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腱断裂术后的康复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长腿石膏固定,术后早期活动足趾,等长肌肉收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12周之内应该禁止被动牵伸跟腱。负重过程也应该是在手术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进行。
跟腱愈合的4个阶段(炎症期、增生期、塑型期和成熟期)。在愈合的最初6周内(炎症期和增生期)跟腱是最脆弱的, 在接下来的6周至12个月内(塑型期和成熟期)强度慢慢增加。
术后第一阶段:保护和愈合期(第1~6周)
保护修复的跟腱、控制渗出和疼痛 、 减少瘢痕形成以及提高关节活动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冷疗和抬高患肢可以控制疼痛和水肿。患者全天内都要尽摄抬高患肢,避免长时间下垂位。建议患者用冰袋冰敷几次,每次20 分钟。避免热敷!
跟腱修复术后愈合不良和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现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应该立即通知医生。
术后第二阶段:早期关节活动(第6-12 周)
从石膏转换到足踝部支具,在跟腱靴内中放一个足跟垫(通常会使踝跖屈20°~30。随着关节活动度的增加,足跟垫的高度应随之递减。
如果手术切口愈合良好的话,就可以在水下踏车系统上练习步态了,这样可以降低患肢负重程度。
在本阶段内关节活动被动牵伸是不可取的。
• 术后6周:膝屈曲90°位渐进性抗阻踝跖屈/背屈练习。
• 术后8周:膝伸0°位渐进性抗阻踝跖屈/背屈练习。
跟腱炎(或)疼痛是第二阶段很常见的并发症。日常生活活动要限度。
术后第三阶段:早期肌力练习(第12-20周)
目标是恢复踝关节全范围的主动活动度,跖屈肌力恢复正常,并提高平衡及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
正常的踝跖屈肌力是指患者具有单脚提踵10 次的能力。
向前下台阶练习时的台阶高度要逐渐增加(10cm 、15cm和20cm)。
由于关节活动度和(或)肌力仍未达正常,此阶段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患者加大活动量造成的肌肉酸痛和跟腱炎。
术后第四阶段:晚期肌力练习(第20-28周)
此阶段应继续加强踝背屈、跖屈、内翻和外翻肌力和耐力的等速练习。渐进抗阻练习和柔韧性练习继续在可耐受范围内进行。
可以开始轻度的功能往复练习,周期性地伸缩跟腱来增强肌力。
坚持合理的活动量。跑步练习的批应控制在最小,利用交叉练习的方法(游泳、骑自行车)来避免跟腱的再损伤和炎症。
术后第五阶段:全面恢复体育技能(第28周~1年)
功能往复运动在此阶段升级为单脚练习,比如单腿跳、单腿两侧跳和象限跳。
本文是韩伟杰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