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波_好大夫在线

就诊指南

医生,我片子报告“腔梗”了!怎么办?

发表者:吕玉波 人已读

医生,我片子报告“腔梗”了!怎么办?

苏娅 方堃 程忻 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片子报告的“腔梗”,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脑梗死,大家不必过于担忧,请神经内科医生把把关。

作者 | 神经内科 苏娅、方堃、程忻

编辑 | 唐吉云

来源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诊间,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

医生,快帮我看看,不得了,片子报告上说我腔梗了!

当初是为什么去拍片子的?

感觉脑子不够用,就是想拍一下,看看,难道不是脑梗了吗?医生你看,片子上真的有小白点啊!

片子“腔梗”、未必“脑梗”

现在医疗条件好了,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头晕、头痛、脸麻、手麻、脑子不够用,就去拍一下CT,甚至核磁共振,片子报告上最常见的就是“腔隙性梗死”“腔隙性缺血灶”。

很多人看到这些报告,往往会十分害怕、寝食难安,生怕就此带上脑梗的帽子。

其实,片子报告上的“腔隙性梗死”“腔隙性缺血灶”并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脑梗死”。这些被统称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是脑部影像学检查时最常见的“偶遇”。

依据2017年美国卒中/心脏病协会最新发布的《无症状脑血管病患者的卒中预防》指南,这些影像学表现主要可分为脑白质病变、脑微出血和无症状脑梗死。

脑白质病变,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的分布,代表的临床意义就可能完全不同。

比如说,中青年皮层下点状的腔隙灶,可能与既往的偏头痛病史相关。更多见于老年人的,分布在白质和深部的腔隙灶,往往与衰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导致的小动脉损伤有关。

临床上,白质和深部的腔隙灶常用Fazekas量表来评价其严重程度,老年人中,少量的(Fazekas量表1分)的脑白质病变,并不影响大脑功能。

我们认为这样的腔隙性病灶的存在是属于正常的,就有点像人额头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是衰老的表现。评分越高,脑白质病变越重,较为严重的脑白质病变,就值得关注了。

你看,图片中的确有少量小白点,老年人群有这样的病灶,我们认为是正常的,就像额头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是衰老的表现。

脑微出血,是特殊的磁共振检查序列——磁敏感加权序列才能发现的,常表现为片子上一个个小的“黑洞洞”。

脑微出血并不是脑出血,别看只有一个字的差别,其意义可是大不相同。与白质病变相似,少量的脑微出血,并不需要治疗。大量的脑微出血,就需要请医生协助明确原因并干预。

无症状脑梗死,比较特殊,这些梗死灶的位置比较特殊,从病灶的位置推测多为既往的、陈旧的梗死灶,只是当时症状很轻或没有出现相应的症状。这类患者被医生确诊后,需要重视。

所以医生,我该怎么办?

对于没有症状的人,片子上报了“腔隙性梗死”和“腔隙性缺血灶”,大家先无需惊慌,请到神经内科脑卒中高危筛查门诊或中风专病门诊就诊。

大部分情况下,主要做好一级预防就可以了。

一级预防包括:

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

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脑卒中危险因素;

定期随访心电图,筛查心房颤动,必要时启动抗凝治疗。

然而,一旦出现了突然发生的口角歪斜、一侧手脚无力、讲话困难等症状,这可能就是真正的脑卒中了。这时,我们急性卒中团队的医生强烈建议尽快到就近的卒中中心就诊。黄金时间窗内的脑梗死患者可以考虑药物或手术开通血管,改善预后。

请记住FAST原则,有助于第一时间判断脑卒中

1548329024.png

CT和核磁共振都是辅助检查,医生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综合给出准确的诊断。因此,片子报告的“腔梗”,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脑梗死,大家不必过于担忧,请神经内科医生把把关。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