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将至,警惕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 A 组病毒感染所致,高危人群主要是 1~7 岁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
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为 2~4 天,常突起发热,热度高低不一,最高可达 40℃ 以上,一般持续 2~4 天,偶可引起热性惊厥。疱疹破溃后会引起咽峡部疼痛或甚满嘴疼痛、厌食或拒食,可伴有流涎、呕吐、头痛、腹痛或肌肉痛等症状。
在大多数情况下,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的,呈自限性,自然病程一般为 4~6 天,很少会持续 2 周,偶尔会并发腮腺炎
如何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疱疹性咽峡炎暂无特效疗法,病程多呈自限性,一般对症处理即可,最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 3 岁以下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最好及时就诊,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及早予以相应的处理措施。
(1) 持续高热:体温 (腋温) >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或高热持续>48h;
(2) 神经系统异常:精神萎靡、嗜睡、呕吐、头痛、易惊、情绪激动或烦躁不安、肢体抖动或肌阵挛、颈项强直、眼球震颤、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可能会出现食欲亢进;
(3) 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正常,如安静状态下 (体温正常时) 5 岁以上儿童>30 次/分钟、1 岁~5 岁>40 次/分钟、2 月~12 月龄>50 次/分钟、新生儿~2 月龄>60 次/分钟视为呼吸增快;
(4) 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等;
(5)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常规中白细胞 (WBC) 值超过 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 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 8.3 mmol/L。
疱疹性咽峡炎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但传染性很强,流行很快,可视为一种非「流感」却神似「流感」。
疱疹性咽峡炎不一定就是手足口病,但也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手足口病」,时刻应提高警惕,提高早期识别重症病例的能力,EV71 感染重症病例甄别的关键是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
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
本文是甄立娜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