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奇康与皿治林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评价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皮肤科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斯奇康注射液与皿治林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给予斯奇康注射液2mL,每周2次肌注,同时口服皿治林10mg,每日1次;对照组35例,给予皿治林10mg口服,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并持续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6周,3个月,6个月时有效率分别为94%,80%及74%,对照组6周,3个月,6个月时有效率分别为77%,71%7及53%。不良反应: 3例肌注斯奇康前2次出现低热。结论 斯奇康与皿治林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起效快,作用持久,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关键词] 斯奇康;皿治林;荨麻疹/组胺拮抗药;药物疗法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发病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属于Ⅰ型变态反应。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如抗过敏药物、脱敏治疗等,因受众多因素影响,疗效不佳,临床治愈有一定困难。近年来也有人将卡介菌多糖核酸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1-4],为进一步观察疗效,本科采用斯奇康注射液与皿治林联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5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 2004年1月-2004年6月,本科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共7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18~65岁,平均31岁,有明显过敏诱发因素23例,其余原因不明。发病时间3个月-15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
1.3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皮疹完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显效:皮疹消退≥60%,瘙痒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疹消退≥20%,瘙痒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皮疹消退≤20%,瘙痒症状不变。
1.4 统计分析方法 两组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中患者皮疹与瘙痒症状在6周内治愈8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3个月内治愈6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0%;6个月内治愈4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4%。对照组上述症状体征在6周内治愈6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7%;3个月内治愈4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1%;6个月内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54%。3次随访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3例(9%)肌注斯奇康前2次出现低热,体温低于38℃,未作处理。两组共8例(11%)口服皿治林后轻度嗜睡,连用2周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目前研究认为慢性荨麻疹与遗传、免疫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致病过程是Ⅰ型变态反应,75%患者有不同程度的IgE升高[1],近年来有研究指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还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5],木其日等通过研究证实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实验阳性率30%[6]。已证明在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Th1和Th2细胞在数量、活化及功能上比例失调,Th2细胞数目增多,功能亢进,其产生的IL-4可介导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即变应原与组织中肥大细胞表面的IgE发生“桥连”激发一系列反应,导致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皮肤粘膜组织水肿,导致荨麻疹的风团、水肿与瘙痒等临床症状。皿治林是新一代强效抗过敏药,兼有抗速发相介质组胺及迟发相介质白三烯的双重作用,能快速持久地缓解荨麻疹的症状,但不能改善免疫异常和停药复发的问题。
斯奇康注射液是卡介苗多糖核酸的新型制剂,经热酚法提取的多糖核酸,去除了细菌原性,保留了抗原性,可诱导γ-干扰素的产生,γ-干扰素能抑制Th2细胞增值,抑制IL-4的产生,从而达到抑制IgE生成的作用。此外斯奇康可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组胺等炎症介质的释放[2],还能持续产生抗体IgG,直接与致敏的肥大细胞膜上的IgE抗体竞争抗原,产生抗体封闭作用。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反应与变态反应间有此消彼长的效应,斯奇康能明显提高细胞免疫,抑制变态反应,在荨麻疹治疗和预防复发中具有重要意义。周萍报道卡介菌多糖核酸与西替立嗪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6周时的近期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和71%,与本观察试验相似[3],金勇南等报道卡介菌多糖核酸与咪唑斯汀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1、3及9个月时有效率分别为35%,35%,70%[4],与本观察试验有较大差异,可能与疗程不同有关。本组结果显示,尽管随着治疗后时间的推移,有效率逐渐下降,但实验组总有效率始终高于对照组,3次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证明斯奇康与皿治林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快速起效,疗效持久,复发率低的疗效,是值得推荐的联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