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帆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儿童脑肿瘤、儿童胶质瘤、儿童型肿瘤的一点见解

发表者:陈凡帆 人已读

近期我们完成了一些儿童脑肿瘤手术,手术效果比较好,对于医生来说十分欣慰,对于患者家属来说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安慰。

病例1:4岁/女/毛黏液型星形细胞瘤

截屏2020-03-18下午10.22.53.png

病例2:7岁/男/髓母细胞瘤

截屏2020-03-18下午10.23.12.png


病例3:8岁/男/复发室管膜瘤

截屏2020-03-18下午10.23.28.png

这三例肿瘤属于病理性质相对温和,手术后结合放化疗,患儿能获得相对较长的生存期。对另一些儿童常见的生物学行为十分恶性的肿瘤,治疗就十分棘手了。本人曾经将手术活检的一例外生性脑干弥漫胶质瘤总结成文,患儿从发病到最终去世,不到一年时间。

病例4:5岁/女性/外生性桥脑弥漫性胶质瘤

4.jpg


在最近的一些临床工作和学术交流中,有医生同行和患者对儿童型肿瘤,儿童脑肿瘤,儿童胶质瘤等概念有一些困惑。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结合平时临床的一些经验,谈一谈我个人的一点理解。

儿童脑肿瘤

儿童颅内肿瘤发病率很高,仅次于白血病居儿童期肿瘤的第二位,人群发病率(2-5)/10万。既往经验认为多数好发于10岁以前,不同类型肿瘤发病年龄不同。如,1岁内以脑室系统肿瘤居多,学龄前以先天性肿瘤居多,学龄期以中线和后颅窝为主,10岁以后胶质瘤及血网增多。部位上而言,儿童脑肿瘤以幕下多见,神经胶质瘤占儿童颅内肿瘤的70-86%,高于成人。

儿童脑胶质瘤

主要参考《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实体肿瘤。儿童胶质瘤包括低级别胶质瘤(WHOⅠ~Ⅱ级: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毛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和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等);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AA、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和GBM);而弥漫性内生型脑干胶质瘤(DIPG),大脑胶质瘤病由于其预后差,也归于高级别胶质瘤

可见在2015年的治疗指南中,主要还是依据肿瘤的影像学、形态学,进行分类。大部分概念仍然在沿用,有一些概念有改动,比如:2015版指南中的大脑胶质瘤病这一诊断已经取消,分子病理当时也并未引进入诊断。

儿童型肿瘤

最新的概念,是在胶质源性肿瘤概念范畴内的。这个概念的出现是伴随新版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而出现的。主要的出发点是儿童的胶质瘤分子分型和成人有很大不同。对于儿童低级别胶质瘤,以MYB和BRAF基因突变为主,非成人的IDH,ATRX和P53基因;对于儿童少突胶质瘤,不伴有IDH的突变和1p19q的双缺失;儿童的高级别胶质瘤,常常伴有H3K27M的突变,等等。

总结一下,儿童脑肿瘤是一个最宽泛的概念,指所有好发于儿童年龄阶段的肿瘤。儿童胶质瘤,在2015年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指南中曾有一段描述,涵盖诊断和相应治疗。彼时2016版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尚未发布,主要也是依据年龄,指发生于儿童期的胶质瘤。病理诊断上跟成人胶质瘤未做大的区分,治疗上如放疗介入时机,化疗方式的选择,跟成人有不同。而儿童型肿瘤,是在新版肿瘤分类出现后的概念,主要指发生于儿童,而且分子特征与成人不同的这一类肿瘤。儿童型肿瘤跟儿童胶质瘤的不同可能在于,只有特定的分子表型的儿童胶质瘤,才能称之为儿童型肿瘤。以上是我的一些见解,欢迎交流,指正。

参考文献

1.杨树源,张建宁,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5)。

3.李智,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实践解读Ⅰ(胶质源性肿瘤部分),广东医学2017年1月第38卷第1期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an.2017,Vol.38,No.1。

4.Chen fanfan, et al. Progressive multifocal exophytic pontine glioblastoma: a case report with literature review. Chin J Cancer (2017) 36:34 DOI 10.1186/s40880-017-0201-z.

本文是陈凡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