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成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12变态反应性鼻炎

清热以治过敏性鼻炎(李凡成医案)

发表者:李凡成 人已读

过敏性鼻炎,中医称鼻鼽,即阵发性鼻痒、喷嚏、出清涕,往往突然发作,很快消失,早晚易发。《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田道法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指出:“鼻鼽的发生,内因素体虚寒,肺虚不固及脾肾阳虚,外因风寒异气(变应原)入侵。病机表现为肺气虚弱、卫表不固,肺脾气虚、水湿泛鼻,肾气亏虚,肺失温煦等特征。”此类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性鼻痒、喷嚏阵作,清涕如注,鼻黏膜苍白或紫暗,伴形寒肢凉,手足不温,小便清长,夜尿多,容易感冒,舌淡,脉虚弱等,临床上多从温阳、益气、补脾着手,用玉屏风散、桂枝汤、附桂八味汤等为治,中医高校第三版教材《五官科学》、第四、五、六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以及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教材,莫不如是,验之临床,也确能取得一定疗效。

过敏性鼻炎,虽亦表现为突发性鼻痒、喷嚏阵作,清涕如注,却伴有口苦咽干,小便黄,舌质偏红,舌苔或微黄,脉兼数象,用温阳益气之剂往往无效。因找寻先贤所论,见历代医家对鼻鼽、清涕之症亦有从热因立论者。如《素问·痹论》说:“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姚止庵注:“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者,火也,火盛故不可按。膀胱为津液之器,热则癃,故小便涩。小便涩则火不得下行,反上灼其脑而为清涕,出于鼻窍矣。”张琦注:“湿热郁结,则水道不利,寒水之气不得下行,上出于脑而为清涕。”《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对“鼽”、“嚏”均从火热病机认识,指出:“鼽者,鼻出清涕也。……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彼但见鼽嚏鼻窒,冒寒则甚,遂以为然,岂知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密,热极怫郁,而病愈甚也。”又说:“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或故以物扰之,痒而嚏者,扰痒属火故也。”

根据上述医论,笔者自拟“清热止嚏汤”治疗鼻鼽,用于临床,颇为应手。其组成为:葛根、赤芍、牡丹皮、生地黄、紫草各15g,黄芩、知母各10g,黄柏6g,泽泻12g,红花6g,肉桂1g(兑服),细辛3g。此方从胞痹与阳明郁热(火)立论。胞痹者,膀胱气化不良,小便不利,郁而化热(膀胱蓄热),致使太阳之气痹于下,不能循经上升,上为清涕也。故方中取滋肾通关丸之肉桂温阳化气,助知母、黄柏、泽泻清利膀胱,导热邪于下,所谓上病下治之法;鼻属肺与阳明,故取葛根、黄芩清肺与阳明之郁热;阳明多气多血,阳明郁热则气血郁滞,故取牡丹皮、赤芍药、生地黄、紫草、红花既清热凉血而化瘀,又具抗变态反应之效而有利于调节免疫功能;细辛辛散,调节寒温,发散郁热,祛风止嚏。全方合用,共奏清热利水,凉血化瘀,祛风止嚏之效。

例1:周某,男,36岁,6月28初诊。诉阵发性鼻痒、喷嚏、清涕如注两年余,早晚明显,白天亦作,伴口苦咽干,小便黄。检查见鼻甲红肿,鼻道干净;咽部暗红,小瘰增生。舌偏红少津,脉洪缓。诊为鼻鼽、慢喉痹,证属郁热上干。治拟清热利窍,药用葛根15g,升麻10g,甘草6g,赤芍15g,黄柏6g,知母10g,肉桂1g,红花6g,紫草10g,生地15g,细辛3g,泽泻10g。7剂,每天1剂,水煎,分二次服。7月5日复诊:药后明显好转,发作次数显减,症状减轻,口苦咽干消失,小便清。仍有时鼻塞,吹风后加重。左鼻甲略大,舌淡红少津,脉洪缓。从清利阳明,益气固表论治:葛根15g,升麻6g,甘草6g,赤芍15g ,黄芩12g,桑白皮12g,木通6g,黄芪20g,白术10g,西洋参8g,白芷10g,当归10g。续服7剂。8月8日三诊:谓药后症状消失,但8月2日起,鼻鼽之症又在早上有复发,但较轻微。二便调,舌淡红,脉洪缓,仍以7月5日方,7剂收攻,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例2:黄某,男39岁。9月13初诊。诉阵发性清涕、喷嚏10余年,早上为多,小便偶尔黄,鼻粘膜淡红,鼻甲少津欠润。舌质偏红,苔薄,脉沉弦细缓。诊为过敏性鼻炎,证属郁热熏鼻,治以清热止嚏汤加减:葛根、赤芍、牡丹皮、生地、紫草各15g,黄芩、知母各10g,黄柏6g,泽泻12g,红花6g,肉桂1g(兑服),细辛3g,7剂,水煎服,每天1剂。3个月后电话联系其本人,谓七剂后症状消失,未再求诊服药。

例3:李某,男,30岁。10月18日初诊。诉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三四年,早晚为多,春秋季为多,发作时可致哮喘,每天早上起床后鼻咽不适,唇干。查见鼻膜色泽淡红,鼻道干净。舌质偏红胖,苔薄微黄,脉沉弦缓。诊为过敏性鼻炎,证属郁热熏鼻,治以清热止嚏汤:葛根、赤芍、牡丹皮、生地、紫草各15g,黄芩、知母各10g,黄柏6g,泽泻12g,红花6g,肉桂1g(兑服),细辛3g,7剂,煎服,每天1剂。3个月后电话联系其本人,谓药后症状消失,未再服药。

清热止嚏汤在专著《现代中西医结合实用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手册》(李凡成、翦新春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李凡成、徐绍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高等中医药院成人教育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李凡成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实用五官科手册》(李凡成、李元聪、谢立科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均有介绍。

全文发表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P48(此处有修改)

本文是李凡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