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介苗的不良反应
卡介苗接种有哪些不良反应?
(一)皮肤及淋巴结:卡介苗是诱发局部皮肤反应的唯一常用的疫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为皮内接种卡介苗后2-3周局部出现红肿硬结,之后变成白色小脓疱,自行破溃,直径3-5 mm,脓汁排出,经过1-2周才结痂,最后结痂脱落后遗留瘢痕(有效接种的标志),可出现针孔处短暂的炎症反应(接种部位发生轻度红肿热痛)、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一般在48-72 h消退)。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中淋巴结强反应最多见,以接种侧腋下单个化脓性淋巴结炎居多。
(二)短期不良反应:少数接种后可出现发热、头痛、头晕、乏力、嗜睡、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反应,上述不良反应一般在24h消失。
(三)常见的不良反应:接种卡介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接种处皮肤冷脓肿、溃疡不愈、瘢痕疙瘩以及局部淋巴结大。
(四)少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炎、全身卡介苗感染、银屑病、皮疹、紫癜、狼疮、过敏性休克等。
(五)卡介苗的严重不良反应:卡介苗不良反应大多轻微,但有学者研究136例卡介苗接种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发现死亡患儿有播散性卡介苗病、过敏性休克、诱发颅内出血和过敏性紫癜。除了过敏性休克外,大多数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均有基础疾病,如免疫缺陷病等。
哪些儿童接种卡介苗后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接种卡介苗是很安全的,但是临床上依然偶尔可以遇到接种卡介苗后出现不良反应。那么,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与哪些因素相关呢?有哪些高危因素呢?
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应用残余毒力较强的菌种、接种技术不合要求、个体遗传因素、过敏体质、免疫缺陷等相关。免疫缺陷为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如原发免疫缺陷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有学者认为99%以上的广泛皮肤溃疡和淋巴结炎均发生于免疫缺陷患儿中,尤其是影响吞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功能的原发免疫缺陷病更易出现不良反应,如CGD、CID等,且较普通人群更易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全身卡介苗感染。有学者指出卡介苗病可能是部分CGD患儿的唯一临床表现,且病死亡率高。
卡介苗不良反应如何治疗?
(一)卡介苗接种所致的不良反应一般较严重,出现后应积极治疗,对于淋巴结异常反应需根据病情给予热敷、抽脓、手术切开排脓、引流等处理;
(二)对于诱发的化脓性淋巴结炎及脓肿,针吸穿刺及异烟肼局部注射可以缩短病程,必要时予口服异烟肼,疗程4-6个月;
(三)皮肤及附件损害患者给予抗过敏,对于过敏性休克,出现反应后应立即使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并联合其他治疗方案进行抢救;
(四)对于严重不良反应如骨髓炎及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多数专家建议联合外科治疗及6-12个月的抗结核治疗。
如何预防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
预防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最重要的是,必须严格掌握卡介苗接种的禁忌证,如:
发热;
体重小于2500 g、早产儿、难产、明显先天畸形的新生儿;
顽固性呕吐及严重消化不良者;
皮疹(如湿疹)、脓皮病;
病理性黄疸;
分娩创伤并显著临床症状者如新生儿窒息、呼吸功能障碍、颅内出血;
先天畸形、脑膜突出、脊膜膨出、先心病及先天性积液。
尤其是免疫损害者(有症状的HIV感染,已知或疑似先天性免疫缺陷症、白血病、淋巴瘤或全身性恶性疾病)和施行免疫抑制治疗(皮质类固醇、烷化剂、抗代谢剂、放射)的患儿严禁接种卡介苗。
肾炎、心脏病。
本文是姜志红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