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风患者的外科治疗
痛风患者的外科治疗
2016-04-05华西风湿科黄向阳风湿病患者家园
痛风结晶形成,以中老年男性及少数绝经后的妇女为主,常有遗传倾向。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正常成人每日约产生尿酸750mg,其中80%为内源性,20%为外源性尿酸,这些尿酸进入尿酸代谢池(约为1200mg),每日代谢池中的尿酸约60%进行代谢,其中1/3经肠道分解代谢,2/3经肾脏排泄,从而可维持体内尿酸水平的稳定,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
痛风结节形成是长期显著的高尿酸血症,大量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皮下、关节滑膜、软骨、骨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结果。痛风石多发生于耳廓,关节周围及鹰嘴、跟腱和髌骨滑囊等部位。外观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赘生物,皮肤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皮下痛风石常与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并存。关节内大量沉积的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和继发退行性改变等。临床表现为持续关节肿痛、压痛、畸形及功能障碍。
积极有效的降尿酸治疗是治疗痛风的基础,因此口服药物治疗是痛风治疗的最主要手段。对于部分病程较长,特别是伴发多发痛风结节,伴有严重痛风性关节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导致严重的关节破坏及骨侵蚀的患者宜尽可能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特别是有下列特征的患者,均有手术指征:
1.凡结石直径超过2cm或出现多个结石,使体内尿酸明显增高,影响降尿酸治疗者。
2.已有溃疡、窦道或骨髓炎形成,使破口长期不愈合者。
3.结石影响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的病人;
4.神经肌腱受压。
5. 痛风石诊断依据不足,需病理活检者
6. 痛风结节影响美观
痛风患者术前宜积极降低尿酸治疗1至2周,使痛风石充分软化,软化的痛风石术中更易清除干净。术后由于部分结石残渣溶解,回吸收入血液中,使血尿酸迅速增高,如不及时有效进行降尿酸治疗,多数人术后会出现痛风急性发作。此时宜严格低嘌呤饮食,加强降尿酸治疗,检测血尿酸水平,并在术前1天至术后7天,加用秋水仙碱,必要时加用消炎止痛药物及激素治疗,预防痛风急性发作。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