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Ⅰ加抗甲亢药物综合治疗甲亢的临床可行性探讨
【摘要】 目的 探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131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32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164例,研究组进行抗甲亢药物与同位素131I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同位素131I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甲状腺各项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三碘甲状腺原氮酸(TT3)、总甲状腺激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素(TSH)等甲状腺激素指标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治疗后的FT4、FT3、TT4、TT3、TSH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治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131I与抗甲亢药物联合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临床效果;甲状腺功能亢进;131I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内分泌病中的常见病,是由于人体内的甲状腺合成和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机体神经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我院内分泌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328例,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科学会制定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标准[3];经相关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其中男性170例,女性158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46)岁。甲亢病程1-12个月,平均(5.9±4.2)个月,其中合并轻度眼病者40例,中度眼病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情况大体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进行131I与抗甲亢药物联合治疗,予以同位素131I治疗,即空腹单次服用131I,131I用药剂量(MBq)=甲状腺重量(g)×每克甲状腺131I用量(2.6-4.44MBq)/甲状腺最高吸碘率(%),甲状腺成像仪检测甲状腺质量,131I剂量为1.50-4.22MBq/g,平均(2.35±0.31)MBq/g。131I治疗10d后予以甲巯咪唑片,10mg 2次/日或丙硫氧嘧啶片,100 mg,2次/日;对照组仅进行131I治疗,方法同研究组,两组均治疗1个月。
1.3 药物与试剂 甲巯咪唑片(批号:国药准字H11020440;厂家:北京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或丙硫氧嘧啶片(批号:国药准字H32020795;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厂家: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
1.4 观察指标 参照以下评估标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甲状腺激素指标包括总三碘甲状腺原氮酸(TT3)、总甲状腺激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素(TSH)[4]。未愈:临床体征、症状无改变或部分消失,血清T4、T3、FT4、FT3水平仍较高;治愈:临床体征、症状消失,血清T4、T3、FT4、FT3水平正常;甲低:病人出现甲低症状,血清T4、T3、FT4、FT3水平减低,TSH值升高。
1.5统计学处理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甲状腺激素指标的评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三碘甲状腺原氮酸(TT3)、总甲状腺激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素(TSH)等甲状腺激素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治疗后的FT4、FT3、TT4、TT3、TSH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甲状腺激素指标的评估比较(X±S)
甲状腺激素指标 | 研究组(n=164) | 对照组(n=164) | t/P | |
TSH(mu/l) | 治疗前 | 0.2±0.1 | 0.2±0.1 | 0.00,1.00 |
治疗后 | 4.5±1.1 | 2.3±0.6 | 22.49,<0.01 | |
TT3(nmol/l) | 治疗前 | 5.5±1.2 | 5.4±1.3 | 0.72,0.47 |
治疗后 | 2.1±0.5 | 4.1±1.1 | 21.20,<0.01 | |
TT4(nmol/l) | 治疗前 | 183.3±23.2 | 183.2±23.3 | 0.04,0.97 |
治疗后 | 96.5±13.2 | 124.6±18.9 | 15.61,<0.01 | |
FT3(pmol/l) | 治疗前 | 9.9±3.1 | 9.8±3.0 | 0.30,0.77 |
治疗后 | 4.9±1.2 | 7.2±2.5 | 10.62,<0.01 | |
FT4(pmol/l) | 治疗前 | 30.6±7.3 | 30.5±7.4 | 0.12,0.90 |
治疗后 | 10.8±3.3 | 23.6±5.8 | 24.56,<0.01 |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评估比较 研究组的临床治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评估比较[n(%)]
组别 | 未愈 | 治愈 | 甲低 |
研究组(n=164) | 30(18.3) | 120(73.2) | 14(8.5) |
对照组(n=164) | 60(36.6) | 84(51.2) | 20(12.2) |
X2 | 17.23 | 16.80 | 1.18 |
P | <0.01 | <0.01 | 0.28 |
3 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多数患者还常常同时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症状[5]。临床上80%以上甲亢是Graves病引起的,Graves病是甲状腺自身免疫病,患者的淋巴细胞产生刺激甲状腺的免疫球蛋白-TSI,临床上测定的TSI为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甲亢的病因目前并不清楚,可能和发热、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有关,但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并不能找到发病的病因[6]。
本研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同位素131I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三碘甲状腺原氮酸(TT3)、总甲状腺激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素(TSH)等甲状腺激素指标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治疗后的FT4、FT3、TT4、TT3、TSH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治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黄际远等[7]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本研究对甲亢患者进行同位素131I治疗,其临床有效率可达到95%左右,且骨髓吸收碘的剂量较低,机体的血液吸收量为16Gy/1mCi,骨髓剂量则是全身血液剂量的80%左右,其吸收剂量对粒细胞及白细胞的影响微乎其微。甲巯咪唑片或丙硫氧嘧啶片可抑制合成甲状腺素,对治疗甲亢效果较佳。综上所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131I与抗甲亢药物联合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本文是苏飞国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