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便颜色的启示(侯蔷转自网络)
说起粪便,大家可能觉得有些不雅,或者感到很恶心。它虽然是我们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却经常被我们所忽视。排便习惯、粪便性状、颜色的改变,其实是敲警钟,提示我们的消化道可能出现问题了。下面我着重分析一下粪便的颜色和疾病的关系。
正常人粪便颜色为黄色或者褐色。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多,粪便呈黄色;食物中蛋白质多,粪便呈褐色。
1.粪便呈黑色。
首先不要惊慌。食用过多的动物内脏、动物血均可导致粪便变黑。另外,食用某些药物,如铋剂、铁剂、炭粉以及部分中药也可使粪便变黑。这些情况下粪便多为灰黑色,没有光泽,胃肠道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
当然,在排除上述情况,粪便呈黑色并且有光泽,类似柏油,则要引起重视。可能由于上消化道、小肠出血导致。可能的疾病为消化道溃疡、肿瘤。
2.粪便中混有血液。
女性在月经期,粪便中可能混有血液,属正常现象。
如果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粘附于粪便表面或者排便前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者,多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导致,如痔疮、肛裂、直肠息肉、肿瘤。如果便与血是混合的,颜色呈暗红色或黑红色,应该注意小肠与右半结肠病变。
腹痛伴有粘液脓血便,多见于细菌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等。
3.白陶土样便
胆汁淤积性黄疸,由于胆道梗阻,导致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入血,粪便中因为缺少粪胆素而颜色变浅。完全性梗阻,粪胆素缺如而呈现白陶土样。临床多见于胆道结石、肿瘤等。
4.绿色稀便
急性胃肠炎会使得肠蠕动亢进或分泌增多,胆绿素来不及转化为粪胆素,出现绿色稀便。
如遇大量黄绿色稀便含有膜状物,提示伪膜性肠炎。
大家要充分留意自己粪便的性状、颜色、以及排便习惯的改变,是消化道疾病的征兆。如果发现改变,及时去医院就诊,通过内镜进行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切勿大意而酿成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