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王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高血压病浅谈 基本常识

发表者:刘王明 人已读

第一章 基本常识

1,血压怎样产生的

血液从心脏排出流向全身需要维持一定的压力,足够的压力方能运送氧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脏器组织细胞中。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这就是血压。血压是由血液量的多少,心脏功能的情况及动脉的弹性等因素共同调节。当这种调节机制受到某些因素影响而发生病变后血压即产生波动。如钠盐摄入过多导致水钠储留,血液量增加,不仅使心脏排出量加大,同时全身液体量增多,血压就会升高。相反,如果一个人受伤后大量出血,血液量明显减少,就会出现血压下降,发生休克。

人的血管分为动脉和静脉,我们通常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包含有收缩血压和舒张血压两个数值。收缩压是指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最高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压力的最低值。收缩压俗称”高压”,舒张压俗称”低压”,收缩压与舒

张压之间的差值称为脉压差。

2,什么是高血压

血压升高超过正常标准值就称高血压,目前的标准是>140/90mmHg。高血压的定义还有不少争议,最近美国高血压学会(ASH)就提出血压升高是疾病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他们认为高血压是一种多项原因引起的进行性心血管病综合症,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改变,最后出现血压升高。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大多为终身患病。如能查明原因,并确定系某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就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本书中所称”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而非”继发性高血压”。

例如王某因头痛去医院检查,发现血压升高超过150/100mmHg,医生可先诊断他为”高血压待查”。做了多种检查无特殊疾病,或他的父母亲有明确高血压病情况,则我们可诊断王某患有”高血压病”。如B超发现肾脏有多个囊肿,那我们只能诊断他患有”多囊肾”,其高血压就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严格的说,高血压与高血压病不是一回事。由于继发性高血压有其病因,为了方便起见,现在将”原发性高血压病”简称为”高血压”。

3,高血压发病的可能因素

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还不清楚,现在大多数学者提出系多因素学说,即高血压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兹介绍如下:

(1),遗传因素:大量临床资料显示高血压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父母均有高血压的家庭,其子女高血压发病率高达40-60%,父母一方患有高血压,子女高血压发病率大约为30%左右;父母血压正常,子女高血压发病率仅为3-5%左右.在研究中发现一个家庭中有一人发现高血压,则提示今后将有一半以上的兄弟姐妹会出现高血压。影响血压的基因已发现有十余个,目前的研究提示高血压为多基因遗传。

(2),钠盐因素:有些人对钠盐特别敏感,即使食入少量钠盐也会促使血压升高,中国北方一些省份已发现不少这种钠盐敏感人群。黑人人群中也很常见。高血压动物试验中,就有一种对钠盐敏感的高血压老鼠,特别易患高血压。

在多个人群试验中发现,严格限制食入钠盐,每日给5克钠盐,人群的血压水平会逐步下降。

(3),高脂饮食:血脂升高可导致血中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游离脂肪酸(FFA)和溶血磷脂酸(LPA)增加.TC、TG、LDL-C、FFA、LPA等脂肪类”坏物资”可引起血管内皮损害,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升高。血脂升高还可促使血粘度增高,血流速度减慢,易发生血管堵塞,出现脑卒中与心肌梗塞。

现代研究发现血脂升高还会引起其他物资代谢紊乱,如血糖、血尿酸等升高,这些”坏物资”也会与血脂一起促使血压升高。

(4),精神因素:长期反复的过度紧张,各种不良的精神刺激,可使大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平衡失调,血管以紧张收缩为主要优势,久而久之,即会导致高血压。精神状态的不健康,常使他们采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吸烟、易怒、抑郁及生活不规律使血中儿茶酚胺(交感神经活性物资)升高,也助长了高血压病的发生。我们在 临床上经常可见到有些病人是在遭受重大精神打击后血压突然升高。

(5),烟酒因素:长期大量吸烟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后大量的有害物资进入血液循环,如尼古丁、苯芘类物质、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等。这些有害物资可使血管强烈收缩,或可损害血管内皮,或可导致血管中枢兴奋,最终发展为高血压。有些人自己并不吸烟,但他周围吸烟者很多,称之为被动吸烟者。被动吸烟者也有较高的高血压发病率。

饮酒与高血压也有一定关系。大量饮酒者,即酗酒者,随酗酒时间愈长发生高血压的人就愈多。但是研究发现,很小量饮酒可能有一些好处,可惜这点好处很容易被饮酒同时的其他坏习惯破坏(如大吃大喝,吸烟等)。

(6),肥胖因素:肥胖者易患高血压。美国一项研究发现: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是正常体重者的8倍。肥胖者,特别是腰围大的人,非常易患代谢疾病.现在称其为”代谢综合症”:即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中国人群平均体重指数BMI(kg/m2)中年男性约21-24.5,中年女性约21-25。我国人群研究表明,体重指数每增加1,五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9%。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发现,体重指数每增加3,四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女性增加57%,男性增加50%。

值得指出的是,有一些高血压病人并不肥胖,甚至还比较瘦。这可能与其家庭遗传或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有关。还有一些瘦的人坚持认为自己不可能患高血压,甚至出现头痛、头昏也不去测量血压,结果等发生了脑卒中或心脏损害才去看病,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7),其他因素:年龄、性别、地区、低钾、低钙、缺少体力活动等也可能对高血压发病产生一定影响。如随年龄增大,正常血压水平也会逐步升高。二十岁左右的人,血压多在110/70mmHg上下,六十岁左右的人血压多在130/80mmHg左右,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血压在140/90mmHg以下也属正常。但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发病率也会随之增加。根据国内普查报告,50-60岁的人高血压发病率大约在40-50%左右,60-70岁在50-60%左右,70岁-80岁在60-65%左右,8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大概维持在70%左右不变。

男性一般比女性血压要高一些,但老年女性可能比老年男性血压相对要高。过去城市人群比农村人群血压为高,但随生活水平提高,目前农村人群的血压也在逐步升高。身体内缺钾、缺钙也易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应多吃一些含钾、钙高的食物。脑力劳动者一般比体力劳动者易患高血压,可能是缺乏体力活动及脂肪消耗减少有关。

4,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测量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及评价其严重程度的主要手段。临床上通常采用间接方法在上臂肱动脉部位测取血压值。测量血压的设备有水银柱式血压计、袖带、橡皮打气球囊及听诊器等。

测量血压时,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10分钟,在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和饮咖啡,让小便排空。这样测得的血压比较正确而真实可信。

被测量者最好是坐著或者躺卧在床上,右上臂伸出,肘部放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 衣服穿的较多的应脱去外衣,露出右上臂。仰卧位时,应在上臂下垫一枕头。位置要舒适,情绪放松。

测量血压的袖带应大小合适,成年人一般用宽13-16cm,长30-36cm规格的气囊袖带。肥胖与腰围粗大者应使用大规格袖带(宽16cm,长42cm),儿童用小袖带(宽12cm,长22cm)。

将袖带紧缚在被测量者的上臂,应平铺紧贴。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将听诊器的听头放置于肘部肱动脉处。

测量时快速捏充气球向袖带内气囊打气,水银柱逐步上升表明气囊内压力逐步加大,水银柱升高在听不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30mmHg,然后以恒定速度(2-3mmHg/秒)缓慢放气。心率较慢时放气速度也要求慢一些。先听到收缩压搏动声音,慢慢恒定放气再听到并获取舒张压搏动声音后,可快速放气至零。

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动脉搏动声音,首先听到的第一个搏动声音,同时水银柱凸面的高度读数所指的mmHg值即为收缩压。慢慢恒定放气后水银柱慢慢下降,并可持续听到搏动声音。当搏动声音突然消失时,水银柱高度所指mmHg值,即为舒张压。有些人,如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心脏瓣膜病及搏动声音不消失者,水银柱到零仍可听到搏动声音者,则以下降过程中搏动声音突然变音定为舒张压。

一般认为应测量2次,二次之间间隔1分钟,取2次平均值记录。如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5mmHg,则隔2分钟后再测量1-2次,然后取后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血压计量单位现在统一采用毫米汞柱(mmHg)。毫米汞柱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关系,1mmHg=0.133kPa。水银血压计上也有标尺,分别在水银柱二旁注明毫米汞柱及千帕斯卡。由于毫米汞柱mmHg的计量已为世界各国长期使用,而且毫米汞柱计量单位较小,对比明显,容易记忆,现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高血压防治指南统一血压计量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与我国高血压联盟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也规定了我国血压计量单位与世界一致为毫米汞柱(mmHg)。千帕斯卡(kPa)已基本不采用。

5,能用电子血压计吗:

最好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进行测量。若使用机械式血压表或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电子血压计,则需与水银式血压计同时进行测值校正。

电子血压计有上臂袖带式,腕部袖带式及手指包夹式等几种。腕部袖带式及手指包夹式是根本不能使用的,因为测量数值极不准确,每次测量数字相差很大。上臂袖带式可以参考使用,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择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电子血压计;2,上臂袖带要符合宽度和长度要求;3,电子血压计要注意电池的电量充足;4,电子血压计有一个电子元件老化的问题,因此时间超过二年以上的电子血压计可能已经失效,要注意及时停用。

目前已有高质量的电子血压计在一些医院开始使用。但价格较贵,容易损坏,操作繁杂,不易普及,只能在医院内使用。一般家庭还是使用水银柱式血压计为好。

6,怎样定义血压水平和分类

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与高血压联盟公布了高血压新标准为: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于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此项新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世界其他各国的高血压标准一致。分类见下表: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120 <80

正常血压<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90-94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9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140-149<90

此标准还规定了低血压标准为:低血压指血压低于90/60mmHg。

如何应用此分级呢?一般来说,你在没有服用降血压药物之前的最高血压水平就是你的分级依据。例如血压曾到过160/90mmHg,那你就是高血压2级。但是,你如果曾经不规范服用过药物,自己也不清楚过去没有服用药物前的血压究竟是多少,那么你过去曾经有过的最高血压值就是你的血压分级依据。例如有人过去血压曾经到过200/120mmHg,那么他的血压值就说明他已经是高血压3级。尽管现在他的血压在服用药物后已经降低到140/90mmHg以下,但是他仍然是高血压3级病人,这对危险性分类有帮助。

我国在1979年曾经对高血压病进行临床分期,当时主要考虑高血压病人有心、脑、肾等脏器损害,而且这些损害是逐渐发生的。仅有血压升高没有脏器损害的为第一期;血压升高伴有脏器损害的为第二期;血压升高伴有脏器功能恶化的为第三期。现在这种分期已经不用。

7,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指仅有收缩血压升高,而舒张压正常的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而且危害性较大。近年来发现当老年人收缩血压升高超过160/80mmHg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比血压正常的老年人高40%,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高50%左右,发生肾功能衰竭高26%。

因为收缩压受环境和被测量者心情影响较大,如被测量者情绪紧张,激动,愤怒或周围环境温度过热或过冷都会引起收缩血压升高。舒张压受这些因素影响较小,舒张血压主要受血管阻力的影响,当血管阻力增大舒张压就会升高。以往诊断高血压往往偏重考虑舒张压的水平,其实收缩期高血压对病人的危害并不亚于舒张期高血压。

在最近的一次世界性调查研究中发现年龄在5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人中收缩期高血压是最常见的高血压亚型,79.7%未进行治疗,80.1%血压未控制。但收缩期高血压在年轻人中也很常见,40-50岁年龄的人中,45.1%未控制的高血压为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期高血压多见于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也可见于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8,脉压有什么意义

什么是脉压?收缩压减去舒张压所得的结果就是脉压。正常的脉压为30-40mmHg。脉压低于30mmHg或高于40mmHg就属于不正常。

脉压减小主要见于低血压、休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严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心功能不全等疾病。有些高血压病人在服用降血压药物后,会出现收缩压明显下降,舒张压变化不大,导致脉压减小。还有一些年轻女性为了减肥,控制饮食使全身液体总量及血容量明显减少,除了会发生低血压外,脉压也会减小。

脉压增大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疾病。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多见脉压增大。

老年人脉压增大反映动脉弹性较差。我国及世界一些国家的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脉压差与总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均呈显著相关。

9,什么是继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的1/5,但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却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就是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

(1) 肾血管病:如肾动脉硬化、肾动脉狭窄、肾动脉血拴、先天性肾动脉崎形、肾动脉瘤、肾动脉外伤、肾动脉粘连、肾动静脉廔、肾蒂扭转等。

(2) 肾实质病变:如急性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先天肾发育不良、肾癌、肾结核、肾积水、肾结石等.

(3) 肾周围病变:如肾周围外伤性出血、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肿瘤压迫肾脏、肾下垂等.

*内分泌病变性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主要是由于内分泌腺功能紊乱而产生的高血压.

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假两性畸形、多囊卵巢、脑垂体病变等。绝经期高血压的病人大部分会变成真正的高血压,但却有一小部分人在更年期结束后高血压会慢慢消失,不过需要临床严密观察才能得出结论。

*心血管病:

某些心脏及大血管病变会引起血压升高.如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心脏病变,可出现高血压或收缩期高血压。一些心力衰竭患者在出现心力衰竭早期血压也会升高,但随著心力衰竭恶化,血压会逐渐下降,甚至出现休克。 *神经系统病变:

如脑部外伤、脑肿瘤、脑干病变、颅内感染、脑血管意外即脑卒中时也可出现高血压。许多头颅外伤及颅内病变的病人,在颅内压力升高时,血压也会升高。

*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可出现血压升高。如结节性动脉炎、播撒性红斑性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白塞氏病等.

*药物性高血压:

许多药物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如长期服用雌激素、口服用避孕药、类固醇皮质激素、非甾体类(非类固醇)消炎镇痛药.长期服用某些中药,如甘草、麻黄等也可发生血压升高。

*其他:

痛风发作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紫质(卜啉)病急性发作期、过敏性紫癜、铅中毒急性期、高血钙症、高原缺氧状态等疾病状态也可出现一过性高血压。

本文系刘王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刘王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