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彪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生活小知识

什么是中医体质

发表者:吴彪 人已读

相信很多人对中医体质学说并不陌生,比如我们常常会听到“痰湿体质”、“阴虚体质”等等。那么中医体质学说具体内容有哪些呢,和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息息相关的方面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体质学说吧。

中医体质学说的起源和发展史

先秦两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及《伤寒论》对体质学说已有初步认识,如《灵枢经 寿夭刚柔》中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说明人的体质生来就有刚柔、强弱、短长、阴阳之分。之后晋隋唐时期、金宋元时期、明清民国时期的医著都对体质学说有了进一步发挥。20世纪70年代,体质学说的概念被明确提出,王琦、盛增明于1982年主编出版了《中医体质学说》一说,标志着这一学说的正式确立。

影响体质的因素

1482657525.png

影响体质的因素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体质的构成来源于父母之精,人在出生之际就有体质差别,不同的个体的体质特征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是维持个体体质特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而后天因素包括生活起居习惯、饮食、锻炼、社会因素、用药情况、生活环境、情绪状况等都会对体质的形成和变化产生影响。

体质的分类

1482657525.png

现代中医对体质的分型研究,一般是从临床角度根据患病群体中的体质变化、表现特征及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对不同的体质进行分类。较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如王琦的七分法:正常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但近几年结合临床观察进行了完善,将原七分法增补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种基本类型。

1482657526.png

平和质:体态均匀健壮,性格开朗随和,对疾病抵抗能力强,对气候冷热变化能够适应

气虚质:形体消瘦或偏胖,风、冷、热都怕,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若患病则气短懒言,咳喘无力,精神疲惫。

阳虚质: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咳喘心悸。

阴虚质:消瘦、面色红、口燥咽干,性情较急躁,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痰湿质: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嗜睡,若病则咳喘痰多,或食少、恶心呕吐等。

湿热质:长期饮酒容易形成此类体质,表现为偏胖,油垢满面,身体一些部位有湿热感,对湿热天气难以适应。

瘀血质:面色及皮肤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口唇青紫。瘦人占多数。

气郁质: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疑。

特禀质:多具有生理缺陷,过敏反应,许多为遗传疾病。

1482657526.png

中医体质学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治疗疾病而言,体质是辩证的基础,体质决定疾病的临床症候类型,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实质上应是区别各人体质进行治疗。就防病养生而言,体质决定着人体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机、证候的倾向性。在强身防病、促进病体康复时,应根据体质阴阳偏盛偏衰的不同加以纠正。而立足于体质特性的个体化养生保健理论,它可改变人们盲目食补的旧饮食习惯,按个人体质特征选择合理饮食。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