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雷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胆囊息肉严重吗?什么样的胆囊息肉会得癌

发表者:秦兴雷 人已读

2017-04-191056健康早知道

健康大挑战

上一期的正确答案:B不可以

每层衣服之间的空气层具有良好的隔绝冷空气的作用,如果衣服层层裹紧,就会使衣服夹层之间的空气变少,保温作用反倒不明显,让人觉得更冷。另外如果内衣太紧,还会影响淋巴液和血液流动,让人更冷。

穿紧身裤袜搭配过膝长靴反而更容易让人感觉冷,对吗?

A对B不对

第二天小编会公布答案哦!可以把您的答案留言给小编,同时留下姓名和联系电话,我们会选出几位幸运听众送出健康大礼!

如果体检中发现了胆囊息肉,是否应该切除?应该何时切除?什么样的胆囊息肉容易癌变?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疑问。

image.png

我国有超过5000万的胆囊息肉患者,发病以中青年为主。胆囊息肉的隐蔽性强,有很多人没有任何症状,体检时才被发现,而人们面对胆囊息肉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却各不相同,大多数人显得过于焦虑或少数人又会过于放松。而且有些医生对切与不切的建议也不相同,患者更是拿不定主意。

image.png

由于胆囊息肉没有症状,所以这个疾病在没有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或者息肉的直径小于1厘米的情况下,患者并不需要专门找医生治疗。但是,发现了自己有胆囊息肉之后,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看这个息肉是否有癌变的可能。胆囊息肉样腺癌最可怕的是,即便在癌变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仍然浑然无事,出现了症状再到医院来往往都是晚期。

息肉手不手术?医生一般参照几个方面,直径大于1厘米,没有蒂或蒂较宽,单发的息肉、胆囊壁不规则增厚、息肉轮廓不规则或短期内有明显增大的息肉,恶变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分辨清楚,对于以上情况,要建议患者尽早手术。对于胆固醇型息肉、炎性息肉或小于1厘米的息肉可建议患者定期观察,注意复查。

当医生建议胆囊息肉患者切除胆囊时,有很多患者都不愿意,有的是怕挨一刀,有的则担心切了胆囊,身体就"垮了"。朱岭说,这样的顾虑患者有些多余,其实胆囊只起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它并不产生和分泌胆汁。真正产生和分泌胆汁的器官是肝脏。胆汁是帮助消化食物的物质,切除胆囊后,胆汁储存和浓缩功能虽然丧失,但胆汁仍能在小肠内与食物混合,起到消化作用。而且胆囊息肉手术目前9成以上均可用微创腹腔镜技术完成,创伤小,恢复快,仅在腹部有三个黄豆大小孔。

胆囊息肉为何会高发?

不吃早餐、饮食规律紊乱、喜好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致使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AM603,FM1056河南电台信息广播乐龄1056周四(04.20)中午12:00的《名医在线》节目中,我们特别邀请

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秦兴雷

做客直播间来聊聊胆囊息肉

想要参与节目咨询专家问题、或是面对面看诊,可以每天中午12:00-13:00拨打节目热线0371-65889988,还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1056健康早知道”以及新浪微博公众号“1056名医在线”发送语音或文字咨询。

专家简介:

image.png

秦兴雷,男,博士研究生,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部副主任,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河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医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擅长各种肝胆胰脾疾病和普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各种胆石症、胆管癌、胆囊癌、肝癌、肝血管瘤、门脉高压症、布加氏综合症、胰腺炎、胰腺癌、十二指肠肿瘤、甲状腺肿瘤、乳腺疾病、胃癌、结直肠癌、腹腔肿瘤、各种急腹症等。尤其擅长胆管癌、胆囊癌,肝癌等疾病的手术。近年来主要从事肝胆胰脾疾病研究和治疗,其中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奖(第一完成人)贰等奖和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第一完成人)壹等奖、肿瘤标记物对胆管癌诊断的价值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奖(第一完成人)叁等奖、重症胰腺炎的系列研究获洛阳市科技成果奖(第一完成人)。目前主要从事胆管癌的研究。使胆管癌得到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扩大了胆管癌的手术指证,界定了胆管癌的手术方式;提高了胆管癌的生存率,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承担卫生部和河南省医学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包括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6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6篇。主编及参加编写专著3部。

关注我们,关注健康

节目首播时间:河南电台信息广播每天中午十二点

节目重播时间:河南电台信息广播次日凌晨三点

河南电台信息广播乐龄1056收听方式:

郑州地区:FM105.6AM603

网络收听:http://fm1056.hnr.cn/

手机收听:蜻蜓FM客户端,

搜索“河南电台乐龄1056”

image.png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