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富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就诊指南

心灵花园-乳腺癌患者特定的心理社会问题(焦虑、抑郁等)

发表者:胡光富 人已读

1.png

1.1背景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占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病例的15%。乳腺癌的诊断及其治疗都有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痛苦。国内调查显示,乳腺癌患者的抑郁症发生率为11.6%-52.9%,焦虑症发生率为14.9%-61.9%。中国香港研究者发现,中国乳腺癌患者在被诊断为乳腺癌后,其心理痛苦轨迹可分为4种类型:

(1)立即复原型:占66.3%,这部分患者自诊断起便一直维持着比较低的心理痛苦水平;

(2)逐渐恢复型:占11.6%,这部分患者在诊断初期的心理痛苦水平比较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心理痛苦水平逐渐降低,大约在诊断后4-8个月心理痛苦水平逐渐稳定在一个比较低大的水平;

(3)延迟恢复型:占6.6%,这部分患者在得知诊断后,心理痛苦在一定时间逐渐加重,大约在诊断后4个月心理痛苦水平到达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在诊断后8个月降至比较低低水平;

(4)慢性痛苦型:占15.4%,这部分患者自诊断起就呈现出比较高的心理痛苦水平,且心理痛苦不会随着时间延长而缓解,这部分患者如果不干预,会长期存在心理痛苦,且社会适应及生活质量显著低于其他患者。

3.png

1.2证据

1.2.1躯体状况影响心理状况

影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证据有:缺乏活力、焦虑不安、疼痛、睡眠不好、便秘、急躁易怒、口干、出汗、手脚感到麻木或刺痛、皮肤改变、腹泻、恶心、没有食欲、气促或呼吸困难,它们可以共同解释乳腺癌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总变异的79.0%。以上症状既有躯体症状又有心理症状。

1.2.2乳腺缺失对夫妻关系及性关系的影响

国外研究显示,33%的患者认为乳腺切除术对夫妻关系有负面影响,31%的患者认为自己的吸引力减弱,305配偶认为她们吸引力减弱,80%的年轻患者和58%的老年患者在性生活的过程中会有意遮掩自己的身体。2009年国内一项对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婚姻体验的质性研究显示术后患者感到婚姻质量下降,对婚姻的前景和期望值降低,性生活减少甚至消失,患者对婚姻状况的改变感到自责和无能为力。

1.2.3体象痛苦和低自尊

国外研究显示,接受乳房全切的患者会比接受保乳治疗的患者体验更多体象痛苦和低自尊问题。年轻、还在工作以及治疗后出现脱发、上肢水肿等不良反应往往预示着患者更容易出现体象痛苦;而年轻、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社会支持差则预示着患者更容易出现低自尊的问题。

1.2.4对乳腺癌复发的恐惧

国外一项研究对乳腺癌长期生存者(生存期在10年以上)大样本(n=2671)调查显示,即便生存期已经超过10年,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被试都存在对恶性肿瘤复发的恐惧,其中82%为低度恐惧,11%为中度恐惧,6%为重度恐惧。

1.2.5生育方面的需求

很多年轻乳腺癌患者会有生育方面的困扰。英国的临床指南要求,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应当在其治疗前就采用低温贮存技术帮其保留卵子或者胚胎以备日后生育。为了减少复发,通常会建议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两年再怀孕,如果患者接受激素治疗,通常会建议在治疗后5年再考虑生育。

1.2.6乳腺癌患者未满足的技术需求

2013年中国香港对乳腺癌患者支持需求调查显示,89.7%的中国乳腺癌患者报告有未满足的需求,排在前10位的未满足需求绝大多数为信息方面的需求,提示目前医患沟通的不足。年轻患者有更多对医疗系统和性方面的信息需求。未满足的需求与患者症状痛苦得分呈正相关,对信息的需求与总体痛苦水平呈正相关。

1.3推荐意见

1.3.1推荐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痛苦(特别是焦虑、抑郁)进行早期筛查;

1.3.2对于有重度躯体症状,或体能状况差的患者应注意评估其心理状态;

1.3.3对于术前对手术类型决策困难的患者,应关注其术后情绪的变化,及时评估其心理状态;

1.3.4对于乳腺缺失的患者,特别是年轻,仍然在工作的患者应给予体象方面的评估,推荐使用乳腺癌患者体象问卷中文版(BIBCQ-C);

1.3.5应当关注患者对乳腺癌复发的恐惧,并给予专业的解释,如果患者恐惧程度强烈,并伴有焦虑,甚至疑病症倾向应转诊至肿瘤心理科或精神科;

1.3.6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应了解其是否有生育方面的需求或顾虑,并给予信息方面的支持和指导或转诊至专业的生育机构进行咨询;

1.3.7重视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对于信息的需求,在沟通时能够邀请患者提问。如果因为时间不够不能充分沟通时,也尽量通过书面材料、图片等满足患者对诊断、检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信息需求。

文章内容引自《中国肿瘤心理治疗指南》,并由我自己简略改变删减。期望本文对患者朋友们能够有所帮助。后面我会继续更新心灵花园专题的内容,书写一些肿瘤心理方面的内容。并开展一些科普研究项目,也期望患者朋友们能参与其中。让我们一起努力并肩前行,一起战胜乳腺癌。

本文是胡光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