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好大夫在线

医学科普

不同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表现形式及诊断方式的比较

人已读

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胆囊息肉样病变主要包括胆囊真性肿瘤性病,例如胆囊癌、胆囊腺瘤,还包括胆囊非真性肿瘤性病,例如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症等。不同病变类

型的临床治疗方案及其预后差异巨大。大部分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良性病变,但也有少数病变是恶性或潜在恶性,有研究表明,息肉样胆囊癌的发生率占胆囊癌的15-25%

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预后较差,以腺癌居多,其次为鳞癌、混合癌及未分化癌,根据形态可分为厚壁型、结节型、覃伞型、实变型。胆囊癌常与胆囊结石并存,或继发于较大的胆囊息肉癌变,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及漏诊。胆囊腺瘤是发生于腺上皮的良性肿瘤,但属于癌前病变,其典型表现呈息肉状向腔突起,按照其生长方式可分为管状、乳头状、管状乳头状。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而形成胆固醇息肉,息肉质脆蒂细,易与黏膜分离,炎症比较轻微;炎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肉芽肿,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结节,可伴有周围胆囊壁的炎症改变。胆囊腺肌增生症为胆囊壁内组织成分的过度增生、肌层增厚、扩大成囊,属于非真性肿瘤良性病变。

超声、CT、磁共振扫描是胆囊息肉样病变主要影像学诊断手段。我下面就个诊断技术的优劣进行简单对比。

常规超声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诊断准确率高,为诊断胆囊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诊断价值优于CT及磁共振扫描。同时,通过超声造影可以对病变组织血流进行观察,判定是否有癌变发生,有经验的检查者甚至可以判定病变累及到胆囊的哪一层。CT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不如超声检查,特别是在发现直径小于10mm的占位性病变方面不如超声检查敏感。磁共振扫描对胆囊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与CT相似,在需要判定病变是否累及肝脏或者当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时可以考虑进行磁共振扫描检查。

超声造影能显著提高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增强CT。主要表现为:①超声造影可以在局部放大、实时的条件下观察病灶,清晰显示病灶的血流灌注特征,并可以逐帧分析,这是目前CT、磁共振扫描无法做到的。②与增强CT比较,超声造影可以完成多切面、多体位搜查,对不同病变各时相增强及变化的时间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对病灶增强的全过程实施动态观测。③超声造影是利用造影剂使后散射回声增强,操作简便、快捷,与增强CT比较,避免了放射性辐射对身体的损害,安全性更高。④超声造影剂是一种血池示踪剂,仅停留在血管内,不进入组织间隙,能更加特异性地显示病灶微血和灌注的全过程。而增强CT需要微泡造影剂,排出要经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共同完成,不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

胆囊息肉样病变早期增强时的血管形态,并将其分为点状型、分支型、扭曲型3类,其中胆囊癌可呈分支型、扭曲型;胆固醇息肉可呈点状型、分支型;炎性息肉或胆囊腺瘤呈分支型。但仅通过血管形态的差异尚不足以区分良恶性病变,也无法判断病变性质,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在超声造影中,胆囊癌表现特征以高增强伴不规则血管型多见,胆囊腺瘤在动脉早期可以观察到分支型、中央型血管形态。在胆囊非真性肿瘤性病变中,胆固醇性息肉动脉早期血管形态表现复杂,既有均匀点状型及分支型血管形态,又有中央型血管形态。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动脉早期常表现为病变周边呈环状高增强,病变内部为等增强或低增强伴均匀或非均匀点状血管形态。而超声造影对于胆囊炎性息肉的动脉期血管形态目前研究仍未有明确结论。总的来说,超声造影判断胆囊息肉样病变血管形态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但对于其鉴别诊断仍较困难。

动脉期观察胆囊息肉样病变附着处胆囊壁结构连续性对其的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正常胆囊壁超声造影表现为明亮线条样,胆囊壁黏膜层、浆膜层光滑连续。胆囊良性病变附着处胆囊壁早期超声造影表现为均匀等增强,胆囊壁内层及外层呈高增强或等增强,中间层呈均匀低增强表现。而在胆囊癌病例中,病变附着处胆囊壁超声造影表现为不同程度胆囊壁结构的破坏。

超声造影也有一些劣势,如结果可能受患者呼吸运动、胆囊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对胆囊病变的血流检出率较低等。

不同大小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影像特点:

1.大小2-3mm,单个或多个,有粟米样高回声病灶附着在胆囊壁上,多伴有彗星尾巴一样的特征。这类是典型的胆固醇性胆囊息肉,诊断最容易,有些极小的病灶实际上只是胆固醇结晶的集合。

2.为大小在5mm左右,单发或多发的结节状等回声或高回声,表面平滑,在胆囊息肉中这一类型较为多见。对多发性高回声病灶可以比较肯定地诊断为胆固醇性息肉,单个病灶特别是等回声、基底部无明显缩窄者,除胆固醇性息肉外还可能是腺瘤性息肉。

3.为大小在7-10mm的结节状或乳头状回声,识别这一类型息肉的性质还比较困难。胆固醇性息肉以多发较为常见,回声较高,基底部较窄或带细丝状蒂;腺瘤性息肉基本上为单发,回声偏低,表面平滑且基底部较宽;炎性息肉数目常常不止一个,基底部较宽且无蒂。

4.为大小在10mm以上的结节状或局部隆起样等回声,单发者较为多见,内部回声均质,表面平滑,基底部较宽或无蒂。可能为腺瘤性息肉,对这一类型的息肉应当高度警惕,通常采取手术切除,以免发生癌变。

参考文献

罗渝昆.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21

孙德滨,侯显菊.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对比分析,中国疗养医学,201611

王彬,席小青,陈皓.胆囊息肉的诊治现状.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13期

本文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