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恩存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贫血与肿瘤等疾病

发表者:侯恩存 人已读

不可小视的贫血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血液科 侯恩存主任医师

老张是广西南宁市坛洛镇的蕉农,今年45岁,平常身体健壮,扛起丰满的一串香蕉毫不费力,可是最近老张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总想坐下来休息。当地医院的医生劝他到南宁检查,他说休息几天就会好的,后来不见起色,在家人的催促下,老张来到了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科二区(包括肿瘤、血液两个专业),在门诊肿瘤科二区主任侯恩存接待了他,经过了解老张的饮食、二便和体重变化,并检查了血常规等,侯恩存要求其住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患者不以为然,经过解释,患者接受了医生的建议,住院后经过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癌,经过积极治疗,患者恢复健康,贫血未再出现。看来,贫血并不可小视,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大病。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我国认为在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认为有贫血。应注意,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较海平面居民为高。

贫血发病机制和病因可分以下几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原因为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的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

2.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包括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肾功能不全、肝病和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肿瘤性疾病或某些病毒感染会诱导机体产生较多的造血负调控因子等)。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包括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

贫血的原因如此之多,如何鉴别呢

应详细询问发病过程和以往得病情况、家族中成员有无贫血者、饮食情况、月经是否正常及生育情况等。要注意了解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并发症、可能诱因、干预治疗的反应等。耐心寻找贫血的原发病线索或发生贫血的遗传背景。营养情况和月经生育史对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贫血有辅助诊断价值。射线、化学毒物、药物、病原微生物等暴露史对造血组织受损和感染相关性贫血的诊断至关重要。

体检时应特别注意

①有无营养不良,特殊面容,端坐呼吸,步态不稳等;

②皮肤、黏膜有无苍白,黄疸,溃疡和瘀点,紫癜或瘀斑;毛发有无干燥、有无舌乳头萎缩、匙状甲、下肢有无凹陷性水肿等;

③淋巴结有无肿大;

④有无心界扩大,杂音等;

⑤有无肝大,脾大或胆道炎症;

⑥有无神经病理反射和深层感觉障碍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检查有无贫血贫血严重程度,是否伴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的变化。网织红细胞计数间接反映骨髓红系增生及代偿情况;外周血涂片可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或形态改变,有否疟原虫和异常细胞等。

2.骨髓检查 骨髓细胞涂片反映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比例和形态变化。骨髓活检反映骨髓造血组织的结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和形态变化。骨髓检查对某些贫血白血病,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或大理石变,髓外肿瘤细胞浸润等具有诊断价值。必须注意骨髓取样的局限性,骨髓检查与血常规有矛盾时,应做多部位骨髓检查。

3.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 如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及引起缺铁的原发病检查;巨幼细胞贫血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及导致此类造血原料缺乏的原发病检查;失血性贫血的原发病检查;溶血性贫血可发生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结合珠蛋白降低、血钾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等。有时还需进行红细胞膜、酶、珠蛋白、血红素、自身抗体、同种抗体或PNH克隆等检查;骨髓造血细胞的染色体、抗原表达、细胞周期、基因等检查;以及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因子或骨髓细胞自身抗体检查等。

综合分析贫血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贫血的病因或发病机制,从而作出贫血的疾病诊断。近年来因减肥而造成营养失调,形成了严重贫血的又一人群。而一些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很可能是结肠直肠癌的早期症状。英国达勒姆大学教授S.达梅里博士及其同事对至少62.8万名40岁以上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参试者接受了缺铁性贫血筛查,结果发现1/3缺铁性贫血患者后来都患上了结肠癌。

贫血治疗

1、对症治疗 重度贫血患者、老年或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应输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体内缺氧状态;急性大量失血患者应迅速恢复血容量并输红细胞纠正贫血。对贫血合并的出血,感染,脏器功能不全应施予不同的支持治疗;多次输血并发血色病者应予去铁治疗。

2、对因治疗 实乃针对贫血发病机制的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铁及治疗导致缺铁的原发病;巨幼细胞贫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术;范可尼贫血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3、中西医结合治疗 肿瘤科二区积极开展科技攻关,结合不同血液病的特点,摸索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如生血膏方就较受欢迎。

贫血预防

贫血的发病率极高,最常见的是缺铁贫血,我国7岁以下小儿贫血发生率为40%。只要日常生活和饮食注意调整,贫血是可以预防的。[4]

预防贫血,首先要为骨髓提供充足的造血物质。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婴幼儿需要更多的铁以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平时有意识给宝宝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及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菇、豆类等。要注意饮食的合理配合,如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而餐后饮用浓茶,则因铁与茶中的鞣酸结合生成沉淀,影响铁的吸收。

而用铁锅烹调食物,对预防贫血大有益处。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是造血不可少的物质。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食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肝、肾、心等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但经高温烹调后,可使50%以上的叶酸和10-30%的维生素B(12)遭到破坏。因此,生活中既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又要讲究烹饪技术,尽量避免过度蒸煮食物。

另外还要保护好“造血工厂”。许多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都可损伤骨髓。化学因素如苯、有机砷、某些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抗癫痫疾病药物、等;物理性因素如X线、γ射线等,均可损害骨髓,是造血的大敌。因此,不可滥用对造血功能有害的药物,还应避免不必要的X光照射和接触有害物质。

失血也是导致贫血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各种失血性疾病如钩虫病、痔疮、鼻出血等,应积极进行治疗。

本文是侯恩存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