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皮穿刺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技术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6-04-21 脊柱微创中心 温医一院脊柱外科
温医一院脊柱外科是浙江省最早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的科室之一。迄今为止,滕红林主任医师团队已逐渐发展为10名脊柱外科医师的队伍,已有近20年、近5000例常规脊柱手术经验。在此基础上,在滕红林主任的带领下,我科于2013年首先开展经皮穿刺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至今已成功完成400余例手术,绝大多数患者获得了优良的疗效。2014年,我们又在椎间孔入路的基础上,成功开展了经皮穿刺经椎板间隙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为部分无法行椎间孔入路的患者提供了另外一种微创手术选择,补充了椎间孔入路的不足。手术时间绝大多数在1小时之内,多数在40分钟之内。技术成熟。相对于传统手术,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段、手术安全性高等特点。
完全内镜下脊柱内镜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条件:经皮穿刺,硬杆状内镜,内置工作通道,内置光源照明系统,持续生理盐水灌洗下操作
主要几种完全内镜下脊柱内镜技术入路示意图
PELD(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技术是完全内镜下脊柱内镜技术的代表
但是,由于解剖关系,尤其是对L5/S1突出的椎间盘,PELD可能出现手术困难
PELD存在不足(高髂嵴、椎间孔狭窄、髓核游离等无法完成PELD)
对这类患者,经椎板间隙入路技术是PELD的一种良好的补充术式
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技术(PEI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lumbar discetomy)
PEID下的镜下视野
PEID是通过脊柱后方椎板间的天然间隙,穿过黄韧带,直接到达椎管内病灶的一种手术技术
PEID解剖基础
L4/5平均椎板间隙宽度23.5mm
L5/S1平均椎板间隙宽度31mm(21-40mm)
腰椎间盘与神经根关系
L5神经根:60%在L4/5间盘下部发出,40%位于L4/5椎间盘层面
S1神经根:75%在L5/S1间盘平面以上,25%在椎间盘层面;
S1神经根在硬膜的发出点更靠头侧;
L5S1节段:腋路、肩路均可对椎间盘内游离、松动的椎间盘摘除
在L5/S1,无论对于腋下型还是肩部型突出,PEID均可通过调整通道角度到达椎间盘
适应症
主要用于:椎间孔严重狭窄、高髂嵴和L5横突肥大等经椎间孔穿刺入路特别困难的L5-S1椎间盘突出和脱出患者
不适合于:极外侧型突出、椎板间隙严重狭窄、腰椎不稳、马尾综合症、神经根性瘫痪、骺板离段症等
1.术前影像学评估
突出的位置:腋下型、腹型、肩型;L5/S1腋下型多见;是否钙化; 是否游离
2.体位
一般采用全身麻醉、俯卧位
3.定位
术前通过C臂机透视定位,标记手术切口
4.放置工作套管
5.镜下摘除椎间盘
摘除椎间盘的过程
减压后的神经根
56.结束前严密止血
PEID与开放手术比较
PEID与PELD的比较
总结
尽管PEID与于PELD相比1.需采用全身麻醉2.需要切开黄韧带、对神经根及硬膜囊牵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甚至神经损伤
它仍是PELD技术不可缺少的一种补充技术
相对于开放手术来说,它具有对神经干扰少、损伤小、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翻修简单等优势。

本文是滕红林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