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好大夫在线

热点关注

网瘾青少年的家长们,请不要轻易甩出你们的“包袱”!

人已读

我们生孩子下来,是为了让他们来受我们折磨的吗???

8月1日下午,16岁的邓森山由父母带至“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报到,参加了“戒除网瘾”训练。10个多小时后,8月2日早晨,原本身体结实的他,变成了一具伤痕累累的尸体。

据了解,中国有1100多万青少年网民面临“网瘾”问题,现在全国各地有300多家治疗网瘾的医院、基地、中心或学校,绝大部分是采用强制性的打针吃药、电击电疗、禁闭关押、打骂恐吓、暴力训练等方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权威部门给出“网瘾”的定义和治疗方法,而一些孩子轻易地就被判定为“网瘾”少年,被心急的家长花钱送去各种戒网瘾机构“试试”,最终,一些孩子出事了!!!

“想让孩子吃点苦而戒除网瘾”的家长,可以说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此类机构的衣食父母,正是他们对电击、暴力等让常人惊诧的矫正方式抱有期许,才会在写有“在前期不排除对孩子进行适度的苦难教育、惩戒教育”的协议书上签字。殊不知,人的行为方式和环境具有很大的联系。沉迷于网络的孩子,往往存在家庭成员沟通不畅的家庭问题,“问题”青少年的背后实质是“问题”家长,仅对青少年进行强制性、粗暴性干预,不对家长进行干预,这种方式只能促使孩子在短期内完成改变,而这种改变只存活在“围墙之内管教之下”。当孩子们回到现实中的网络时代,电脑又变得触手可及,生活内容还是无人引导,原来的恶习怎么可能不重新回来?可见,单纯军事化管理并不能教育好孩子,根本原因是滋生这种恶习的家庭环境没有改变,这样的干预是治标不治本的短视行为!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电击疗法治疗网瘾的创始人杨永信竟然把这种方法视为宝物,认为如果青少年是因为对于电击疗法的恐惧而强迫性伪装自己的行为,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伪装一辈子也不错!这是什么专家?!!!靠制造青少年的恐惧心理而让青少年去听父母的话,用病人的话来讲,这简直比监狱还监狱!!!因为监狱现在还实行人性化管理呢!而我们的家长也被感染,恐吓孩子,如果不听话,就将他送到比这些机构还恐怖的机构去!我们可怜的孩子们,本来因为家庭问题和心理问题而逃到网络世界里苟延残喘一会儿,就被家长和这些没有良知的机构以“不听话”的理由进行摧残、虐待和折磨,而我们的家长完全是帮凶!!!

孩子的成长能按照我们想当然的方式进行吗???

每个人都有过童年,小时候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贪玩,沉迷于一些游戏当中,这些游戏或者是拍烟牌、或者是丢沙包、或者是滚铁圈,随着时代的变换,如今的孩子们已经很少能够接触到类似的游戏,而取而代之的就是网络,那些痴迷网络游戏的孩子们有很多其实只是源于他们爱玩的天性。而那些已经网络成瘾的孩子,跟他们的性格缺失、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独生子女的孤独和现实中的挫败感都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现实中得不到,所以才转而到虚拟的世界中追寻,我们需要的是引导和控制,而不是粗暴的制止。

网络成瘾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某些父母对待子女网络成瘾的态度。对待已经染上网瘾的孩子,父母所要做的应是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引导,让他们学会在现实中与人沟通的本领,规范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而把他们简单地扔进各种所谓“训练营”做法的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如果说网络上瘾的孩子是“问题少年”,那么将他们送入“训练营”的父母根本就是“问题家长”。因此,如果要电击治疗网瘾,我觉得首先要电击治疗父母!

当然,我们这些“问题”家长也非常痛苦,面对已经网络成瘾的孩子束手无策,因为他们与孩子的关系已经非常僵化,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引导和教育孩子,他们很无助,这也是事实。如果需要帮助,我建议家长在选择机构的时候首先要看这些机构是否有进行家庭治疗,如果没有家庭治疗,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其次要看这些机构是否有真正的心理医生,这需要家长仔细辨别;最后可以看一下这些机构治疗期间是否允许探视,如果不允许,那家长更要小心了。

本文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