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4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分析

发表者:刘建军 人已读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大多是异常的,康复医师通常用肉眼观察患儿的步态情况,并以此做为康复评价、训练的依据。但肉眼观察的步态情况往往主观性较强,不够准确,不能量化。我院应用步态分析仪为4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做了步态分析检查,对脑瘫患儿的评价、训练、治疗、疗效评估均有一定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42例均来自我科1995年3月~2000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儿,年龄在2~14岁之间,平均6.5岁。其中男32例(76.2%)、女10例(23.8%),来自城市 28例(66.7%),乡村14例(33.3%)。

1.2 诊断标准

脑瘫的诊断及临床分型依据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标准[1]。42例患儿均为痉挛型脑瘫,其中双重性偏瘫15人(35.7%),偏瘫11人(26.2%),双瘫8人(19.1%),截瘫4人(9.5%),单瘫3人(7.1%),四肢瘫1人(2.4%)。

1.3 仪器

仪器为英国牛津仪表公司制造的Vicon系列步态分析仪。

1.4 方法

采用三维力台测试、红外摄相等技术,为42例脑瘫患儿做了步态分析。得出时间历程、力台参数、关节角度变化范围三项数据,试分析如下。

2 结果

2.1 时间历程

表一 时间历程

步态周期(秒)

支撑相 %

摆动相 %

1.06 ±0.23

72 ±08

29 ±8

1.05 ±0.20

70 ±10

30 ±10

左右对称性:0.65 ±0.17

对比正常儿童的步态周期[2],表一数据提示42例脑瘫患儿的支撑相偏大,摆动相偏小、左右对称性偏小,而步态周期接近正常值。

用F检验的方法对步态周期、支撑相、摆动相、左右对称性四组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 果表明双重性偏瘫、偏瘫、双瘫、截瘫、单瘫、四肢瘫六个型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t检验的方法对上述四组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左右下肢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34)。

用t检验的方法对11例偏瘫患儿的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健侧下肢与患侧下肢在支撑相、摆动相上有显著性差异(P=0.028)。在步态周期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47)。

用t检验的方法对15例双重性偏瘫患儿的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较好下肢与较差下肢在步态周期、支撑相、摆动相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7)。

2.2 力台参数

表二 力台参数

第一峰值

谷值

第二峰值

1.17 ±0.41

0.76 ±0.25

0.99 ±0.34

1.07 ±0.41

0.70 ±0.21

1.05 ±0.31

左右对称性:0.60 ±0.18

三维力台测试能测出足踏上力台时在垂直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三个分力变化曲线,单位是相对体重的比值。其中以垂直分力的变化最具临床价值,表二的数据就是42例脑瘫患儿的垂直分力参数。

用F检验的方法对第一峰值、谷值、第二峰值、左右对称性四组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双重性偏瘫、偏瘫、双瘫、截瘫、单瘫、四肢瘫六个型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力台测试的图象结果在42例脑瘫患儿中千差万别,个体差异较大,无规律可循。

2.3 关节角度变化范围

表三 关节角度变化范围

关节

左(度)

右(度)

-16.22±11.44 19.17±9.80

-10.37±11.88 24.41±8.59

-2.30±12.98 53.85±14.92

-0.89±7.56 52.54±9.44

-9.22±4.67 -4.80±1.39

-10.88±2.11 -9.61±8.37

对比正常人步态的关节角度变化,表三数据提示42例脑瘫患儿的踝关节角度倾向于跖曲,且角度变化范围偏小,与多数患儿存在小腿三头肌痉挛有关。髋、膝关节角度变化范围接近正常值。

用F检验的方法对髋、膝、踝关节角度变化三组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双重性偏瘫、偏瘫、双瘫、截瘫、单瘫、四肢瘫六个型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下肢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关节角度变化范围的图象结果在42例脑瘫患儿中表现各异,与局部肌肉的痉挛关系密切。

3 讨论

在步态分析室出现之前,康复医师只能目测脑瘫患儿的步态,往往凭经验来决定康复方案。步态分析提供了康复依据,使康复方法更准确、有效[3]。我院42例脑瘫患儿的步态分析, 虽然缺乏特征性、规律性表现,但它提供了丰富的步态信息,对脑瘫康复的功能评价[4]、疗效判断和康复方案的确定都极有帮助。

综合分析步态周期、力台和关节角度变化的数据,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髋关节、膝关节[5][6]、踝关节和骨盆的功能,对患儿的步行姿势得出正确的判断[7],从而指导康复训练。人类行走是神经系统调整有关肌群协同收缩或舒张,带动双腿交替迈步,借助地板反作用力,推动人体不断前进的一种运动。通过分析步态,可了解相关肌肉的状况(痉挛或无力)[8],使康复训练更有针对性,进而提高疗效。脑瘫患儿的肌肉状况表现多样,故步态分析缺乏规律性,也因此更具康复指导意义。

在判断康复疗效时,肌力、肌张力及目测步行姿势并不能全面反映患儿的功能变化,且这类评价方法主观性较强,缺少量化标准。对比康复训练前后的步态分析结果,就可判断出患儿有无进步和进步的程度。步态分析不仅能判断康复训练的疗效,还能判断矫形器[9]、肌电反馈[10]等其他康复方法的效果。有一个六岁脑瘫患儿,拟制作一矫形器,但不能确定制作哪一种矫形器。在步态分析室让患儿穿戴两种不同的矫形器样品,分别做步态分析,经过比较两种步态分析的结果,最终确定了矫形器的制作。实践证明患儿穿戴后效果很好。

手术治疗脑瘫的方式很多,国外在手术前,常要进行步态分析检查,以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11]。手术后也要复查步态分析,以判断手术疗效[12][13]。我院有七例脑瘫患儿在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前做了步态分析,为手术中切断后根部位、数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综上所述,步态分析能在脑瘫患儿的康复中,客观评价运动功能,指导康复训练,判断疗效,帮助选择康复方法,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康复评价手段。但由于检查费用较高,在中国现有的国情下难以推广。我院正在筹建简易步态分析室,以期降低检查费用,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4 参考文献

[1]林庆.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89,27(3):162

[2]周天健, 主编. 临床实用步态分析学. 1.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3: 234.

[3]Herman J. Woltring, Eindhoven/NL. Gait Analysis in Cerebral Palsy. Scientific Publishers Ltd in Oxford , 1991: 201203

[4]Rennie DJ, Attfield SF, Morton RE, et al. An evaluation of lycra garments in the lower limb using 3-D gait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 Gait Posture 2000 Sep;12(1):16

[5]McNicholas MJ, Gibbs S, Linskell JR, et al.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knee moments on the outcome of total meniscectomy. A comparison of radiological and 3-D gait analysis measurements. Gait Posture 2000 Jun;11(3): 233238

[6]Sutherland, D.H., Gage, J.R., Hicks, R. Gait patterns in spastic hemiplegia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1987 (69A) 437441.

[7]Assaiante C, Woollacott M, Amblard B. Development of postural adjustment during gait initiation: kinematic and EMG analysis. J Mot Behav 2000 Sep;32(3): 211226

[8]Ounpuu, S., Gage, J.R., Davis, R.B. Three-dimensional lower extremity joint kinetics in normal pediatric gait. Journal of Pediatric Orthopaedics, 1991, (10) 433442.

[9]邓晓红.痉挛性脑瘫患儿配戴固定踝足矫形器的步态评价.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册,1999,19(2):9394

[10] 万子余.小腿三头肌肌电反馈对脑瘫儿童步态的对照研究.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 复医学分册,1995,15(3):134

[11] Kay RM, Dennis S, Rethlefsen S, et al. The effect of preoperative gait analysis on orthopaedic decision making. Clin Orthop. 2000 Mar;(372): 217222.

[12] Delp, S.L., Loan, J.P., Hoy, M.G., et al. An interactive graphics-based model of the lower extremity to study orthopaedic surgical procedures. IEEE Tra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1990; (37): 757767.

[13] Kay RM, Dennis S, Rethlefsen S, et al. Impact of postoperative gait analysis on orthopaedic care. Clin Orthop. 2000 May;(374):259264.

本文是刘建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