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病救人与治病求本【中医心理-教育治疗】
身体没倒,精神倒了,全家痛苦。
身体倒了,精神不倒,大家敬佩。
身体强健,精神文明,国家幸福。
——摘自(中医心理《教育治疗学》)
诊疗特征
中医心理诊疗,充分体现“形与神俱、得神则昌、治病求本、治神为先、标本兼治”等中医精髓,临床诊疗既关注身体(形)之本、又强调心理(神)之本。
诊疗途径
1.电话咨询。可以在本网报道后直接、及时与大夫沟通。通话时长,首次一般选择11分钟或29分钟;后期治疗选择29分钟或59分钟;危机干预可选择89分钟。
通话环境相对安静、独立、安全、信号良好。请勿在通话时充电、开车。
2.家庭医生。在相应服务期限内,您可通过文字与大夫交流。家庭医生服务包含每月3次面诊(60分钟/次)、或12次电话治疗(15分钟/次)的机会。大夫会主动通过“家庭医生区”建议您面诊、或电话治疗。准备进行中医心理治疗的患友,可提前完成“成长回顾报告”(发邮件到Edutcm@163.com索取电子版),让诊疗更有效率。
目前,家庭医生还不能完全代替门诊或电话治疗。由于大夫忙于临床科研,有时无法立即回复。回复内容多为宏观建议,较难把心理治疗的具体内容写成文字发送,请您多谅解。
3.门诊治疗。到医院挂睡眠科挂号报道诊疗。面诊有助于更详细直观了解和评估病情,交流治疗方案、必要时用中药、中成药协同治疗等。同时,也更有助于中医心理诊疗。
4.外出诊疗。有一部分疑难重症患者,或治疗涉及家族诸多成员,或其他特殊情况等,导致不能或不愿来医院就诊者,可考虑报道后协调大夫时间地点,外出面诊治疗。
处方特征
中医心理诊疗,充分体现“形与神俱、得神则昌、治病求本、治神为先、标本兼治”等中医精髓,临床诊疗既关注身体(形)之本、又强调心理(神)之本。治疗时考虑4张处方:
1.心理处方——针对性格层面。可包括改变异常思维方式、调节情绪等。
2.中药处方——针对生物层面。可包括作用于中枢神经,调节神经递质。
3.饮食处方——针对营养层面。可包括改善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状态。
4.运动处方——针对体质层面。可包括参加体育娱乐活动,锻炼身心等。
诊疗范畴
1.心理疾病。主要针对:失眠、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癔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自闭症、人格解体、人格障碍等的中医心理“治已病”治疗。
2.心身疾病。主要针对:鼾症、肥胖、贪食症、嗜睡;脾胃病、神经性呕吐、喉部异物感、厌食症;头痛、心脏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痛经、更年期综合症;多尿症、尿羞症等的中药+中医心理“治已病”治疗。
3.肿瘤疾病。主要针对: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肝癌、胃癌、肠癌等放化疗后减毒增效;肿瘤伴失眠、焦虑抑郁等的中药+中医心理“治已病”治疗。
4.家庭教育。主要针对:中国家庭异常教育评估;儿童叛逆、网瘾、厌学、懒惰拖延、胆怯;多动症、抽动症;儿童青少年发展等的中医心理“治未病”服务。
联系方式
1.请优先选用微信扫码好大夫在线
报到,更快捷预约诊疗和及时咨询。
2.通过电子信箱Edutcm@163.com联系。
3.新浪微博:世通东方
中医心理临床博士后李大夫
本文是李世通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