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湿病的心理治疗
|
心理因素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预后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祖国医学中的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之说,精辟地阐明了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风湿病人由于关节疼痛、害怕残疾或因残疾而生活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社交减少、人际关系改变等诸多因素,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他们渴望治疗,却又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对药物实际效果信心不足,常常表现出抑郁、悲观、恐惧、焦虑、孤独、绝望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的情绪必然导致脾、肺、肾等脏器功能的失调。长期严重的抑郁和焦虑会直接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的损害,使吞噬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功能受到抑制,疼痛因此而加剧。医生的态度和语言也会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医生应该自始至终保持对病人的关心、耐心和细心。以负责、友善、关爱的态度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可有效降低病人的严重情绪反应,减少其免疫功能的损害,提高疗效。 在风湿病治疗中,科学的做法是: (1)坦诚相告: 根据对病人的详细问诊及客观检查,明确告诉其临床诊断、疾病状况和治疗原则,告诉病人药物的作用及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解决的办法,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2)倾听疏泄: 医务人员要善于倾听、领会和理解病人的处境和痛苦的情感,以及他们对自身问题的看法和解释,给予适当的疏导,使病人的不良情绪得到疏泄和解决。 (3)教育指导: 把科学的防治知识交给病人,强调经过适当治疗,病情可以好转,并鼓励病人克服各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 (4)坚定信念: 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去诊疗每一个病人,善待每一个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其坚定治疗的信念。 (5)适度干预: 帮助病人消除对疾病有害的不良情绪,引导病人用良好的心态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争取最佳的疗效。(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