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毅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蒋氏男科问卷咨询调查表专辑

蒋氏男科关于前列腺炎咨询就诊实验室检查之问卷调查

发表者:蒋毅 人已读

1、病史问卷筛查(参考文献蒋毅、蒋氏男科有关《前列腺疾病的病因病理学研究专辑》)

(1)有无高危不洁性交史;

(2)有无公立医院性病就诊治疗史;

(3)有无久坐、久骑、久驾等;

(4)有无过度AV视频刺激;

(5)有无过度纵欲史;

(6)过度手淫狠狠撸病史;

(7)有无辛辣刺激饮食习惯;

(8)是否是酒精爱好者;

(9)有无痔漏疾病;

(10)有无下列病毒性性性传播疾病史:HPV,HSV与GH,HCV,HBV,HIV;

(11)有无全身其他部位的结核杆菌感染病史;

(12)有无二型糖尿病病史;

(13)有无其他疾病病史:如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等。

(14)有无泌尿外科腔镜介入治疗史或长时间尿道插管病史;

(15)有无前列腺增生症;

2、尿道内分泌物(尿道拭子所取之尿道内分泌物,注DNA筛查不能作为感染之诊断依据,只能作为排除线索)

(1)尿道分泌物之MH(人型支原体)、UU(解脲支原体)、MG(生殖支原体)之培养加药敏;

(2)尿道分泌物之Ct(沙眼衣原体)查抗原;

(3)尿道分泌物之淋球菌培养加药敏;

(4)尿道分泌物之淋球菌革兰氏染色;

(5)尿道分泌物之一般细菌涂片染色;

(6)尿道分泌物之一般细菌培养加药敏;

(7)尿道分泌物之其他微生物学检查:湿片查霉菌、滴虫(一般情况下极其少见,请莫钻牛角尖)。

3、尿液与尿沉渣:

(1)动态的尿液尿常规实验室检查;

(2)首段尿液(VB1)的一般细菌培养加药敏(反映了尿道的感染情况);

3)中段尿液(VB2)的一般细菌培养加药敏(反映了膀胱、输尿管、肾脏的感染情况)。

4)尿沉渣:尿液浑浊-离心后沉渣之革兰氏染色、一般细菌培养加药敏,尿沉渣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筛查无效。

4、动态的血常规的实验室检查。

5、尿道外口分泌物

(1)尿道分泌物之淋球菌培养加药敏。

(2)尿道分泌物之淋球菌革兰氏染色。

(3)尿道分泌物之一般细菌涂片染色。

(4)尿道分泌物之一般细菌培养加药敏。

(5)尿道分泌物之其他微生物学检查:湿片查霉菌、滴虫(慎重诊断,不排除体表菌群之污染,有免疫缺陷或者晚二型糖尿病、尿毒症患者)。

6、尿道外口特殊溃疡:

(1)梅毒螺旋体暗视野筛查;

(2)溃疡面带血分泌物的HSV1,2型DNA筛查;

(3)溃疡面分泌物的淋球菌革兰氏染色;

(4)溃疡面分泌物的淋球菌培养加药敏;

(5)溃疡面分泌物之一般细菌培养加药敏。

7、前列腺按摩与前列腺按摩液(EPS):

(1)前列腺按摩是否顺利,是否存在按摩不出的情况;

(2)医生按摩时是否感觉到明显、或者非常剧烈的压痛;

(3)医生按摩后是否告诉你前列腺弹性差,或按之如额骨坚硬,或按之如脸颊之肌肉有弹性;

(4)EPS的颜色:透明、乳白色(有可能正常,但还需结合最终的EPS具体检查情况);或黄色脓样、或带血;

(5)具体的EPSPH值;

(6)EPS的卵磷脂小体多少情况(+,++,+++,++++/HP);

(7)EPS的卵磷脂小体有无聚集(说明有感染之可能);

(8)EPS的颗粒细胞(0-5/HP为正常参考值,是否有聚集增多,增多也见于老年男性)

(9)EPSWBC(前列腺按摩液白细胞)(+,++,+++,++++,甚至满视野/HP);

(10)EPSWBC虽然在正常范围(0-5/HP---0-10/HP),但是白细胞有聚结;

(11)EPS之MH,UU,MG培养加药敏(不能把DNA筛查结果作为确诊依据,Ct也如此);

(12)EPS之Ct查抗原培养加药敏;

(13)EPS之淋球菌培养加药敏(阳性结果对慢性淋病的诊断非常重要,下同);

(14)EPS之淋球菌革兰氏染色;

(15)EPS之一般细菌涂片染色;

(16)EPS之一般细菌培养加药敏;

(17)按摩后尿液(VB3)之一般细菌培养加药敏;

(18)EPS直接之其他微生物学检查,如湿片查霉菌、滴虫;

(19)不推荐EPS作HSV1,2的DNA筛查;

(20)EPS之梅毒螺旋体暗视野筛查;

(21)EPS之抗酸杆菌染色检查(需、须结合彩超、病史筛查)。

8、慢性前列腺炎与精液筛查:

(1)精液不液化与EPS检查;

(2)精液白细胞数量(需做伊红染色排除);

(3)精液之淋球菌培养加药敏(阳性结果对慢性淋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4)精液之一般细菌培养加药敏;

(5)精液之MH,UU,MG培养加药敏(不能把DNA筛查结果作为确诊依据,Ct也如此);

(6)精液之Ct查抗原培养加药敏。

本文是蒋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