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会卿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腰椎间盘突出

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43例

发表者:郭会卿 人已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刺激神经根出现的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从200410月至200510月,采用针刺腰夹脊穴治疗本病疼痛43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定治疗对象。①腰部疼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②有神经根性症状,如感觉麻木、膝反射减退或消失、肌力下降等。③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④CT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②腰椎管狭窄症者。③局部皮肤破损或有感染性疾病者。④伴有严重内科病患者。

1.2一般资料:本组共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29例,女14;年龄18~66岁,平均47±4.12岁;病程1~3年,平均2.7±0.41个月。部位:L4525例,L5、S113例,L345例,两个节段18例,三个节段3例;侧后方型37例,中央型6例。有明显外伤史者24例,突然发病者29例,症状逐渐出现者14例,有缓解史者25例。症状体征:腰痛36例,下肢放射痛26例,椎旁有明显放射性压痛33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1例,神经功能障碍34例。对照组43例,男34例,女19;年龄18~65岁,平均39±4.26岁。病程2~4年,平均3.1±0.53月,部位:L4530例,L5、S111例,L342例,两个节段15例,三个节段3例。侧后方型36例,中央型7例。有明显外伤史22例,突然发病29例,症状逐渐出现者14例,有缓解史者27例。症状体征:腰痛29例,下肢放射痛27例,椎旁有明显放射性压痛者36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34例,神经功能障碍者36例。两组病例均经CTMRI检查,显示为突出、脱出或膨出。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2治疗方法

治疗组针刺腰夹脊穴取突出节段患侧腰夹脊穴,中央型突出者取双侧,令患者俯卧位,酒精消毒皮肤,2.528号毫针快速进针,直刺1.5~2.0寸,肥胖者可刺2.5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捻转得气向臀部放射,以放射至同侧下肢或小腿最佳,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3次。

对照组针刺常规穴位(参照《针灸学》五版教材)1)取穴:肾俞、气海俞、次廖、秩边、环跳、阿是穴、委中、阳陵泉、悬钟。针具同上,令患者侧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快速进针,直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腰臀部穴位进针后使针感下传,轻微刺激12,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3次。两组均1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卧硬板床休息,腰部垫枕,避免剧烈活动。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1)疼痛程度评分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镇痛效果评价:镇痛评分=(治疗前疼痛评分-治疗后疼痛评分)/治疗前疼痛评分×100%。显效:镇痛评分>60%;有效:镇痛评分30%60%;无效:镇痛评分<30%(3)疗效评价(参照VAS法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显效:腰腿痛显著减轻,直腿抬高70°以上,镇痛评分>60%;有效: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改善,直腿抬高3070°,镇痛评分在30%60%;无效:疼痛减轻不明显,直腿抬高小于30°,镇痛评分<30%

3.2结果治疗组43例,显效3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对照组43例,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4典型病例王某某,,46,20051月初诊。主诉: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3,加重3天。病史:患者3周前搬抬重物时不慎扭伤腰部,当即腰痛不能活动,卧床休息后稍有好转。3天前用力排大便后腰痛加重,出现右下肢放射痛,经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来诊。刻诊:表情痛苦,强迫体位,腰痛剧烈,以手扶腰不能自由屈伸。检查:脊柱向左侧弯,腰45椎旁右侧0.5cm处压痛并沿臀部、大腿后侧放射至小腿部,右侧直腿抬高试验15°,加强试验阳性,小腿前外侧及足背12趾蹼间皮肤感觉迟钝。CT片示:45椎间盘突出。诊断:腰45椎间盘突出症。针刺腰5右侧夹脊穴5分钟,腰腿痛症状开始减轻,15分钟感觉疼痛缓解,30分钟后疼痛减轻80%,起针后检查直腿抬高试验右侧80°,24小时内症状未加重。经巩固治疗3周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5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病理变化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脊神经根、脊髓等,产生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致痛原因主要有机械压迫和炎性刺激两种,因此,治疗的关键是消除神经根水肿、充血,促进破损纤维环的修复。腰部夹脊穴是位于腰背部的经外奇穴,位于各个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针刺该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在于:(1祖国医学经络学说认为:“膀胱是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说明督脉之别和膀胱经皆挟脊而行,夹脊穴位居二经之中。针刺可通达二经经气,令气血流通,阴阳调和。腰部夹脊穴还与督、任、冲、膀胱、脾、胃、肾等经脉、经筋都发生联系,针刺腰夹脊穴可贯通多经气血,直达病所,散结消肿,快速缓解下肢放射痛;(2)现代医学认为,腰夹脊穴和神经根距离最近,针刺突出部位同侧的腰夹脊穴可以直接刺激相应节段腰神经,通过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来提高痛阈,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调节周围神经系统,促进代谢和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神经根水肿,使得临床症状体征得以缓解,故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和常规针刺疗法相同的疗效,但和常规针刺疗法相比具有取穴少,操作简单,见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文是郭会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