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海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银屑病120例的疗效观察

发表者:王东海 人已读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银屑病120例的疗效观察

河南省宝丰县中医院皮肤科 王东海

河南省宝丰县君益寿诊疗所 陈君霞

【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抽取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口服复方青黛胶囊,实验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分三型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银屑病疗效好,并且复发率。

【关键词】银屑病;辨证论治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因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定论,且又顽固难治,因此是目前国内外皮肤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探索牛皮癣的发病原因和较为有效的防治办法,我科从2008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20例,并设复方青黛胶囊治疗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抽取1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两组,其中治疗组120例,年龄11~52岁,病程15天~10年;对照组60例,年龄12~56例,病程20天~12年。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正常,血脂和胆固醇检验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年龄、病程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120例根据中医辨证治疗,主要是按血热、血燥及血瘀分型,辨证用药。基本方:土茯苓、生地、紫草 、鸡血藤、赤芍、丹参。血热型治则以清热凉血为主,辅以除湿化瘀等;加生槐花、白茅根。血燥型治则以养血润燥为主,辅以凉血消风等;加当归、威灵仙、蜂房。 血瘀型治则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清热解毒等。加茜草、桃仁、红花、莪术、板蓝根、玄参。 每日1剂,4周为1疗程。对照组60例口服复方青黛胶囊(陕西天宁制药公司生产),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4周为1疗程。两组均用药8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皮损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进行PRSI评分,以评价疗效。(1)基本痊愈或痊愈:评分下降≥90%;(2)显效:评分下降60%~89%;(3)有效:评分下降20%~59%;(4)无效:评分下降20%或无效或升高。显效率=(治愈+显效)/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结果见表1。

表1 中医辨证论与复方青黛胶囊治疗银屑病疗效比较 (例)

blob.png

治疗组用药8周后治愈率达51.7%,显效率为90.0%;对照组痊愈率为30.0%,显效率为63.3%。治疗组治愈率与显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X 2 值分别为 12.34和23.00,P均<0.01。

2.2 病情积分 在治疗1、2、3mon后随访观察中,对红斑、肥厚、鳞屑、皮损面积和瘙痒程度进行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组病例每次随访的病情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月均分均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2。

表2 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积分(±s)

blob.png

2.3复发情况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愈病例3mon后复诊或进行电话随访,以了解复发情况,见表3.

表3基愈病人复发情况比较(例)

blob.png

2.4 不良反应 服药后无不良反应,随访1年,患者皮损复发后服本方仍然有效。

3 .体会

银屑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下T细胞失常的免疫性疾病,祖国医学认为银屑病发病与素有内热、营血亏损、生风生燥或情志内伤,饮食失节、外感风热使气血不畅,瘀阻肌表,肌肤失养有关。方中土茯苓气薄味浓,善升提搜毒外泄,渗湿通利以攻毒邪;生地、赤芍、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联用凉血、活血、养血补肾及搜风活络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止痒之效。

笔者观察了中药辨证论治患者,最短5天见效,表现为红斑变淡,鳞屑变薄,瘙痒减轻,尤其于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热型患者。其中病程短、年龄小,既往未接受过复杂治疗的患者,治愈率高、疗程较短;反之则治愈率低,疗程较长。同时避免潮湿、感染、精神紧张、饮酒、吸烟等不良因素影响,患者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从服中医辨证论治治疗与复方青黛胶囊对比,本文更能切合病情,且疗效显著,起效迅速,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银屑病120例的疗效观察》发表于《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年11月第12卷第6期-84

本文是王东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3-12-16