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臻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关于口吃的幼教老师须知

发表者:陈臻 人已读

我们的近邻日本,在教育方面做得很细腻,从对小学生的垃圾分类到对普罗大众的医学科普,都很值得学习。我的实习生陈俞安目前在日本筑波大学读言语病理学的研究生,他翻译了日文本关于口吃的幼教老师须知,我做了修改,与各位家长分享:

关于口吃

2~4岁的小朋友中每20人就会有1人出现口吃,其中约4成的小朋友3岁之后出现口吃。因此,您在工作中一定会有很多机会接触到这样的小朋友。出现口吃后的4年间,74%的小朋友会自然恢复,但是男孩或有口吃家族史时,自然恢复的概率会低很多。口吃的出现并不是父母的育儿方式造成的、也不是老师们的教育出了错。口吃只是在言语发展过程中自然出现,全世界都是同样的发生概率。新学年、新学期的开始阶段常常是口吃症状的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小朋友的症状会减轻。幼教老师要告诉小朋友不去模仿或者嘲笑有口吃的同学,如果出现立即阻止。口吃症状常常在唱歌和两人齐读的情况下消失。

关于口吃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口吃症状以重复(“我、我、我、想要玩具”)和延音(“我——想要玩具”)为主,心理负担较轻,第二阶段逐渐发展出卡顿(“我想……要玩具”)症状,以及越来越频繁的伴随动作(脸部、颈部用力,快速眨眼,抖腿等),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负担逐渐加重。

老师能提供的帮助

1.阻止因口吃发生的嘲笑、模仿,告诉这些嘲笑别人的孩子别人并非故意,并告知其他同学如果班级中有发生这样的事请通知及时向您汇报。

2.口吃学生想要表达的时候,请多耐心等待。

3.不要提供说话方式的建议(如:慢点说、深呼吸、冷静点等)。这些建议没有帮助,只会产生反效果。

4.读课文、执勤等情境请先跟口吃的学生进行沟通,提供建议。

5.如有必要,向孩子家长建议寻找言语治疗师的专业帮助。


老师的一句话可能会对口吃小朋友有莫大的影响,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帮助他们!

本文是陈臻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