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宝君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如何辨别寒热错杂
上热下寒,外寒内热,寒热错杂是临证中最常见也是最难理解的病理类型,也最能考验中医人的辨证功底。
上热下寒中,下寒是本,上热是标,肾水下寒,命门火不潜,相火越位上浮,影响到君火。原因主要是想的多,太焦虑,吃生冷,长期使用消炎药,导致中焦不通。临床中经常能见到怕热,口干,烘热,潮热,但舌质淡而胖大,苔白腻,脉沉细无力,因此需要温肾潜阳法,引火归元,导龙入海,用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汤等。
外寒内热多见于体质比较强的小孩和年轻人,平素喜食辛辣,油腻煎炸,工作压力大,体内郁火积聚,迫津外出,感受风寒,肌腠闭塞,内火不得发散,出现恶寒,发热,不汗出,因此需要外散风寒,内清里热,用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等。
寒热错杂常见于中焦部位,机理为“上热,中虚,下寒“六个字,临床表现为口干,口苦,但胃怕凉,腹泻等,典型方证为半夏泻心汤证,是胃肠病的第一方。

本文是刘宝君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