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带状疱疹的治疗
2016年5月8日Sunday
今天遇到了一个带状疱疹的患儿,左侧阴阜、阴囊、腹股沟、腹部,延及同侧的臀部,疼痛非常明显。
关于这个病,诊断明确,治疗却有些棘手,主要是如何选择抗病毒、止疼药物。
一、抗病毒药物
1 抗病毒药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1.1逆转录酶抑制剂
1.1.1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齐多夫定、拉米夫定
1.1.2非核苷类类抗病毒药物 奈韦拉平
1.1.3蛋白酶抑制剂
1.2抗流感病毒药物
1.2.1扎那米韦
1.2.2金刚烷胺
1.3抗肝炎病毒药物
1.3.1干扰素
1.3.2恩替卡韦
1.3.3甘草甜素
1.4抗疱疹病毒药物
1.4.1阿昔洛韦
1.4.2伐昔洛韦 为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能迅速代谢为具有抗疱疹病毒活性的阿昔洛韦及人体必需氨基酸L-缬(xie)氨酸。
1.4.3更昔洛韦
1.4.4溴已浠基脱氧鸟苷
1.4.5二十二烷醇
1.5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
1.5.1利巴韦林 属广谱抗病毒药物,是目前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首选药物,也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首选药物。
1.5.2盐酸阿比朵尔
1.5.3帕利珠单抗
1.6抗肠道病毒亚欧我 目前只有普来可那立。
2抗病毒药在儿童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
2.1抗病毒药在儿童常见疾病中应用
2.1.1水痘(带状疱疹)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喷昔洛韦、伐昔洛韦、溴呋啶等广泛应用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和原发性水痘。更昔洛韦有致癌和影响生殖能力的远期毒性,儿童使用本药应充分权衡利弊,哺乳妇女在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
2.1.2 流行性感冒 利巴韦林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RNA病毒、DNA病毒均有作用,但对RNA病毒的作用远高于DNA病毒。
2.1.3肝炎 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
2.1.4艾滋病 有司他夫定、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等。
2.2抗病毒不良反应与儿童应用的安全性
2.2.1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主要在使用EFV治疗的患者中常见。
2.2.2肾毒性 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泄,由于在尿液中溶解度较低,在大剂量使用或有效血容量不足时,多能形成结晶,沉积于肾小管,从而导致肾小管内阻塞引起急性肾衰竭。常见的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地那韦、西多福韦等。
2.2.3胃肠道反应 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2.2.4肝脏毒性 几乎所有的抗病毒药物都存在肝脏毒性,并且许多使用联合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可出现无症状的转氨酶升高。
2.2.5过敏反应 所有药物均可出现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药物使用后最初的6周,患者常表现为斑丘疹、发热、黏膜改变和转氨酶升高。
二、关于儿童带状疱疹止疼,加巴喷丁也可使用
1用法
成人用法:第一天一次性服用加巴喷丁0.3g(3粒);第二天服用0.6g(6粒),分两次服完;第三天服用0.9g(9粒),分三次服完。随后,根据缓解疼痛的需要,可逐渐增加剂量至每天1.8g(18粒),分三次服用。国外临床研究中,在每天1.8g(18粒)至3.6g(36粒)剂量范围内其疗效相当,每天超过1.8g(18粒)的剂量未显示出更多益处。
3~12岁的儿科患者:开始剂量应该为10~15mg/kg/d,每日3次,在大约3天达到有效剂量。在5岁以上的患者加巴喷丁的有效剂量为25~35mg/kg/d,每日三次。3~4岁的儿科患者的有效剂量是40mg/kg/d,每日三次。如有必要,剂量可增为50mg/kg/d。长期临床研究表明剂量增加到50mg/kg/d耐受性良好。
2不良反应
在12岁以下儿童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攻击性行为、情绪不稳定、多动(过多的运动,部分不能控制)、病毒感染、发热。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的患者中有发生出血性胰腺炎的报道。
本文系陶小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m.haodf.com/touch)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陶小华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