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脏血管瘤系列篇---肝脏血管瘤
一、肝脏血管瘤是如何发现的?
产前检查发现:母亲常规的产前检查中偶然发现,或因胎儿出现心率过快,胎儿水肿或羊水过多发现。
产后新生儿出现腹部膨隆,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异常等表现而被发现。
无症状但存在皮肤多发血管瘤的新生儿或婴幼儿,极大可能伴有肝脏血管瘤,进行相关筛查而发现。45%的婴儿具有“粟粒样”皮肤血管瘤,12%具有3-5个皮肤血管瘤的病例超声可以发现肝脏血管瘤。
因为其他非肝脏血管瘤相关症状无意中B超检查发现。
二、肝脏血管瘤常见的诊断方法
胎儿磁共振或胎儿B超
生后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增强CT,增强MRI和B超检查
多数患儿可以通过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进行临床诊断。部分患儿需要活检病理证实。
三、肝脏血管瘤的常见临床表现
常见的三联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肿大,贫血。可以有其中之一或相关症状的组合。
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浮肿,反应迟钝,胃纳减少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异常。
可伴有皮肤多发性血管瘤。
可伴有轻-中度的血小板减少。
无任何临床表现。
四、肝脏血管瘤的分类
巨块型:单个的巨大的球形的病灶,属于先天性血管瘤的快速消退型。
多发型:多发的、独立的结节呈现典型的球形和广泛分布的,结节之间有肝实质相分隔。
弥漫型:无数病变结节聚集在一起,并且几乎替代了绝大多数的肝实质,肝脏弥漫增大,多数伴有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减低。
研究表明,巨块型属于血管发育畸形,而多发型和弥漫型属于真性血管瘤,多发型有向弥漫型转变的可能性。
五、肝脏血管瘤的治疗
肝脏血管瘤的治疗多数是针对症状的治疗,对于引起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继发的贫血、感染和营养不良进行相关的治疗。那些无症状的血管瘤经过仔细评估后,确实无危及生命或生活质量的风险,可给予观察随访。一般不主张激进的血管瘤切除术,原因在于大多数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
本文系李凯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m.haodf.com/touch)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李凯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