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勇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和预后判断

发表者:付勇 人已读

疗效分析

颈椎病的治疗原则首先应考虑保守治疗,一般大多数患者可使症状缓解和改善,在保守疗法中,针灸是有优势的一种疗法。

1.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

(1)病变的类型:颈椎病的类型较多,病变的类型直接关系着针灸的疗效。一般而言,颈性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轻的一型,以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为特征,仅有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的改变,有人认为是颈椎病的前期阶段,甚至有部分学者认为属于颈肌肌筋膜炎,属于单纯的软组织痉挛或炎症病变,针灸对本型的疗效最好,疗程短,可达到临床治愈。神经根型针灸疗效也比较优越,椎动脉型疗效也较好,而交感型、脊髓型和食管型疗效较差。尤其是脊髓型是脊髓直接受压,比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要复杂,针灸改善神经根水肿和椎动脉的功能状态要比改善脊髓本病的受压水肿要容易。针灸疗效排序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

(2)病变的性质和程度:除颈型颈椎病外,其他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即使同一类型均存在病变程度的差异,而病变程度直接关系着针灸的疗效。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突出的髓核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其症状和体征的波动性较大,但针刺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一般而言,神经根刺激的针灸疗效要优于神经根明显受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疗效要优于脱出症,所谓颈椎间盘脱出症是髓核穿过破裂的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突然出现较重的神经根及脊髓症状,早期针刺治疗可获得一定疗效,但应配合其他综合治疗。单一椎间盘病变或骨赘给脊髓及神经根的损害肯定较多个椎间盘病变为轻,因此,单一椎间盘或骨赘病变的针灸疗效要优于病变范围多发者。相对而言,椎间盘性颈椎病针灸疗效要优于骨源性。

骨源性颈椎病主要是增生的骨赘刺激和压迫脊髓、脊神经、交感神经和椎动脉所致,此时椎管矢状径的大小对直接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针灸疗效也有决定性影响;中央型的骨赘位于锥体后方中央,压迫脊髓前方及其血管,引起以运动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状;此型颈椎病针灸难以取得疗效,因为针刺无法直接刺激到病变部位。侧后型骨赘偏向一侧,刺激压迫脊髓的边缘和脊神经根,引起同侧神经根及脊髓症状,针刺对神经根症状可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钩椎关节型是关节骨质增生所致,分别或同时刺激椎动脉、脊神经根,引起椎动脉型、神经根型,针刺对其有一定的疗效。食管压迫型和弥漫型针灸很难取得疗效。对于脊髓长期受压而致的脊髓变性,针灸难以取效。当然,有时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压迫程度并不成比例,这可能与个体差异及自我代偿能力有关。

颈椎有骨质增生性变化不一定引起临床症状,偶遇轻微外伤后,往往立即出现脊髓和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这是因为脊髓组织较为耐受慢性磨损和慢性外压,但不能耐受即使是轻微的急性损伤,故其针灸疗效以神经组织损害的不同程度而定,损伤程度轻针灸疗效好。不论是先天性或后天性的椎管狭窄,其狭窄程度轻针灸疗效较好。
(3)病程:颈椎病要及早治疗,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病程较长而缓慢,虽症状较轻,针刺疗效并不一定属于优良;病程较短,病情可能虽表现较重,针灸治疗后恢复往往较快,而且疗效良好。这可能主要与病程长,局部的病理损伤已经固定,很难再减轻或恢复有关。

(4)患者的配合:治疗期间要限制患者的头颈活动,对颈椎失稳者要制动。治愈以后应避免过度摇摆头颈部,纠正工作中的不良体位,避免头颈部长时间前屈或转向一侧,以头、颈、胸保持生理曲线为好。这些都关系着针灸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关于针灸治疗颈椎病国外学者也有提供了一些证据,如Caon RM等(《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1981)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治疗12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疼痛平均减轻40%,止痛药少用54%,每天的疼痛时间减少68%,32%活动较少受限。英国的David(《British Journal of Rheunmatology》1993)等通过研究也证实了针刺和理疗都是有效治疗慢性颈痛的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针灸对于颈椎退行性病变(骨质增生等)和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颈椎病,表现为慢性颈臂疼痛和手指麻木以及椎动脉压迫而出现的头痛、头晕等症状,通常也只能改善症状,而不可能改变颈椎出现的器质性变化。因此,治疗前后不会有X线或CT影像学的改变。但这也同时提醒我们,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显然是其局部软组织炎症水肿或骨赘压迫脊神经或椎动脉而引起,颈椎本身的病变只是为该病的发生提供了局部异常的环境和条件,使其容易在日常的活动中受到损伤。这正是我们有时在临床上看到颈椎本身的退行性变化严重程度和临床症状表现并不完全一致的原因。因此,针灸也只能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止痛等作用消除了局部的炎症刺激等因素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2.针灸治疗的环节和机制

针灸治疗颈椎病和其他保守疗法一样,通常只能缓解症状,不可能改变颈椎已经存在的器质性变化。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环节和机制包括:

(1)止痛:针灸通过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而起到止痛作用,有利于颈椎活动。另外,针刺还可通过促进人体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减弱或拮抗感觉神经的痛觉传入而提高痛阈等达到止痛作用。

(2)促进局部微循环: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后,其周围的无菌性炎症必然导致有渗出物填充在椎间孔及其周围的软组织中,使其组织间压力增高,针灸可通过刺激局部的微循环,促进局部的新陈代谢和炎性产物的吸收,从而达到“引流减压”效果,可消除或缓解神经根管中各种压迫和限制神经根活动的因素,起到松解神经根和软组织粘连,缓解症状的效果。

(3)改善椎动脉供血: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针刺颈项部的风池等穴可舒张椎动脉,增加椎动脉的血供,从而缓解眩晕等症状。

(4)协调椎间盘周围的肌肉和韧带:最新研究认为,颈椎的退变或损伤是不可逆的病理因素,而其继发的病理改变,引起动静力学平衡失调,才是关键的发病机制。因为颈脊柱的主要功能是承受头颅重量和维持头颅平衡,并为适应听、嗅、视觉的刺激反应,而有较大敏锐活动性,这些功能的实现是通过颈椎体及其各联接结构复杂而严密的组织活动调节来完成,即“活动”是其功能实现的关键,若失去“活动”,则其“动”的力学平衡失调,其静力学和稳定性不能随时调节,脊柱的刚度和强度异常,内源性和外源性稳定受到破坏,则颈椎的压缩、牵拉、扭转、剪切等载荷出现改变,从而导致异位压迫或化学刺激引起颈椎病。颈椎病发生后,病变局部的肌肉、韧带、肌腱等处于失衡的生物力学状态,针灸通过局部刺激,可对其进行协调,减轻其痉挛状态,从而可缓解局部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紧张状态,达到缓解疼痛,减轻椎间盘、神经及血管的压力,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损伤的修复。

(5)神经调节:针刺可直接刺激神经,引起神经冲动的传导,这对于受刺激和压迫的神经根具有反射性促进神经细胞代谢和自我修复作用。国外学者Peng AT等(《Acupuncture &Electro-Therapeutics Research》1987)研究表明,电针治疗慢性颈肩痛可获得64.9%显著长期改善,并认为其作用原理是电针组织了外周交感神经,引起局部微循环增加而促进了组织康复和疼痛缓解。

预 后

总体而言,在临床上颈椎病以颈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多见,大多数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可使症状改善或消失,但常可反复发作。多数颈椎病病人一般有从急性发作到缓解、再发作、再缓解的规律。大部分颈椎病患者预后良好。

颈型颈椎病并非由颈椎骨质增生引起,而是因为颈椎生理弧度改变及颈部软组织劳损所致,因此,预后好。

神经根型颈椎病预后不一,其中根痛型预后良好,萎缩型较差,麻木型介于二者之间;因单纯性颈椎髓核突出所致者,预后大多良好,治愈后少有复发;髓核脱出已形成粘连者则易残留症状;因钩椎关节增生引起者,早期及时治疗预后多较满意。如病程较长,根管处已形成蛛网膜下腔粘连时,则易因症状迁延而预后欠满意。骨质广泛增生患者,不仅治疗复杂,且预后较差。

椎动脉型颈椎病预后大多良好,尤以因椎节不稳所致者,症状严重经手术治疗之病例预后亦多满意。椎动脉型颈椎病多发于中年以后,对脑力的影响较严重,对体力无明显影响,有终因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形成偏瘫等,但较少见。

脊髓型颈椎病对患者的体力损害较为严重,如不积极治疗、多致终生残疾、但对脑力的影响小。一般而言,本型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因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所致者预后较佳;椎管矢状径明显狭小伴有较大骨刺或后纵韧带钙化者,预后较差;病程超过一年且病情严重者,尤其是脊髓已有变性者,预后最差;高龄者,特别是全身伴有严重疾患或主要脏器(心、肝、肾等)功能不佳者,预后亦差。

另外,也有应用肌电图检查对神经根病损进行预后判定,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常可观察到插入电活动延长,肌松弛时出现束颤电位、纤颤电位和正锐波等异常自发电位,肌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波幅降低。病程较长者可见运动单位电位相位增多,时限延长,波幅增高。这符合临床的发病机制,因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病理改变主要是各种因素造成神经根的受激压,随着病情的进展,根袖处炎症反应,逐渐纤维化,甚至瓦勒氏变性,因而肌肉出现失神经电位。恢复期病损神经的修复过程出现大的再生电位,表示肌肉已重新获得神经支配,预后良好。

在临床颈椎病的诊断中,往往认为影像学的检查方法最为准确。但仅有X线改变而无临床症状者不能诊断为颈椎病,某些病例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却无明显的影像学改变,这是因为软组织的病理改变并非都显影,在电生理检查中则常常有阳性发现,因此,综合电生理检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帮助早期诊断受损的节段、部位、范围及其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

另外,患者自身应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枕

头高以8~15cm为宜,或按(肩宽-头宽)÷2公式计算,颈椎枕亦可起预防或治疗作用。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等。

本文是付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