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中国美容医学》刊出-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研究

发表者:刘小丰 人已读

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研究

刘小丰,周茜,陈飞,马晶晶,张敏,殷虹,达应祥,谢晖,陆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乳腺科江苏南京210004)


[ 摘要] 目的: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 f i br oadenoma ect omy by ci r cum- ar eol a i nci si on, FECAI ) 因为有突出的美学优势,已经在国内多家医疗单位应用。但是,发表的文献并没有详细阐明FECAI 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预防等问题。因而,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较为详尽的研究和阐述。方法: 研究组(35 例,40 侧乳房)进行了FECAI ;同时期同一医疗组所做的肿块表面切口纤维腺瘤切除术设为对照组(28 例,32 侧乳房)。回顾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别,并且阐述适应证等问题。结果: 手术时间:研究组( 49±8)mi n;对照组( 38±5)mi n(P>0. 05)。出血量:研究组( 20±5)ml ;对照组( 31±6)ml(P<0. 05)。适应证:乳晕直径3. 5~5. 0cm;肿块外缘距离最近乳晕边缘小于5. 0cm;肿块直径3. 0cm以下;体检、B超、钼靶、细针穿刺或空心针穿刺等所有术前检查均支持纤维腺瘤的诊断。禁忌证:肿块直径大于5. 0cm;肿块外缘距离最近
乳晕边缘距离≥6. 0cm;有恶性可能。结论:此种切口设计的突出优点是瘢痕隐蔽,美容优势明显。为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必须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

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fibroadenoma ectomy by
circum-areola incision,FECAI) 的显著优点是切口瘢痕隐
蔽。但是,由于乳腺肿块常常距离乳晕边缘有一定距离,需要通
过皮下隧道切除病灶,因而操作部位深在,暴露和切除困难。另
一方面的缺点是多出了皮下隧道的创伤,因而出现血肿等并发
症的机会多。作者注意到国内多个中心分别报道了100 例以上
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灶的病例,最多的病例报道数达到
858 例[1]。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报道对于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注
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预防没有系统的阐述。本文针对这些方面展
开讨论。
1 资料和方法
应用临床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组(35 例,40
侧乳房)进行了FECAI;同时期同一医疗组所做的肿块表面切口
纤维腺瘤切除术设为(28 例,32 侧乳房)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手
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别,并且总结出该手术方式的适应
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的经验。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组:均为女性,年龄13~34 岁(平均23.3 岁)。肿块
最大径0.8~2.8cm(平均1.8cm)。纤维腺瘤的诊断均得到术后
石蜡切片组织病理学证实。乳晕直径平均值为(4.2±0.8)cm。肿
块远侧边缘距离乳晕的平均距离是(3.0±0.5)cm,最大距离5.0cm。

1.1.2 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1~42 岁(平均36.3 岁)。肿块
最大径0.8~3.5cm(平均2.1cm)。纤维腺瘤均得到术后石蜡切
片组织病理学证实。乳晕直径平均为(3.8±0.7)cm。肿块远侧边
缘距离乳晕的平均距离是(4.0±0.8)cm,最大距离8.9cm。
1.2 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局麻或静脉麻醉成功后,在偏乳晕外
侧约0.5~1.0mm,取弧形环绕乳晕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
织至腺体表层。纵行放射状在腺体的表层向肿块方向游离,直
至肿块表面的腺体,显露肿块后,将肿块和其表面的薄层腺体
一起完整切除。彻底止血。缝合采用可吸收维桥4 号线,先间断
缝合表层腺体,接着将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真皮层同时间断缝
合;最后皮内连续缝合。不置引流。
1.3 术后处理:术后可以采用弹性加压包扎(厚层纱布,外用绷
带缠绕胸背部)。松紧程度以伸进两个手指为宜。皮下隧道位于
胸前的,可以采用沙袋压迫6h 的方式,同样可以起到压迫止血
的目的。
1.4 典型病例治疗情况见图1~6。
2 结果
2.1 研究组(35 例,40 侧乳房)的切口均Ⅰ期愈合。1 例出现皮
瓣区红紫斑,追问病史,平时四指及躯干撞伤后即常常出现青
肿斑。1 例术后当夜出现疼痛,影响睡眠,次日好转。5 例出现皮
下隧道区硬块,基本在术后1 月~6 月软化。未出现感染、血肿
及切口裂开的病例。术后6 月观察,该组病人的切口隐蔽,外观

效果好,患者均表示满意。该组病人达到了有关报道一致的美
容效果[2-3]。
2.2 对照组(28 例,32 侧乳房)的切口也均为Ⅰ期愈合。没有皮
瓣相关并发症。其中,3 例出现术口区硬块,术后6 月内软化。该
组患者也未出现感染、血肿及切口裂开的病例。术后6 月观察,
该组病人的切口瘢痕不宽,但较明显。
2.3 手术时间研究组(49±8)min;对照组(38±5)min(P>0.05,
组间差异的t 检验)。出血量研究组(20±5)ml;对照组约(31±
6)ml(P<0.05,组间差异的t 检验)。从统计分析和数据分析可
以得出,在出血量方面,尽管两组间存在统计学的差异,但这种
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影响不大。
3 讨论
3.1 FECAI 的适应证方面:患者的乳晕直径最好在3.5~5.0cm,
这和我国妇女乳晕平均直径相似[4]。较小的乳晕只能作出较小
的切口,不能适合较大的和较深的肿块切除。虽然通过牵开皮
瓣、推挤腺体以及用艾丽斯钳或中弯钳牵开及提拉腺体的切开
面均可以更好地暴露肿块。但是,笔者的经验是超过5.0cm 的
肿块常常显露困难,特别是肿块位置深时。这和某些研究者认
为可以达到8cm 的距离的观点不一致[5]。肿块直径应该3.0cm
以下,更大的肿块难以在切除后通过缝合腺体切开面来闭合,积
液积血后易感染。综上所述,笔者不认为此切口适用于所有乳
房良性肿瘤的切除[6]。患者的年龄最好<25~35 岁,因为40 岁
以上患者发生乳癌以及纤维腺瘤合并乳癌的机会增加[7]。如为
乳癌,采用隧道式切除容易有肿瘤种植,不利于保乳操作。术前
体检和B 超都必须支持纤维腺瘤诊断;如果有细针穿刺或空心
针穿刺病理,也应该支持纤维腺瘤的诊断。
3.2 禁忌证方面:包括肿块直径大于5.0cm;肿块外缘距离最近
乳晕边缘大于6.0cm;有恶性可能等。原因已经在上段论述。相
对禁忌证:肿块位于或靠近后间隙且距离乳晕边缘较远;乳晕直
径小于3.0cm。原因也是暴露和切除困难。
3.3 手术注意事项
3.3.1 切口设计:笔者主张将切口设计在乳晕外侧约0.5~
1.0mm, 不取内侧,因为,切口愈合的瘢痕倾向于出现白色外观。
切口在乳晕边缘的稍外侧可以防止在黑色的乳晕区域出现一
道白色瘢痕的不协调现象。为保证乳头乳晕的血供,环乳晕切
口的长度不宜超过1/2 乳晕圆周。
3.3.2 彻底止血:在游离时逐一电凝止血。切除肿块至蒂部时,
在牵引下,可以很好地暴露深部,一一电凝后,再将肿块切除。
3.4 并发症处理
3.4.1 创腔及切口感染:可因积血、积液及无菌操作不规范所
致。为预防感染,应严格无菌操作;为早期发现感染,术后应严密
观察体温、疼痛及渗液情况。疼痛应在72h 内逐渐缓解,体温在
72h 内应在38.5°C 以下;渗液渗血应在24~48h 停止。术后次
日常规揭开敷料,有较多渗出时及时更换敷料,以利于观察渗出

情况。有感染存在,适宜早期拆除部分切口缝线。
3.4.2 皮瓣及隧道并发症:表现为皮瓣区红斑甚至青紫斑,一般
是术中牵拉和压迫所致,可自行缓解。出现黑色斑不褪色,应考
虑皮瓣坏死可能。为防止皮瓣坏死,应以较厚皮瓣进行游离,方
法是在脂肪下层靠近腺体表面进行游离。
3.4.3 表皮烫伤和脱落:此并发症常见,表现为乳晕区表皮脱
落。不良后果包括疼痛、愈合缓慢。另外,乳晕区色素可能脱失,
影响外观。防止方法是将切口皮肤牵开,同时避免使用拉钩时
间过长和创腔内液体太多导致传热。
3.4.4 乳头乳晕区感觉障碍、乳头勃起障碍:应该尽量避免外侧
象限的切口。此位置的切口更要把握好层次,忌过深,破坏腺体
内第四肋间神经。非切断性或严重烫伤,一般3~6 个月后感觉
逐渐恢复。
3.4.5 切口及皮下隧道变硬:瘢痕形成所致。半年后胶原纤维塑
形即变软。
3.4.6 FECAI 的优点和缺点:①FECAI 的显著优点是切口瘢痕
隐蔽, 较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更好的美学效果;弧形的切口与
圆弧形的乳房轮廓协调,对乳房外观的视觉破坏和视觉冲击远
小于放射状切口;加之切口在乳晕外缘皮肤色差交界线上,受到
乳晕皮肤色素和乳晕的小丘状皮脂腺修饰,造成视觉模糊,故遗
留的瘢痕不显,合乎美学要求;②FECAI 的缺点是操作难度稍
大,同时多出了皮下隧道的创伤且腺体的切开创面常常更大,因
而出现血肿等并发症的机会多,还额外的多出了皮瓣并发症。
3.5 结论:FECAI 的美容优势明显,但是,存在操作较复杂、创伤
较大、皮瓣并发症等方面的缺点。术者应该严格地把握适应证
和禁忌证,应该完善术中的显露操作和止血、缝合等操作。临床
医生还应该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该术式
值得在适宜的病人群中由有经验的医生开展。
[参考文献]
[1]陶小风,赵达安,秦剑中.乳晕切口行乳房肿块切除术858 例临床报告
[J].中国美容医学,2001,10(4): 319-320.
[2]黄进军,地力木拉提·艾斯木,马少林.乳腺良性疾病采用乳晕外周切口
美容效果的初步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15-18.
[3]赵绛波,王超凡.乳晕周围环形切口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
美容医学,2002,11(5):440-441.
[4]宋儒耀,方彰林.美容整形外科学[M],2 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959-969.
[5]张克昶,吴京海.乳晕切口行乳房良性肿瘤切除术[J].中国美容医学,
2001,10(3):223.
[6]蔡华京,李茹.乳房手术中的乳晕切口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
1159-1161.
[7]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2 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98.
[收稿日期]2008-09-24 [修回日期]2009-01-06

本文是刘小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