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骨折后功能锻炼的常用方法 8.怎么判断骨折是否愈合?
骨折科普知识(7.8)
7.功能锻炼的常用方法
功能锻炼是促使骨折痊愈的重要因素,也是治疗骨折不能缺少的。骨折部位不同,其锻炼方法也不同。上肢骨折,主要是握拳,伸屈、外展、内收及大前臂旋转等活动。下肢骨折,主要是踝关节伸屈及小腿肌肉和股四头肌的收缩,膝关节伸缩和抬腿、髋关节活动。
骨折早期的功能锻炼:在伤后2周内,锻炼的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主动地使肌肉收缩和舒张,以锻炼肌肉。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是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以及活动踝关节、伸屈足趾。
骨折中期的功能锻炼:伤后3~6周,此期可作较大幅度关节活动,但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须限制。
骨折后期的功能锻炼:6周后要通过全面的肌肉关节锻炼,逐步恢复肢体功能,对活动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和肌肉要继续锻炼。
骨折后功能锻炼须循序渐进,功能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活动强度以不感到剧烈痛为主,强调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的原则 被动锻炼固然可以预防关节粘连僵硬,或使活动受限的关节增加其活动范围,但最终仍由神经支配下的肌肉群来运动关节的肢体。因此,应指导患者多进行主动锻炼,而他人的帮助、CPM器的应用等只能作为辅助。
8.骨折愈合标准
(一)临床愈合标准
1.骨折部无压痛及沿肢体纵轴无叩击痛。
2.自行抬高患肢无不适感。
3.用适当力量扭转患肢,骨折处无反常活动。
4.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5.外固定解除后伤肢能满足以下要求 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量达1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6.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
3、5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可先练习数日,然后测定,以不损伤骨痂发生再骨折为原则。
(二)骨性愈合标准
1.具备临床愈合标准.
2.X线片显示骨折线消失或近似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