准确性与 DS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 P>0.05 。结论 3D-CTA是一种微侵袭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技术 ,能很好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特征和与周围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 ,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多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 脑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 以其极高的空间分辩力一直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此项技术具有侵入性 ,花费时间长、费用高 ,而且出血后早期行DSA 检查将引起血管痉挛及动脉瘤的再次破裂。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3D-CTA )是一种微侵入性的诊断动脉瘤的新技术 ,可以为动脉瘤提供三维图像 ,显示动脉瘤颈、动脉瘤和周围血管的关系血管结构和周围颅骨的关系 ,为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提供更精确的解剖学信息。对49 例动脉瘤患者行 16 层 3D-CTA 和DSA检查 ,旨在探讨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 2007.7至2009.8以来经手术、DSA 证实动脉瘤患者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在16岁~78岁,平均55.1岁。其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室出血5例,单纯脑室出血8例 。 其中有49例患者在一周之内先后行DSA 检查。另有3例患者未经DSA 检查,直接手术。

1.2.1 图像采集

使用 GE lightspeed16多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范围为全头颅,扫描参数: 120kV,240~300mA,层厚 1.25mm,螺距 1.375:1,间隔 0.625mm, 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100-120ml浓度为300mgI/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以3.5-4.0ml/s的速度经胫正中前静脉注射,扫描延迟时间机器配备的造影剂跟踪技术(Bolous Tracking) 。

1.2.2图像处理

扫描完成后原始数据传入GE4.3图像工作站, 运用VRT (容积再现)MPR(多平面重组法)和MIP (最大密度投影法), 获得脑血管重建图像。

1.3 DSA 检查方法

使用SIEMENS 数字血管造影机。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5F动脉鞘,经动脉鞘插入4FVER造影导管,分别选择左右颈总动脉,左右椎动脉,造影摄片。摄全脑血管正、侧位和双斜位(左、右前斜45度)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X2 检验

2、结果

本组共计49例计61个动脉瘤一周内先后行DSA检查,其中有3例动脉瘤患者行CTA 检查后直接行动脉瘤夹闭术,未行DSA 检查。

CTA图像后处理包括原始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DSA对动脉瘤显示率情况见表1:

表1 动脉瘤在CTA各种重建技术的检出率及与DSA 对比表

原始图像

最大密度投影(MIP)

容积再现

(VR)

血管数字减影(DSA)

≤3mm

动脉瘤(10个)

0%

(0/10)

50%

(5/10)

90%

(9/10)

70%

(7/10)

3~5mm

动脉瘤(25个)

48%

(12/25)

68%

(17/25)

92%

(23/25)

84%

(21/25)

5~10mm动脉瘤(23个)

100%

23/23

100%

23/23

100%

23/23

100%

23/23

大于10mm

动脉瘤(3个)

100%

3/3

100%

3/3

100%

3/3

100%

3/3

表1表明在CTA图像后处理方面,以容积再现(VR)方法显示动脉瘤率检出率高,1cm以下容积再现重建术与DSA 对比在动脉瘤检出率方面经X2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3D-CTA 在检出动脉瘤方面与DSA 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DSA发现的动脉瘤,全部在3D-CTA 检查中发现,另有2个小于3mm 的动脉瘤DSA检查未显示或疑似动脉瘤,而3D-CTA 能够清楚显示。24例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者,有3例直接手术,余21例均行3D-CTA 和DSA检查,CTA的显示均与手术所见相符。 动脉瘤手术过程显示, 3D-CTA 为手术提供了更详细的解剖信息,更清楚地显示了动脉瘤颈及载瘤动脉的关系。19例行栓塞术的患者,在3D-CTA图像的指导下术者能更快更准确的找到了工作角度。

3、讨论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的常见病因为动脉瘤破裂,而且在24-48小时内的再出血高达50%以上,初次出血死亡率30%,二次出血死亡率就达60%,其至残率和病死率极高,早期进行此类患者的病因诊断非常重要。[1]CTA检查检查所需要时间短。是经前臂浅静脉注入造影剂,几乎是无创伤,不会诱发颅内出血,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较脑血管造影安全。目前,DSA是仍然是临床上确诊 颅内动脉瘤金标准,但它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法,病人暴露在X线下的时间长,花费时间长,费用高,而且出血后早期行DSA的检查会发生动脉瘤的再次破裂。而对一般状况较差的病人,动脉瘤未破裂的随访病人、初步筛选的病人行DSA的检查,难以让他们接受。再则临床上手术前医生们需了解动脉瘤的形态学特点以及与周围血管骨性结构之间的关系,以便在术前确定手术方案,但DSA常常不能很好了解这一信息。[2]

对临床怀疑动脉瘤的患者,可以在完成头颅CT平扫后马上进行CTA检查,我们所用机器8-9秒就可以完成90mm范围的0.625mm/层的扫描,数据传到工作站后,有经验的放射学诊断医生及神经外科医生可以在1 -5分钟完成诊断 。 本组病例中有3例经CTA 确诊后直接进行手术,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有报道3D-CTA 能诊断出直径4mm 以上的颅内动脉瘤[3]本组结果表明对直径2 mm 以上的动脉瘤3D-CTA 都能够明确诊断,而且能够详细了解动脉瘤的方位,形态,瘤颈的大小及与主要动脉的立体位置关系,为动脉瘤手术操作提供了重要资料。本组有两个直径分别为2 mm(眼动脉)、 3 mm(后交通动脉)DSA 未能显示,可能是由于微小动脉瘤 很容易由于与血管重叠而漏诊,而3D-CTA则由于可以360度地旋转,可以容易的避免其他血管的干扰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最近的文献报告敏感性在96%~100%, 特异性在98%~100%之间[4]。而VR在显示颅内血管及诊断动脉瘤方面VR技术要优于MIP和SSD[5] ,能确定动脉瘤位置大小,能观察动脉瘤颈部,瘤壁钙化,瘤内血栓,动脉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等,对大于0.5cm的动脉瘤,CTA和DSA优于MRA,对于巨大动脉瘤,CTA显示更佳。且有对于小动脉瘤(≤5mm),容积重建3D-CTA诊断的准确性及与手术的相关性已经超过DSA的报道[6]。本文亦证实这一观点。

3D-CTA 可以360度旋转,可以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大体解剖情况,比DSA更易显示动脉瘤的瘤颈、朝向、子瘤或动脉瘤的分叶状表现,更能清楚显示动脉瘤同载瘤动脉的关系,观察有无从动脉瘤上发出的分支, 3D-CTA 还可以显示动脉瘤的瘤壁钙化,显示动脉瘤同骨性标记物如前床突或后床突的关系

目前动脉瘤的治疗主要有动脉瘤瘤颈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大体解剖结构是选择合适治疗的关键 。由于CT扫描图像及数据经3D软件处理可获得血管的空间立体结构、并可多方位、多角度旋转以使病变得以清晰显示,可更好分析动脉瘤构造,对介入治疗和手术入路的设计、手术安全操作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资料和准确的数字资料,大大方便临床手术或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CTA作为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可以在术前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对术前治疗方案的指定和介入器材的准备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Bendib k,Poirier C,Croisille P ,etal. Characterization of arterial stenosis using 3D imaging.Compartion of 3D-imaging techniques(MRI,spiral CTand3D-DSA)and 4 display methods(MIP ,SP ,MPVP ,VA)by using physical phantoms.J Radiol ,1999,80:1561-1567

2、 Napels ,Marke MP, ubin GD, etal. CT angiography with SprialCTand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Radiology.1999,185:607~610

3、 李建生,李康印等,螺旋CT脑血管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485-487.

4、 Villablanca JP , Jahanr , Hooshiip .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very small cerebrala aneurysms by using 2D and 3D Helical CT angiography. AJNRAm JNeuroradl, 2002,23:1187 1198.3

5、 VelthuisBK, RinkelGJ, Ramosl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eury smdetectio nand reparative evaluation with CT angiography. Radiology,1998 ,208:423-430

6、 马 睿,周存升,柳 澄,等.CT血管造影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476~478.

本文是刁文卓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