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医生说丨股骨头坏死怎么办?保头还是置换?

发表者:刘万军 人已读

专家介绍:刘万军,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 骨科-关节外科主任医师,东院关节外科负责人,擅长疾病:1、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手术(股骨头坏死、严重骨折手术后髋关节炎、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严重类风湿性髋关节炎、髋关节僵直、严重老年骨质增生性膝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痛);2、髋膝关节翻修术;3、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手术;4、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保膝手术;5、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及术后骨折;6、各类骨关节疼痛疾病的微创治疗。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种疾病。今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关节外科的刘万军主任来讲一讲这种疾病。

什么是股骨头坏死呢?

股骨头坏死,又称缺血性坏死或无菌性坏死,是指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引起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

股骨头坏死是造成青壮年髋关节残疾的最常见原因。

股骨头坏死是怎么造成的呢?

股骨头坏死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前者主要是由股骨颈骨折等髋部外伤愈合不良引起,后者主要是因为皮质类固醇的应用、慢性酒精中毒等引起。

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1、疼痛

这种疼痛是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在行走或者活动后加重。多为针刺样、钝痛或酸痛不适,时常伴有麻木感。疼痛常向腹股沟区、大腿内侧、臀部后侧及膝内侧放射。

2、关节僵直及活动受限

患髋关节屈伸不利,下蹲困难,不能久站或久坐,行走缓慢,早期外展、外旋活动受限。

3、跛行

早期由于疼痛导致间歇性跛行,中晚期股骨头塌陷导致症状加重,儿童更为明显。

股骨头坏死是如何检查诊断的?

典型的股骨头坏死的诊断要基于病史、症状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

1、病史

询问病史即是确定是否有上面讲到过的病因。

--例如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多有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折或髋关节脱位病史,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最常见诱因即为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酗酒。此外,与股骨头坏死相关的病史可能还包括:镰刀细胞性贫血、妊娠、红斑狼疮、高脂血症、凝血功能异常等。

2、辅助检查

股骨头坏死的辅助检查主要是基于影像学方法。X光、CT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MRI是目前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金标准,早期可见股骨头内水肿信号。其他影像学方法还包括骨扫描、超声检查等。

股骨头坏死有哪些治疗方式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

非手术治疗在Mont MA等的治疗建议中,被归类为证据不足,但其作为补充治疗方式,值得尝试。这里大致介绍如下:

1、生活方式改变

主要包括控制体重、戒酒、减少激素使用、治疗与骨代谢异常有关的原发病等。

2、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一种药物被广泛认可。从临床研究报道看来,调节脂类代谢异常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参与骨代谢药物(如维生素K)等均对股骨头坏死有防治作用。

3、生物物理治疗方式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主要有体外高能震波和高压氧,可作为较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方式。

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治疗可分为保头手术和髋关节置换手术。

1、保头手术

那么,这两种治疗方式应当如何选择呢?除了患者某些具体情况外,主要是根据股骨头坏死的分期(ARCO分期)来选择。

保头的适应症主要适合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坏死范围大但未塌陷,或股骨头塌陷早期(ARCOⅡ期和Ⅲ期),常用术式包括髓芯减压、多孔金属棒植入术、腓骨支撑术、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术、游离髂骨瓣植入术等,最近几年还比较流行自体干细胞移植。

各种保头手术做法不同,例如植骨手术是通过清除坏死骨,然后植骨,促进骨坏死的修复,从而延缓股骨头坏死进展,推迟甚或避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此外,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又可将保头手术分为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但所有的手术的目的都是为了阻止髋关节疾病进展,使关节保持相对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

2、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又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顾名思义,就是使用人工的髋关节材料替换不堪使用的人体髋关节,帮助病人解除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极大改善和提高了生活质量。

其理想的手术适应症是中老年股骨头坏死晚期患者,此时关节软骨退变严重,关节活动受限,只有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由于年轻患者活动量大,人工关节会发生磨损,寿命有限,手术通常不用于青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基本上都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活动水平。术后要注意避免假体脱位(如避免跷二郎腿),避免屈髋超过90°(如避免蹲便),避免做剧烈运动,避免过度旋转患肢等。


本文是刘万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